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素质教育经验总结

2017-07-03余荣伟

东方教育 2017年7期
关键词:教育理念新课标

余荣伟

(安徽省巢湖市第四中学 238000)

摘要: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使知识结构化,制造参与条件,增强参与信心,营造创新氛围。

关键词:新课标;素質教育;教育理念

引言:新课标全新的理念,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力求向科研型、创新型转变,确立应用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深刻的意识到真正的素质教育在课堂上的渗透更是势在必行。

课改的要求,新课标全新的理念,都对教师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我们除了深感自己的知识结构将接受巨大的冲击之外,同时更深刻的意识到真正的素质教育在课堂上的渗透更是势在必行。结合对《数学课程标准》的认识,我们在教学中力求向科研型、创新型转变,确立应用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据此,我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努力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尝试在数学课堂上渗透素质教育功能。

一、传授知识,注意让学生学会学习

1、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

作为知识的结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应考虑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学生是否进行了充分的智力活动,是否通过自己的探索。让学生体验知识再发生的过程,可以培养探究问题的精神,独立解决问题和预见未知的能力。如在学习“三角函数化简”这一章时通过教师精心备课,设置适合于学生的研究过程。让学生找出公式来。推导的过程本身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助于学生记忆。

2、使知识结构化

比较理想的教学方法,应是既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又能培养学生自主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堂教学中应对知识进行系统的研究。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全貌,否则,不知道整体就难以创新。上课时重视知识间的基本结构。

3、制造参与条件。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有差异的学生,我们的教育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主动的发展,而主动发展是要通过主动参与来实现。因此,教师要重视角色转换,深入了解学生探究新知的知识基础及能力起点,预想学生解决问题的各种思考方法及会遇到的种种困难,提供有利于各层次学生展开思维信息,给于讨论、交流及展示思维过程的时间和场合,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整堂课的学习活动,并获得相应的成功经验。

4、增强参与信心。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强烈的探求欲望,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而且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对学习困难的学生,除了用“小步子,多成功”的原则进行教学处,还要善于发现他们在原有基础上的点滴进步并经以表扬,寻找失败中成功因素,并经以鼓励从而保护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学习信心

二、情感教育,营造创新氛围

教学既是认知的过程也是一种情感活动的过程,教师要营造使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放手让学生猜想,提出假设,激发学生的兴趣。高中生的自我意识较强,应该平等地对待他们,课堂上要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与观点。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让学生讨论、评判,有利于克服阻碍创新思维活动的思维定势;有时采用师生角色互换的方法,让学生上讲台,活跃课堂气氛,作为指导者的教师则在必要时为学生提供合适的经验证据。通过精心地设置支架引导学生向着科学观点迈进。

指导学生自学质疑,自学就是通过学生主体独立观察、阅读、思考、操作、质疑问难,主动搜索、输入和加工信息的过程。如:对于选学内容,要求学生自学。鼓励学生善于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多一个问题就多一分收获,“有疑则进”,让学生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在产生问题的影响中,不断提高理解能力。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教师应给予适当的学习方法指导,如对于没有学习过的定理、概念、规则、方法等学习的指导,让学生通过课本,查阅参考书,和同学、老师一起讨论解疑,通过质疑,学生逐渐养成不盲从,有主见的学习品质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从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到学会学习,最终具有应用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掌握规律,学会学习,有所发现。

总之,任何事物都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发展的,因此,我们不能急功近利的进行教学,而要以有利于学生持续发展为着眼点。要因才导学,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方法的训练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能力,善于回顾与反思,使学生具有科学精神和创新发展的精神,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猜你喜欢

教育理念新课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基于新课标的历史复习深度教学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基于新课标的历史复习深度教学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困境与革新路径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新形势下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