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习作教学之我见

2017-07-03王雪峰

新课程·小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写作素材表达观察

王雪峰

摘 要:习作,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训练项目。在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方面,结合平时教学,体会如下:训练学生说完整的话,写具体的事,学写日记;认真进行看图说话和看图写话的教学,观察有序,言之有物;让习作由仿写开始,逐步提高习作水平;从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选择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多畅游书海,常写读书笔记,学写读后感。

关键词:兴趣;独特感受;观察;写作素材;表达

习作,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训练项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提出了具体的习作要求,小学低年级的写话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对小学中高年级要求的写作目标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如何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让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快乐表达呢?这一直是困扰着语文教师和学生的一个难题。让学生写出内容丰富、情感真挚、具有生活气息的好文章,是师生共同奋斗的目标。下面我将谈谈自己在习作教学中的一些实际做法和体会。

一、训练学生说完整的话,写具体的事,学写日记

说话是写作的基础,平时说话不完整,写作也不会通顺、流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培养学生语言完整表达的能力。在课堂上我经常要求学生用词语练习造句,并随时纠正学生有语病的句子,回答问题时力求让学生说完整的句子。上好每个单元的口语交际课,这也是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的好机会。在口头表达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书面练习,先说后写,说写结合,不断丰富学生表达的词汇量,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为了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还会要求学生从写日记开始。所谓日记,就是把每天的所见、所闻和所想用文字记录下来。每天坚持写日记,不但能锻炼文字表达能力,而且能积累许多写作素材,为将来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写好日记呢?首先要让学生培养观察能力,留心身边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情,如在家里、在上学路上、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留心周围大自然的变化,仔细观察它们发生、发展的过程,捕捉自己在其中体验到的高兴、失望、激动的感情变化,日记里就会有写不完的新鲜事。避免把日记当作应付的作业,如记“流水账”似地记下每天发生的事。同时,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不能只把事件记录下来,要善于思考这些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以及产生的影响,通过合理的想象把它补充完整,再及时地记录下来。写日记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坚持的习惯。写一篇日记不难,难的就是长期坚持,天天写,每天写一点,学生积累的习作素材才会越来越广泛,对习作的兴趣和自信心也会逐渐增强。

二、认真进行看图说话和看图写话的教学,观察有序,言之有物

看图说话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还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教学时,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在基本弄清图意后,让学生言之有序地口述,遵循“看—想—说—写”的顺序。“看”要仔细、全面;“想”要合理、巧妙;“说”要生动、明白、有条理。启发学生通过“看”进行合理的想象,如观察一幅“春天到了”的情境图,怎样描绘春景呢?联系实际生活中所见到的:“桃花开了,柳树发芽了,小草绿了,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想象“春姑娘来了”的情境,引导学生大胆口述图景并发挥想象,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等手法,在口述成章的基础上写作就容易多了。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当美丽的景色呈现在面前,如果东瞅瞅,西看看,就不能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印象,所以要注意观察的顺序:由近及远,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先整体后部分或先部分后整体,才能说写结合,言之有序,有条有理。如我们在中高年级遇到的“文明只差一步”“父与子”“假文盲”等看图与口语交际相结合的习作课,都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先观察再说后写,逐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让习作由仿写开始,逐步提高习作水平

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课本上优美的范文是学生学习、分析、品味的例文,也是学生学习写作的例文,让学生由仿写开始。如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这篇课文不仅描写了小兴安岭的优美景色,还强调了这里丰富的物产,课文是从“春、夏、秋、冬”四个方面描写的。我在教学本课后,让学生写作《可爱的家乡》,并强调以下几点:(1)要抓住家乡的美景、丰富的物产、民俗风情等去介绍。(2)学习课文“总—分—总”的写作方法。(3)模仿文中的语句,写出家乡的可爱。学生通过实地观察景物,调查民俗风情、家乡特产等积累素材,再结合课文的表达方法进行仿写,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很高,因为有话可写,有“章”可循。学生以后再写诸如“校园美景”“介绍家乡特产”等一类文章时,对把握写作重点就会心中有“谱”,就不难写出好文章了。所以,要注重培养学生从课文中学习写作技巧的能力。我们也有好多老师会让学生背一些例文,再去模仿写作,我觉得这种方法是弊大于利的,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还会让学生对作文选产生依赖,出现不参考就不会写作的现象。

四、从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选择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

“作文来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大自然是美丽的,生活是丰富的,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观察生活,就可以在平时发现很多作文素材。引导学生在平时的玩乐、家务劳动中,留心观察、积累作文素材,才能写清经过,做到言之有物。同时,要给学生更广阔、更自由的习作空间,把习作的自主权交给他们,让学生自主观察生活,体验社会的丰富多彩,而应少一些“命题作文”的约束,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社会人,主动积极地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树立社会的责任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個人的独特感受,并用语言文字表达记录下来。诸如,写写“社会调查”“名人访谈”等实践性很强的习作,也是学生乐于尝试的。

不同的素材需要不同的表达方式,习作要求不限定作文的形式,我们可以从记叙文、议论文、童话故事甚至诗歌中自由选择,只要这种形式能最好地表达素材内容,表达出思想感情。有些材料比较宽泛,能用不同的形式表达,那就从中选择一种自己最擅长的去写,达到预想的效果。

五、多畅游书海,常写读书笔记,学写读后感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力提倡学生在小学阶段多读书报,充分利用阅读课的阅读时间,周末去图书馆,或在家自由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注重勤动笔,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不断积累。边读边摘录些好词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学写读后感,为文章的空白做扩充填补、续写等。做到读写结合,由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到学生迸发出跃跃欲试的写作激情,定能写出“妙语连珠”的佳作。这是一个漫长的阅读吸收、转化的过程,需要学生由阅读内化为自己的感受,才能转化为自己的写作动力和自己的语言文字。

学习写读后感,有的学生写起来,往往是开头介绍文章的内容,后面写点自己的感受,表表自己的决心,内容空洞而乏味。怎样写好读后感呢?我通常从以下四个方面引导学生:提纲挈领拟好题;阐明内容开好头;抓住重点写体会;言简意赅结好尾。或是干脆告诉学生做到四个字“引、评、联、结”,开头简要叙述所读文章,或所看影视作品的内容,但这不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重要的是要能结合实际写出自己的感想、感受,抓住重点主题或者感受最深的一点,哪怕是某一句话来写,叙想结合,最后再运用恰如其分的语言,准确而生动地写出有新意的见解、看法、主张等,总结全文,感染读者。

总之,写作是一个艰辛和成长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师是学生写作路上的启蒙者、引路人,更应该注重激发、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自信心,帮其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让写作真正走进学生幸福、快乐的生活,让学生自由快乐地书写自我,书写自己心中的美好世界,这是我们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我觉得,自由快乐地写作是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郭根福.小学语文新课程教材教法[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写作素材表达观察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之我见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巧用教材阅读文本,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