探讨分析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017-07-03袁怡
袁怡
摘 要:在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就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在小学教学中,数学语言能力训练是对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进行锻炼,促使其学好数学知识的关键内容,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对此,则需要在教学中根據具体内容有计划地做好学生语言表达训练工作。下面谈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方式。
一、规范表达数学语言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用错单位名称是经常出现的情况,尤其是对于刚刚踏入小学校园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其在应用题学习当中,往往不了解如何正确地使用单位名称。对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就需要教会学生准确应用单位名称。如在学习数字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看图叙述中做好单位名称的科学应用,如10元钱、9朵花等,并使学生能够根据图示使用语言进行描述。通过该种方式的应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会准确地使用数学单位名称,而且能够在此过程中提升其表达能力。
二、问题回答训练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不仅需要教会学生准确地应用单位名称,而且要使其能够完整地回答问题。这也是十分关键的问题,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受到年龄的限制,在回答问题时很可能不能够意识到语言的完整性。对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就需要注意这方面,在整个教学阶段做好这方面的训练,无论是简单的加减法还是文字以及图画方面的叙述。如在教学数字间的比较大小时,教师则可以先提出问题“15与20的积同17与18的积哪个大”,此时,学生则会回答“前者大”或“后者大”,这种简单的回答并不能够获得好的记忆效果。此时,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纠正,告诉大家不能够以这种简单的方式回答,而需要准确地说“17与18的积比15与20的积大,或者15与20的积比17与18的积小”。此外,当教师向学生提问“17乘以18等于几”时,学生往往会直接回答“306”。回答虽然正确,但如果经常以这种方式回答问题,也不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此,在课堂当中,教师则需要要求学生以完整的方式回答问题,即“17乘以18等于306”。通过这种方式的应用,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也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叙述条理性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在对学生数学语言规范表达培养的同时做好叙述问题条理化方面的训练,以此在提高其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使其获得正确的逻辑思维。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进行叙述条理性的培养则成为实现数学语言规范表达的重点内容。如在教学乘法相关知识时,教师则可以重点做好学生叙述条理性的培养:“小明原来有15个鸭梨,小红每天给他8个鸭梨,连续给了4天,那么此时他一共有多少个鸭梨?”通过演示以及教师的不断培养,则能够使学生更有条理地叙述图意,进而实现其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此外,在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在获得计算结果之后对计算过程进行有条理的叙述,使其在对正确的计算方法进行应用的基础上获得更好的表达能力。
四、加强讨论交流
在对学生数学语言能力进行培养时,讨论交流可以说是十分有效的一种方式,无论是小组讨论还是同桌交流,都能够有效加强学生数学语言应用的顺畅性。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在其使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后,看其在语言运用方式上是否标准,并使学生都能够在此过程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如在应用题学习中,教师则可以先发出提问:“小红家中有两只小狗,小鸡的数量是小狗的9倍,小鸭的数量是小鸡的3倍,那么小红家有几只小鸭?”此时,教师则可以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先不将算法告诉学生,使其在经过认真思考后回答。当学生思考后,则会将自身的想法以发言的方式告诉老师,而在此过程中,教师也需要认真倾听,对学生发言中存在的问题做好记录,并在发言后指出。在此过程中,学生则能够在经过认真思考后通过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实现自身意见的表达,对整个学习当中的创造性以及主观能动性进行了充分发挥,在对数学语言进行丰富的基础上提高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除了做好数学知识的教学之外,做好语言能力的培养同样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在上文中,我们对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方式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以科学的应用方式实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数学水平的同时提升。
参考文献:
[1]潘雪梅.培养“说”的能力,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果[J].内蒙古教育,2016(18).
[2]张玥.培养学生数学表达能力,营造高效数学课堂[J].学子(理论版),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