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广西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现状及对策
2017-07-01唐锋郑月阳刘延明
唐锋+郑月阳+刘延明
摘 要:文章通过对广西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问卷调查,了解了广西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现状,并从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培训与就业难以有效对接,企业参与严重不足三个方面剖析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广西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农民工;职业培训
作者简介:唐锋(1981-),女,广西桂林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郑月阳(1988-),男,山东费县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学;刘延明(1962-),男,广西恭城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广西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公共服务建设对策研究”(编号:KY2015YB412),主持人:唐锋;2011年度广西高等学校科研项目“高职教育促进农村劳动力专业的对策建议”(编号:200103YB183),主持人:刘延明。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36-0084-04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抓手,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广西与全国同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成我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的重要支撑[1]。从1978-2012年,广西城镇化常住人口从360万增加到2038万,年均增加48万人;城镇化率从10.64%提高到43.53%,年均提高0.94个百分点,到2014年,广西城镇化率为46%,而全国城镇化率54.77%,城镇化率比全国低8.77个百分点。尽管我区城镇化得到了快速的推进,但与全国相比,城镇化滞后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同时,在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中,还存在着农民工市民化进行缓慢、人口城镇化滞后的问题,到2012年以常住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为43.53%,以户籍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仅为21.93%[1]。新型城镇化之新在于“以人为本”,是人的城镇化,而不单单是土地的城镇化,农民工市民化是关系到新型城镇化进程及发展质量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和政治问题。文章从职业技能培训的角度出发,研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为了了解广西农民工的工作和职业技能培训情况,课题组于对172名在广西工作的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72份,在分析广西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通过职业教育培训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建议。
一、广西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调查情况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由表1得出,在农民工所从事行业中,绝大部分是文化素质要求低、职业技能要求不高的职业,因此,为了最大限度的获取经济利益,农民工所在企业势必会延长劳动时间,并尽可能的压低农民工工资。
(二)调查对象的职业技能培训现状
由表2可知,所调查对象中,从未参加过培训的农民工数量超过一半,这是导致农民工职业资格证书持有量很低的重要原因之一。之所以不去参加培训,其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集中为两类:培训费用及耽误工作。从表1调查结果可知,农民工工资本已较低,假如由个人承担培训费用或者因为参加培训而耽误工作致使其承担克扣工资的损失,对农民工来说乃是“雪上加霜”。
(三)调查对象的职业技能培训愿景
农村人口从农民到城市农民工,在城市就业的过程中他们期望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并希望自己能融入城市生活,然后由于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并没有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所受教育程度低,且因为工作时间较长等各种原因没有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这些因素制约了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发展,阻碍了他们融入城市生活的步伐。同时,这些经历也让农民工认识到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在接受调查的172名农民工中,有70.35%的农民工有去参加培训的计划,其中有66.28%的农民工选择参加培训,说明农民工对自己职业技能的提升还是比较重视。而去参加职业培训的目的主要是增加收入、提升技能和获得职业技能证书。在培训方式上,有65.12%的农民工选择参加工作单位组织的技能培训,27.32%的农民工选择政府免费的技能培训,仅有7.56%选择社会上一些培训机构开发的需要交钱的技能培训。而对于培训费用,44.77%的农民工认为应该由工作单位承担,37.79%的农民工认为应该由政府、工作单位、个人各自承担一部分,仅有11.63%的农民工认为培训费用应该由个人承担[2]。农民工希望参加的培训是那些通俗讲解并能提高技能的、能够为参加培训的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的培训,对于培训地点,87.63%的农民工希望能在工作的城市或者县城接受培训。
二、广西省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過对广西省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进行问卷调查以及我区农民工职业培训现状的分析和研究,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培训与就业难以有效对接;企业参与严重不足。
(一)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
1.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当前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主要依靠政府出台文件从上往下推动,缺乏必要的培训动力机制,远未形成政府统筹、社会各有关力量参与、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局面。现实中,由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政出多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情况较为突出,缺乏集中统一领导和规划,结果是虽然国家有专项资金投入,有关社会机构从事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积极性异常高涨,但由于政府管理和监督不到位,普遍存在过于注重培训次数、人数而忽视培训质量、效果,培训针对性不强,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不一致,结果造成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很多地方政府还没有有效的农民工培训质量评估控制体系。多数地方政府只是把培训费往下拨付,没有跟踪检查培训效果和考核培训工作成效,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监督机制。由于监管不力,有的培训机构浑水摸鱼,甚至钻政策的空子,搞假培训,编造名册,骗取国家的补助金。
2.培训与就业难以有效对接。当前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普遍存在着难以与就业有效对接的问题,培训采取“填鸭式”教学,普教化倾向严重,专业教师缺乏,“专职教师不专,兼职教师难兼”,教师业务水平普遍偏低;教材建设滞后,缺乏系统的结合农民工实际的培训教材。结果是农民工参加了培训也学不到真正有用的技能。很多培训机构由于资金短缺、设施不完善、对市场信息把握不准确,培训的目标、内容与企业需求相脱节,与农民工的实际需求有差距,培训明显缺乏时效性和针对性。此外,当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后的就业服务也很不到位,没有专门的就业服务管理机构,也没有形成完整的职业介绍中介服务网络。
3.企业参与严重不足。调查发现,现有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存在着一个极大的误区:最有条件开展培训和最有资格评估培训效果的用工方——企业很少参与。企业对开展培训积极性不高,也普遍没有履行对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义务。农民工获得由企业提供的职业技能培训机会较少。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问题态度冷漠。很多企业认为农民工只要能够从事简单的操作,不会造成工作上的失误就可以了。正是出于这种短视的心理,一方面,企业由于没能培养出人才,再加上人员流动频繁,深受“技工荒”困扰;而另一方面,农民工则陷入不断寻找工作、从事简单体力劳动的恶性循环之中。很多企业寄望于从社会上招用有职业技能的农民工,特别是指望在政府完成培训后直接使用农民工。但由于政府部门和企业实际需求之间的信息沟通传递过程烦琐,经常性的信息失真,政府部门培训出来的有时并不是企业急需的人才,造成了社会培训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问题成因
当前,农民工培训存在的突出问题,原因多方面的,但主要包括企业自身的原因和政府方面的原因。
1.企业原因。第一,企业存在重使用轻培训的思想。很多企业对农民工培训持冷漠的态度,认为只要其能够从事简单的操作,不会造成工作上的失误就可以了,培训也是浪费。正是出于这种短视的心理,使得企业对培训农民工态度不积极。恶性循环由此而生:企业没能培养出人才,现有技术人员跳槽频繁,企业面临“技工荒”;在企业干了多年的农民工,却仍然只能从事最简单的体力劳动。第二,在对培训成本与收益的权衡中,很多企业选择了不作为。对企业而言,对农民工进行职业培训需要资金、时间、人力、物力的投入。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活动目标是实现最大经济效益。要使企业积极参与农民工培训,必须保证企业成本回收高于成本的支出。第三,投资收益外溢风险的存在降低了企业参与培训的意愿。培训是具有非排他性的“准公共产品”,农民工培训具有“正外部性”,企业一般不愿开展培训。因为培训后农民工如果离开企业,则企业不仅得不到培训收益,还将损失培训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对农民工培训后跳槽导致培训成本很难回收的担忧,使企业顾虑重重,不愿意参与培训。
2.政府原因。目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还没有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许多地方,政府还没有制定有关企业参与农民工培训的中、长期培训规划,涉及农民工培训的政策总体上缺失。第一,政府现有培训工作存在着诸多弊端,特别是对企业参与培训的必要性认识不足。许多政府部门对待农民工培训工作,仅仅从上级部门的任务指标出发,没有考虑长期发展的需要,采用的方式主要是由政府下达指标任务和资金,交由学校等社会办学机构开展培训,实施主体相对较少、实现模式单一、对培训效果的关注不够。特别是政府部門在行使职权时,“管、培”不分,疏于督察,认定和管理没能真正做到优胜劣汰,导致有限的优质培训资源得不到发挥。由于国家有专项资金投入,有关部门及机构从事农民工培训的积极性异常高涨,培训定额及指标被小范围办学机构瓜分,各部门各办学机构各行其事,互无牵制,谁有项目谁受益,培训项目彼此不对接。政府部门没有看到企业参与农民工培训的迫切愿望,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调动企业培训资源[3]。很多企业虽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由于长期得不到政府的支持,大范围的培训工作难以有效开展。第二,有关企业参与培训的政策总体上缺失,特别是财政性补助政策及奖励政策缺失。在国家立法中,有关企业培训的政策,只有少数法律涉及,且规定较为简单,更缺乏具体法律法规的配套落实。近年来,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安排了大量资金用于对农民工培训的补贴,但该项补助很少针对企业。直至目前,政府仍没有制定出一系列针对企业的农民工培训财政补助政策以及其他保障性政策。企业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开展培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担心花大力气开展培训后,农民工流出以致培训成本无法收回。而现有的法律法规更强调保护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的地位,没有为企业提供相应保障,无意间损害了用人单位的利益,提高了企业的培训风险。再加上司法实践中司法机关往往倾向于保护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工的利益,企业很少能从劳动者处获得相应赔偿。这种状况势必造成用人单位经常提防农民工“跳槽”,对农民工培训投入的信心和动力严重不足。
三、促进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对策建议
(一)出台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法律制度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但是相关的法律制度还不健全,笔者认为,应该有必要根据各省、自治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专门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法》,从法律层面来促进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全面化、常态化,明确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培训机构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中的责任和义务,以此推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发展,提高农民工素质,在新型城镇化进行中加快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步伐。
(二)鼓励用人单位进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用人单位在招收农民工时,也希望农民工能有职业资格证书、有一技之长,但是由于对职业技能培训的投资的收回具有隐性和滞后性的特点,导致用人单位往往忽视了自己在职工培训方面的义务,要用人单位提高职工技能培训的意识,政府应该出台对应的进行政策规范和激励,促使用人单位按照一定的比例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并定期进行职工技能培训,或者用人单位与培训机构合作,加强职工技能培训,保证职工素质特别是农民工素质的提升。对于一些大型的、实力较雄厚的企业,要鼓励其创办自己的职业技能培训部门,作为政府,应该对企业进行职工职业技能培训进行奖励和补助。
(三)鼓励职业院校积极参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职业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而农民工最需要的就是一技之长,政府应鼓励职业院校参与到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中来,在职业院校建立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基地,通过财政拨付、专款专用的方式进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发挥职业院校自身优势,提升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
(四)进行职业资格认证,强化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意识
由于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较低,且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投资成本不能在短期收回,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会影响农民工当前的工资收入,所以很多农民工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放弃了职业技能培训。要转变农民工的这种意识,政府应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资格的认证,对在用人单位从事技术性工作的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考试,对考试通过者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同时,鼓励企业将职业资格证书与农民工的工资待遇挂钩,转变农民工认为参不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不会影响就业、不会影响收入的观念,让农民工能主动去培训、争取去培训,从而提升其自身素质,更快更好的融入到城市社会,以正真实现“人的城镇化”。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Z].2015-12-12.
[2]辛宝英.基于新型城镇化约束的农民工职业教育与社会融入:问题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5(18):187-190.
[3]杨菊华.只见数字不见人:流动人口职业培训变动趋势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4(10):48-57.
责任编辑 吴学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