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连续性护理干预对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影响

2017-07-01洪瑶范治娴黄碧来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17期
关键词:血糖控制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结局

洪瑶+范治娴+黄碧来

【摘要】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连续性护理干预对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影响。方法 76例本院建档妊娠期糖尿病患者, 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 每组38例。干预组采用连续性护理干预, 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 干预前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FPG、2 h PG、HbA1c水平均低于常规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羊水增多、胎膜早破、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早产发生率(2.63%、2.63%、5.26%、2.63%、5.26%)均低于常规组(15.79%、18.42%、23.68%、18.42%、21.05%),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连续性护理干预可协助提高对患者血糖控制效果, 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连续性护理干预;血糖控制;妊娠结局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7.097

妊娠期糖尿病为妊娠期特有疾病, 以血糖升高为主要临床特征, 可增加巨大儿、妊娠期高血压、胎儿宫内窘迫、羊水过多等妊娠并发症发生风险, 影响母婴安全[1]。妊娠期糖尿病需患者长期有效控制血糖水平稳定, 护理工作在患者血糖控制中有显著协同作用, 为探究连续性护理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干预对血糖控制效果及妊娠结局影响, 作者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7月本院建档妊娠期糖尿病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 每组38例。患者均为本院产前建档患者, 规律进行产前检查, FP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明确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均在护士告知下自愿配合完成本次护理干预和研究;排除合并有其他妊娠合并症患者, 如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胎盘早剥等;排除依从性差, 不能配合干预和随访患者。干预组年龄20~44岁, 平均年龄(29.3±5.2)岁;孕周21~32周, 平均孕周(25.2±2.5)周。常规组年龄20~45岁, 平均年龄(29.4±5.5)岁;孕周20~32周, 平均孕周(25.3±2.6)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 患者在医院进行产前检查时接受护理干预, 向患者讲解妊娠期糖尿病相关健康知识, 指导患者正确饮食、适量运动, 并监测血糖水平, 遵照医嘱给予胰岛素控制血糖干预。干预组患者实施连续性护理干预, 具体实施方法如下:①成立护理干预小组:由护士长为组长, 责任护士、主管护士为成员, 成立连续性护理干预小组, 对纳入研究患者统一进行护理干预, 患者在纳入研究开始实施, 每周进行一次干预, 包括患者主动就诊干预、电话干预、微信干预、上门具体指导干预等。②心理干预:举行妊娠期糖尿病健康讲座, 通过播放视频、PPT、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 向患者及家属传递妊娠期糖尿病健康知识, 人患者及家属理性、客观认识妊娠期糖尿病危害及可控制性, 提高依从性, 减轻患者过分担忧、紧张和恐惧心理。了解患者可能存在不良心理, 通过音乐疗法、转移注意力、亲情关怀等多种方式, 减轻患者不良情绪。③饮食和运动干预:根据患者不同妊娠周期、不同体重、不同饮食习惯计算患者所需能量, 合理安排患者三餐主食和二餐辅食, 以少食多餐、定量饮食为原则。同时根据患者运动耐量, 合理安排一定运动量, 结合饮食和运动量, 争取控制患者血糖水平稳定, 如不能则配合胰岛素控制。

1. 3 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者连续干预2个月后, 比较患者干预前后FPG、2 h PG及HbA1c水平。②两组患者随访到分娩结束, 比较两组患者羊水增多、产后出血、胎膜早破及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早产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驗;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PG、2 h PG、HbA1c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FPG、2 h PG、HbA1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FPG、2 h PG、HbA1c水平均低于常规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比较 干预组患者羊水增多、胎膜早破、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早产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机体血糖水平代谢紊乱, 表现为血糖水平升高, 可破坏患者正常生理平衡, 增加妊娠期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 对母婴健康造成严重影响[2]。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重点在于控制血糖稳定, 饮食、运动及胰岛素辅助为降糖主要方法。由于患者缺乏专业健康知识, 妊娠周期较长, 患者在家庭中难以有效获得专业、有效健康指导, 难以获得较满意血糖控制[3]。

针对患者血糖水平实施连续性护理干预, 从患者诊断妊娠期糖尿病开始到分娩结束, 参与到患者整个孕周中, 每周采用不同形式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饮食及运动干预, 减轻患者不良情绪, 提高患者依从性, 同时对患者实施专业指导, 协助对患者血糖水平进行控制, 进而有效维持患者血糖水平, 降低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本次研究干预组患者通过连续性护理干预显著提高患者血糖控制水平, 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综上所述,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实施连续性护理干预可协助提高对患者血糖控制效果, 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陆小莉, 陈小芹, 宾婷婷, 等.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5, 34(4):456-458.

[2] 郑卫红, 顾丽勤, 汪燕子. 优质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影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14):21-23.

[3] 王厚玲. 个性化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 22(12):1739-1742.

猜你喜欢

血糖控制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结局
中医特色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临床价值
循证护理在妊娠期糖尿病护理中的作用探讨
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探讨
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农村育龄妇女妊娠期糖尿病影响因素的研究
探讨影响高龄初产高危妊娠与结局的相关因素
妊娠晚期孕妇生殖道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术后药物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炎症指标在高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评价大型体检中心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