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2017-06-30徐攀
徐攀
摘要: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教育领域在不断朝着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发展,其中在应用化学实验领域方面的使用最为广泛。但是,近年来,高校化学实验安全事故频发,屡屡造成较为严重的财产、安全损失。如何明确高校化学实验室中存在的特殊性风险,建立较为健全、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体系,逐渐成为我国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重点。
关键词:化学实验 安全管理体系 体系构建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生产、生活的高速发展,社会对化学知识的使用度、需求度不断增加。我国政府部门便逐渐提高了对化学实验室的健康、安全、环保等要求,与此同时,由于化学领域实验材料、反应生成物等特殊物质具有的特异性的原因,化学实验室的组织安全管理较为明显的有区别于其他地点的安全管理体系,因此较为设立较为妥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既是保障化学实验工作正常进行、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基础。本文以高校内化学实验室管理工作为例,简述针对化学实验室内安全管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试为我国化学实验室内的安全管理体系构建做出贡献。
一、化学实验室内安全事故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一)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的特点
1.具有偶然性,难以预测
化学实验教师是高校师生从事化学教学、研究、进行化学实验的地方,与一般的化工企业所发生的较为成熟的化学反应研究不同,往往教职员工们所进行的实验仍旧处于探索、研究阶段,很多实验的操作步骤、反应结果等只能是设想中的理论结论,实际反应产生的结果、操作中出现的突发状况往往操作人员并不可以完全估计。与此同时,化学实验室中很多的操作人员是刚接触化学实验的学生,他们对于化学实验的操作过程暂不熟练,在实验过程中,老师无法一一观测、监督全部学生的操作过程,一些不明显的操作失误不容易被及时发现、纠正,这便为实验的安全进行埋下了严重的人为隐患。
2.具有突发性,后果严重
在高校实验室中,化学实验室一般情况下都是集合了水、电、汽、各类危险化学品为一身的“多功能教室”,这无疑在方便了学生实验教育过程中的操作,但在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后,这些“便利因素”很容易转变成为事故中的“致命点”,比如,实验室电源遇水迸发出的火星极易点燃化学实验室中存在的试验用红磷、赛璐珞;实验室漏水导致环境过潮湿引燃的锂、镁铝粉等易燃品等,与此同时,由于物质燃烧产生大量的热,大量的热和水蒸气又会造成其他实验物质反应产生相应的次生事故,从而造成一系列的“连锁事故”。
3.对人身、公共财产损害较大
一方面,化学实验室一旦发生上述原因的安全事故,往往不容易被控制,相比事故本身产生对人体的伤害同時事故中实验物品的反应物很大程度上会比事故更为严重的伤害实验者的身体状态,很多已发生的伤亡事故在后续调查研究中表明很多死者都并非死于事故本身而是受到事故所衍生出来的“次生事故”。另一方面,在化学实验室中存在许多较为高端、精密、造价昂贵的实验器材,在事故发生时,这些器材很大一部分来不及被转移到安全地带,随着安全事故的发生产生不同程度得损坏甚至报废,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
(二)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
首先,化学实验室内品种繁多的危险化学实验用品必然是事故发生的首要原因,实验室中存放大量的易燃、易爆、易腐蚀、易挥发、易中毒等化学物质,任何一个存取的不小心、操作的不经意都可能导致一场实验室事故的发生。其次,实验室管理制度的不完善,高校没有制定适合自身学校的实验室管理体系,笼统的对其他实验室管理制度“照搬、照拿”,不在意是否符合自身的情况,从而造成了对实验设施器材等方面监管的不完善,必要或者针对性的防护措施不完备,对安全门、安全器等设施“年久失修、束之高阁”,使其事故发生时不能及时、有力的保障实验人员的安全。最后,实验人员安全技能的匮乏,在危险发生时不能够最为及时有效的进行应急处理及,耽误了事后的救援,将自己的生命置于危险地带。
二、化学实验室中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由上述原因我们可知,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体系的组成应如下图所示分为四个部分:
(一)建立完善的硬件安全管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实验室的硬件条件最为直接的影响了实验是否能够安全进行、发生安全事故后是否能及时妥善的处理等决定性因素。按照科学、合理的方法设计、安排实验室中器材、设施、实验材料等实物的布局摆放,将较为危险、污染性较强的实验区与相对安全的理论去隔离起来,做到即使有事故发生也可以将事故对实验室的影响控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便于善后工作的有效、安全进行。同时,严格把好安装设施的“质量关”,各类安全设备准备充分,避免在采购、安装环节的“粗制滥造”,为日后的实验环节留下不稳定隐患。
(二)组建适合其自身的软件安全管理
首先,我们可以将危险化学品按照国家出台的《危险品管理条例》进行分类保管,将化学性质不稳的、易燃易爆品、强腐蚀性酸根液体、剧毒产品原材料等危险化学实验用料进行严格的把控,从根源上控制危险、污染品的流出。其次,制定完善的管理责任制度,将责任下放至个人,使得大家共同参与、维护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最后,组织专业人员编制有关事故的应急机制,做到事故时发生不慌张,冷静的按规章处理,力图将损失降到最低。
(三)强化实验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
近年来,许多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实验人员的疏忽、自我保护意识不足、对危机处理不当导致。所以,在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体系构建中,应将安全技培训放在较为首要的位置,举例来说,高校可以将有关安全防护的知识融入日常的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可以采取“真操实练”“模拟场景”等方法,令实验人员在面对突发的安全危机时能够沉着冷静地正确处理,将对自己及他人的损害降到最低。
(四)提高对安全事故的重视度
提高政府、高校等监管部门对化学实验安全事故的重视程度,严肃追究事故相关责任人,高校等部门可以在问题解决完成后,组织集体共同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发现现行制度中仍旧存在的不足,并及时加以改正。从失误中吸取经验教训,在一次次修正中得出不一定是最好但一定是最适合该高校化学实验室的规章制度。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高校对实验室投入的成本逐年增长,学生等实验人员与化学实验室联系越发密切,化学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已逐渐成为高校未来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关于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理论研究,它需要各个部门、人员间的共同合作,各方面人员的通力合作才能将安全管理体系更好的构建与实施。
参考文献:
[1]戴芳,何江,赵治华.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04).
[2]黄燕,封烨.基于国家重点实验室交叉学科建设思路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02).
[3]金海萍,阮俊,冯建跃.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环保教育方式和内容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