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教学有效性探讨

2017-06-22黄明珠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年10期
关键词:几何图形小学有效性

黄明珠

【摘要】几何图形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难点.着力做好几何图形教学,对于培养小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将为学生更高阶段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几何知识基础.实践教学中,应采用实际操作、教具辅助、密切生活经验、渗透数学思想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全面掌握几何图形的概念、计算公式及运用原理,进而全面提高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有效性

小学生因为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限制,使得数学几何图形教学成效不够理想,部分学生因为小学阶段这部分知识学习得不够扎实,给后来与初中几何知识衔接带来了困难.实践教学中,应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公式和概念的验证,通过教具、实物等辅助教学,有效提高几何图形教学有效性.下面结合教学实际,就提高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教学有效性谈一些看法和做法,与同仁共勉.

一、化抽象为具体,提升教学成效

小学数学几何图形的概念和公式较多,学生记忆和运用容易混淆,若将这些抽象的知识与直观的实例结合起来,化抽象为具体实施教学,学生会较容易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的本质属性,教学成效必将事半功倍.实践教学中,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实例,并联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然后,采用直观操作等实践活动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公式.例如,教学“体积”一课时,学生对“体积”的概念感到难于理解,因为“空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物体”如何“占空间”,学生难以想象.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通过直观操作,促进学生理解概念.课堂上,教师可以先播放“乌鸦喝水”的课件,让学生感受乌鸦的“数学智慧”.然后,进行实验,让“看不见”的空间“看得见”,即先在一个玻璃杯里装大半杯水,用红笔标上水位标记,再往杯里放一块鹅卵石,让学生观察到水位的变化.这时提问:水为什么会上升?接着,引导学生交流得出:鹅卵石放到水里,要侵占水的位置,即“占空间”,于是把水“挤”上去了.最后,引导学生比较体会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大小的不同.为了让学生有更加真切的体验,再重新做一次实验:在另一个同样大且装同样多水的玻璃杯里放一块更大的鹅卵石,让学生观察水位上升的幅度,并思考:为什么杯里的水上升得更多?接着,引导学生交流得出:这个鹅卵石更大,在水里占的空间也更大,水上升得就更多.学生通过实验对“体积”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象,这时再引导学生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与上述实验相似的经历?这时,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洗脚时,脚放进盆里,盆里的水位会上升”“喝水时,满杯的水再放糖就会溢出来”……学生逐步加深了对“体积”的概念理解.这样的教学,充实了学生概念建立的过程,强化了对不同概念异同的体验,便于学生理解几何图形概念的本质.

二、密切生活实际,提高教学实效

小学几何图形教学,教师要善于从生活实际出发,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解决生活问题,通过动手操作进行验证,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学数学,在实际的应用中去理解数学,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展示其魅力,学生也只有回到生活中去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学习水平.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教学“生活化”具有诸多优势,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可以大幅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1.就地取材,联系生活实际.课堂教学中,讲授完成一部分内容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知识与之前的相关内容结合起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既达到了知识间的融合,又可有效地实现数学与生活的沟通.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发展只有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强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才能进一步得到巩固和提高.例如,在教学“面积和周长的比较”一课中,组织学生测量身边的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的相关长度,并分别计算它们的面积和周长,在小组内和同伴之间进行交流.任务布置好后,学生马上开始了自由活动,有的测量地砖的边长,有的测量文具盒的长和宽,还有的去测量黑板的长和宽……课堂上真是好不热闹!通过就地取材,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及时运用于生活中进行验证,较好地锻炼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更加感受到数学带给自己的能量.

2.结合生活中的实物,引导学生在玩中学习.数学几何图形教学是一个空间思维很强的内容,需要学生在生活中先建立好相关的空间观念,通过让学生在玩中操作,可以让几何图形具体形象在腦海形成抽象思维.这样,学生就觉得几何图形是那么的真实,那么可爱.如,在上“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我让学生带来了许多物体和图形,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然后放到一起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然后,让学生帮图形找好朋友(分类).这样不仅使学生在玩中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而且把几何图形的知识深深地刻进脑海,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在教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几何图形时,我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吸引学生,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数学如果不能与生活有效地联系起来,那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寻找在生活中的几何,让学生知道数学就在生活中.如,上完“立体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后,我让学生们寻找我们的学校里、家里和街道上有哪些物体是学过的立体图形,他们在生活中有什么用?例如,在“圆柱的认识”的教学中,我让学生针对圆柱形象来举例说明一些生活中相似的物体(如,铅笔与油桶等).如,书本、长方体纸盒等,通过演示道具,使学生直接观察到几何图像的特征.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家里都有哪些物品是圆柱形的呢?教室里呢?操场上呢?”学生们自然会想到如卷纸、水管等.从而把圆柱从书本上搬到了生活中,让学生感到“圆柱”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寻找生活中的几何图形,让学生知道数学就在生活中.

三、渗透数学思想,确保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教授学生解题的思维方法,才能全面有效提高教学有效性,也为学生举一反三创造条件.几何图形都具有各自的特点,但它们之间也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在特定的条件下,它们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引导学生熟知不同类型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让学生形成并会运用一个总的数学思想解决一类题型,便可将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进而全面提高教学有效性.如,教学几何图形面积计算时应抓准图形间转化的条件和内在联系,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来探索和掌握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学“圆柱的表面积”一课后,学生都知道“圆柱的表面积是由两个底面积和一个侧面积组成的”.既然圆柱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可以用“两个底面积+一个侧面积”的公式来计算,那么这一公式还适用其他图形吗?这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来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如果“两个底面积+一个侧面积”对于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是成立的话,那么它一定与原长方体面积计算公式相等.根据要求得出字母公式:底面积×2+侧面积,即a×b×2+(a+b)×2×h=2ab+2ah+2bh=(ab+ah+bh)×2.经过变式证明,可知“底面积×2+侧面积”对于长方体同样适用.通过知识迁移既能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又能加强公式间知识的联系.

总之,做好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教学,需要教师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引,视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则根据小学生的实际,结合教材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在更具生活性、操作性和探究性的情境中学习,进而全面提高几何图形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彭国庆.对小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两点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10(12):93-94.

[2]马锦芳.谈小学数学教材空间与图形的特点[J].小学教学参考,2008(6):106.

猜你喜欢

几何图形小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浅谈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概念的教学策略
探讨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概念的教学策略
手工制作在小学数学几何教学中的应用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