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nm23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与意义探讨

2017-06-23郭金强周伟新冯春宇凌学民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7年35期
关键词:异位症阳性细胞染色

黄 建,郭金强,周伟新,冯春宇,凌学民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妇科,广东 深圳 518100;2.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功能科,广东 深圳 518100;3.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病理科,广东 深圳 518100)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妇科疾病中属于较多见的良性病症,通常主要临床症状为慢性盆腔疼痛或者痛经、不孕,给患者的身心以及生活带来极大不便。该病虽被归结为良性病症,但却可表现为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如新生血管的生成、细胞凋亡、转移等现象,其中,黏附、侵袭以及新生血管是该病发生发展的三大步骤,当子宫内膜碎片通过逆向流动进入盆腔时粘附在盆腔生长[1-2]。在整个疾病过程中,肿瘤转移机制基因(non-metastatic23,nm23)在细胞信号传递以及增殖分化中起到了主导作用,目前也有文献报道nm23或许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本研究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m23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中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选取我院于2012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38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同期因不孕症(排除器质性疾病及子宫内膜异位症)行子宫内膜活检结果为正常子宫内膜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研究组年龄24~50岁,平均(33.18±6.61)岁;对照组年龄24~44岁,平均(33.13±5.57)岁。纳入标准:患者术前未接受放疗与化疗,3个月内未使用甾体类激素。排除标准:不愿意参与本次试验者。所有患者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该方案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组织样品均在手术时采样,取样后经10%甲醛溶液固定12h,脱水包埋,切片厚度5μm,筛选后进行下一步。免疫组化使用SP法,nm23是鼠抗人单克隆抗体,DAB显色液与SP试剂盒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实验流程参照试剂盒说明书,阴性染色对照使用PBS替代一抗,阳性对照来自试剂盒阳性片。

1.3 结果判定

通过细胞着色强度与染色细胞的面积的总和判定:1)染色强度的评判标准:未染上颜色为0分,染上黄色为1分,染上棕色为2分,染上黄褐色为3分;2)染色细胞的面积评判标准:未见阳性细胞染色的为0分,阳性细胞<25%的为1分,阳性细胞占25%~50%的为2分,阳性细胞>50%的为3分;3)两个评分总和>2为阳性,≤2为阴性;其中,分数于0~1分之间的为阴性,2分为弱阳性,于3~4分之间为阳性,于5~6分之间为强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nm23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结果

nm23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显示其主要表达在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浆中,细胞核中仅有少数表达,对照组内膜中nm23的表达率高达90.63%,而研究组内膜中的表达率仅42.11%,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nm23在子宫内膜异位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

3 讨 论

目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机制以及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其有着与恶性肿瘤相同的转移与入侵能力这一奇特现象被大家所关注,目前多数学者赞成黏附、侵袭以及血管的生成是该病病程中的主要步骤,且在病程中起主导作用,在这些过程中,黏附又是该病发展的第一步[3]。

nm23基因与肿瘤转移与抑制存在某种关联,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产物不仅有着核苷二磷酸激酶 (NDPK)活性,还具有其他多种生物学用途,如:与许多蛋白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可结合DNA,参与DNA与蛋白质的合成等多种用途。若该基因发生缺失或突变将导致nm23蛋白直接影响细胞骨架激活细胞运动,使加入至肿瘤中的浸润转移这一过程中去,同时参与至肿瘤的发育过程,其次,该蛋白也将引起异常的微管聚合过程,最终导致纺锤体在减数分裂时期出现异常,致使癌细胞的非整倍染色体出现,从而起到促进肿瘤生长的效果。此外,nm23还参与到了抑制血管新生的过程中,已有研究表明[4],nm23的蛋白产物会与新生血管以及肿瘤的发生产生某种关联,最终达到负调控乳腺癌的转移。已有文献通过RT-PCR等方法检测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的nm23蛋白及mRNA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2,5],该实验与本文研究结果相对应。

虽然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于良性病症,却具有与恶性肿瘤相同的转移与入侵能力,目前导致这一特殊现象的原因机理还未阐明,因此研究nm23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调控机理以及其本身作用对该病本身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

[1] Youn B, Kim H D,Kim J.Nm23-H1/nucleoside diphosphate kinase as a key molecule in breast tumor angiogenesis[J].Expert Opinion on Therapeutic Targets, 2008,12(11):1419-30.

[2] 汪根莲,林爱琴,段仁杰,等.nm23-H1和p53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6,35(01):5-7.

[3] Li Y,Kang S,Qin JJ, et al. nm23 gene polymorphisms are associated with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but not with susceptibility to disease[J]. Gynecol Oncol, 2012, 126(3):455-459.

[4] Huang X I, Wei Z, Yan L I,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nm23 gene polymorphisms and the risk of endometriosis[J]. Biomedical Reports,2015, 3(6): 874-878.

[5] 汪根莲.子宫内膜异位症中nm23-H1基因和p53基因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D].皖南医学院, 2016.

猜你喜欢

异位症阳性细胞染色
Ghrelin阳性细胞在食蟹猴消化系统中的分布定位
大鼠骨骼肌挫伤后bFGF和MMP-1阳性细胞率比值与损伤时间的关系研究
平面图的3-hued 染色
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4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中的表达
简单图mC4的点可区别V-全染色
油红O染色在斑马鱼体内脂质染色中的应用
大口黑鲈鳃黏液细胞的组织化学特征及5-H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分布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治疗探讨
两类幂图的强边染色
人胎脑额叶和海马中星形胶质细胞的发育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