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断脐时机对新生儿感染的预防效果
2017-06-28王喜梅
王喜梅
(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山东 菏泽 274000)
三种断脐时机对新生儿感染的预防效果
王喜梅
(菏泽市牡丹人民医院,山东 菏泽 274000)
目的 探析三种断脐时机对新生儿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 回顾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月至本院分娩的105例新生儿资料加以分析,按不同的断脐时机分成三组,胎盘娩出后实施断脐设C组,新生儿娩出后即刻断脐设B组,脐带搏动停止后实施断脐设A组,并对三组Apgar 评分、临床指标及并发症进行对比。结果 A组的Apgar评分较B组、C组高,脐部愈合及脐带脱落的时间较B组、C组短,且并发症发生率较B组、C组低(P<0.05)。结论 在脐带搏动停止后施行断脐处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Apgar评分,并缩短脐部愈合与脐带脱落的时间。
新生儿;感染;断脐时机
脐带主要为带状结构,具连接胎盘与胎儿的作用,而且是母体与胎儿进行代谢产物和营养交换的重要通道,当母体娩出胎儿后,胎儿经由脐带吸取母体输出的免疫物质[1-2]。为明确在不同时间段对新生儿进行断脐的效果,针对性选取105例至本院分娩的新生儿资料加以分析,作相应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月至本院分娩的105例新生儿资料加以分析,按不同的断脐时机分成三组,A组35例,胎龄36~42周,平均(39.12±2.03)周,女16例、男19例,出生体重2450~4100 g,平均(3210.78±121.56)g;B组35例,胎龄37~42周,平均(39.44±1.78)周,女18例、男17例,出生体重2398~4125 g,平均(3198.45±123.36)g;C组35例,胎龄36~42周,平均(40.05±1.38)周,女20例、男15例,出生体重2438~4109 g,平均(3225.06±119.89)g。三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三组均行气门芯法实施断脐处理,待胎儿娩出后运用75%乙醇消毒清洁其脐带根部,在距离新生儿脐根部0.5-1厘米处夹上医用血管钳,借助气门芯套扎脐带,其位置贴近皮肤且在脐带根部处,距离套扎1厘米处剪断脐带,挤净残余血液,并运用75%乙醇与2.5%碘伏消毒清洁脐带断端,松开止血钳,予以其脐绷带进行包扎。其中A、B、C组分别在脐带搏动停止后、新生儿娩出后及胎盘娩出后实施断脐。
1.3 观察指标与评分标准
两组Apgar评分与临床指标,Apgar评分包括呼吸、心搏速度、皮肤颜色肌张力等,满分10分,其新生儿窒息程度越严重分值越低;临床指标包括脐部愈合及脐带脱落所用的时间[3]。两组并发症,包括脐部渗血、脐部感染、脐周红。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两组Apgar评分与临床指标
A组的Apgar评分、脐部愈合及脐带脱落所用的时间均较B组、C组优(P<0.05)。见表1。
表1 两组Apgar评分与临床指标(±s)
表1 两组Apgar评分与临床指标(±s)
注:组间比较P<0.05
组别Apgar评分脐带脱落(d)脐部愈合(d)A组9.90±0.107.14±1.984.11±0.10 B组9.72±0.128.27±1.395.94±0.67 C组9.74±0.0910.05±2.345.96±0.65
2.2 两组并发症
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B组与C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 [n(%)]
3 讨 论
断脐是一种常见的助产技术,传统的早断脐脐卷包扎法致使大多新生儿出院后,其脐带残端未干燥脱落,或出现脐部感染、渗血情况,因此适宜的断脐时机一直是家属及产妇着重关注的问题[4]。为探析在不同时间段对新生儿进行断脐的效果,针对性选取105例至本院分娩的新生儿资料进行阐述。
产科中断脐时机各异,可在脐带搏动停止后、新生儿娩出后及胎盘娩出后实施断脐。研究中A组的脐部愈合与脐带脱落时间、Apgar 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较B组、C组优,提示选取适宜的断脐时机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Apgar评分,缩短脐部愈合与脐带脱落的时间。相关研究提到过早断脐可使新生儿的血容量降低,不能正常维持机体内血液循环,引起贫血或缺铁等不良后果,脐带血内含有大量抗肿瘤细胞与造血性肝细胞,有助于新生儿的发育、生长[5]。因此若过早实施断脐处理可直接减少母体对新生儿输送免疫物质,继而对新生儿健康状况与免疫能力产生较大影响,而且过早断脐可显著降低新生儿的血液灌注量,引起低血容量、肝细胞缺失及铁元素缺失的情况,致使其出现贫血的风险加大,同时导致新生儿机体免疫力低下,脐部伤口处易发生感染或渗血[6]。研究中A组的脐部愈合与脐带脱落时间较B、C组短,说明A组为断脐的最佳时机,原因分析可能是等新生儿脐带搏动逐渐停止期间,其身体血液循环可得到缓冲,直到身体内血液循环趋于稳定后,方和胎盘中断血液循环,当胎盘输出的血液量致使其机体血容量到达一定高度时,脐带输血可自行中断,阻止胎盘输出血液。脐带搏动逐渐停止后,断脐虽利于新生儿取得更多的胎盘输血量,致使新生儿得到足够血供,但是体内的血液灌注量未出现增加,而且在新生儿脐带搏动中断后实施断脐处理,能促进其肺部自主循环的完善与建立,完成从胎盘循环转变成肺循环的过程[7]。此外,若过晚实施断脐处理可使新生儿机体血容量显著增加,延长脐部在空气下的暴露时间,引起更大几率的脐部渗血与脐部感染,而且有研究提到过晚或过早实施断脐处理均对新生儿的健康状态及免疫能力不利,因此选取适宜的断脐时机至关重要[8]。关于在脐带搏动停止后施行断脐处理的具体效果,待后期详细探析。
综上所述,在脐带搏动停止后施行断脐处理不仅能缩短脐部愈合与脐带脱落的时间,而且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Apgar 评分,值得推广。
[1] 康 欣,王红艳,贾彦彦.二级综合医院剖宫产患者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对切口感染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6,38(9):1426-1431.
[2] 张 川,唐志立,杨思芸,等.剖宫产预防性抗生素使用时机的干预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36(10):855-859.
[3] 郑 琳.三种断脐时机对新生儿感染的预防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3):69-70.
[4] 邹积茹,朱晓丽,常香云.新生儿脐部暴露的不同时机对新生儿的影响比较[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5):278-279.
[5] 秦 英,花瑞丹,曹 婷.新生儿改良式断脐及护理方法的效果研究[J].临床医药实践,2016,25(11):847-850.
[6] 万凌玲,江桂英,王佳春.新生儿脐部暴露时机选择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5):54-55.
[7] 何定先.剖宫产术中断脐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4,35(11):2325-2326.
[8] 刘爱英.生物活性药物与传统护理对新生儿脐带护理效果的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9):1950-1952.
本文编辑:吴玲丽
R472
B
ISSN.2095-8242.2017.018.34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