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非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现状的研究

2017-06-21史文婷崔大志

理论观察 2017年5期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思辨能力

史文婷++崔大志

摘 要:批判性思维已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技能。该论文着眼于思辨能力的重要性,对非英语专业进行研究,意在发现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思辨能力现状及特点,并未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关键词:思辨能力;思辨人格倾向;思辨技能;非英语专业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7)05 — 0174 — 03

一、思辨能力

拉尔夫·爱默生, 美国伟大的思想家,小说家和诗人,他曾说,“什么是世界上最艰难的任务?那就是去思考”(Sylvan Barnet,2005)〔1〕。尽管他只是简单的说“去思考”, 但很明显他所说的是指批判的去思考,即Critical Thinking。在美国,思辨能力已经被视为高等教育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在中国,尽管我们已经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但思辨能力现状依旧不太乐观。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言教学主要集中于传授和强迫性记忆,学生很难意识到阅读也是思维方式的转换。中国教育部在《大学英语课程改革》〔2〕中将大学生思辨能力培养作为重要目的之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大纲》指出:“教育的长远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关注学习和思维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国内外对思辨能力的研究

(一)对思辨能力定义的研究

对思辨能力的研究是从“反思性思维”开始的,由美国教育家杜威在20世纪早期提出。杜威将思辨能力定义为“识别我们所尝试的事和所发生的结果之间的关系”〔3〕。恩尼斯则将其定义为“集中于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的合理的反思性思维”〔4〕。20世纪90年代对思辨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美国教育革命的核心。国内的研究起步较晚,最早的研究者是华东师大的钟启全和北师的刘德茹教授。

(二)对思辨能力量具的研究

西方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评测思辨能力的工具,常见的有加利福尼亚思辨技能测量表;加利福尼亚思辨人格倾向问卷;恩尼斯思辨作文测验;在国内,大部分为国外量具的译本,尽管出现了些本土量具,但大多缺乏信度和效度。文秋芳从2008年着手进行了多次实证研究,成功研究出了适合中国学生的量具,且具有信度和效度。(文秋芳,2010)〔5〕

三、思辨人格倾向性研究

文秋芳教授提出了层级模型〔6〕。该层级模型将思辨技能划分为两个层级:元思辨能力和思辨能力。第一层次元思辨能力是指对自己的思辨计划、检查、调整与评估的技能;第二层次思辨能力包括与认知相关的技能和标准,以及思辨品质相关的人格特质。思辨能力受元思辨能力的管理与监控。本章报告思辨人格倾向调查问卷结果。

(一)研究设计

本调查从文教授的问卷中抽取了25题,其中涵盖8个维度,寻真性,开放性,分析性,系统性,自信度,好奇心,认知成熟度,正义性。问卷采用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的Likert等级量表,要求学生对给出的陈述作出回答。

本次调查问卷拟定对象为大连理工大学大一学生,总人数为60人。调查问卷的目的是为了测量部分大学生的思辨人格倾向现状,以了解学生哪些特征较为明显或微弱。

(二)研究结果

1.数据统计和分析

本研究拟订人数60人,收回有效问卷52份。数据分析分為三阶段,输入数据-信度及效度检验-思辨人格倾向分析。

2.信度、效度检验

信度代表着量具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确保着研究的准确性。Devellis (1991) 〔7〕提出,如α系数在0.6以下,此量具需要重新修订;如α系数在0.7-0.8之间,此量具尚可接受;如在0.8-0.9, 此量具信度良好; 如α系数超过0.9,此量具具有较高信度. 结果显示α系数为0.778,表示该问卷虽未获得较高信度,但尚可接受,具有一定的可靠度。

3.问卷结果分析

在8个维度的基础之上,再分为4个类别,智力、情感力、理智力与道德力;然后再将智力与情感力归为学术性,理智力与道德力归为社会性。学术性与课程学习有关,社会性与人际活动相关。(文秋芳,2001)〔8〕

将思辨人格倾向8个维度归为不同层次,便于厘清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也有助于识别大学生思辨人格倾向中存在的问题,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培养。(文秋芳,2006)〔9〕

分析得出两班学生总分情况。根据要求,总分是320分或以上为正面倾向,250分或以下为负面倾向,处于250与319之间的为摇摆不定。结果显示,研究对象的总分平均分为287.22,表示虽然研究对象的平均分没有表现出与批判性思维相抵触,但批判性思维倾向气质仅为中性。全体学生的总分最低为224分,最高为374分。标准差数值很大,说明这批学生的思辨人格倾向存在较大差异。

除此之外,将全体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按照8个维度统计,并对其进行排序。从总体来看,全体学生在各个维度上学生的思辨人格气质均为中性。学术性倾向(得分36.24分)与社会性倾向(得分35.56分)的平均分相比,前者比后者高出0.68分。各种大学课程的学习使大学生的智力不断发展和提高,倾向理性分析;但受实践活动和人际交往范围的限制,大学生在认知成熟度等方面存在不足,社会性的得分因此低于学术性倾向(文秋芳,2006)〔10〕。

在学术性倾向中,得分最高为好奇心(38.01分),可见大家对未知世界有着浓厚的探索精神。其次为分析性(36.47分),受试学生具有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自信度(34.33分)的分数得分较低,表明学生对自身思辨能力评价不高。在社会性中,开放性(36.82分)和寻真性(36.22)分差较小,体现了大学生能够容忍不同看法,尊重他人意见,但认知成熟度(35.91分)和正义性(33.27)得分偏低。

(三)讨论

从结果可以看出,受试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倾向总体偏弱,达不到较强的思辨人格倾向。思辨人格倾向的八个维度中,没有一个维度能够达到较强水平。如果能将批判性思维方式渗透到教学中,相信对思辨能力的提高会有很大的帮助。

四、思辨技能研究

思辨能力包括思辨人格倾向与思辨技能两个不同向度。因此,对思辨技能的测量也十分重要。

(一)思辨技能测试分析—客观题

本研究对学生的思辨技能进行测量,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利用SPSS得出了52名学生客观题得分,平均分为66.73,虽超出60分及格,但最高分和最低分差别较大,可以看出学生思辨技能参差不齐。

(二)思辨技能测试分析—主观题

测量学生的思辨技能不仅需要有客观性的量具,还需要有主观性量具。

1.研究设计

本次采用的主观性量具涵盖阅读与写作两项活动。量具要求学生读完短文后完成三项任务:回答问题;评价论证过程;评价作者观点。下面对量具,评分及受试情况进行说明。

本研究选取了一篇内容较为简单的材料,题为《为什么不读经典》。作者通过分析对经典敬而远之的原因,从而论证出阅读经典的重要性。这篇文章写作目的明显,逻辑清晰,论据充足,能够更直接的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本次测试将相关性,清晰性,逻辑性,深刻性,靈活性分成五个分数段,1分最低,前三项属于第一层级,后两项属于第二层次,如果前三项得分很低,深刻性和灵活性就不再考虑。如前三项的得分在3分以上,我们才进一步评价其论证的深刻性与灵活性。

2.研究结果

本研究依据理解与评价两个维度来分析。理解是指对作者写作目的,主要议题及主要结论的正确把握。评价则是对作者论证过程及观点进行分析。根据结果,主观题总分得分最高15分,最低分6分,平均分9.71分,低于平均值的人数为30人,占总人数的57.69%。主观题总分15分,及格分9分,52名同学的平均分刚刚超过及格分数,两班学生的理解和评价能力有待提高。

理解题:

对作者写作目的、讨论议题以及所得结论的理解可以分为3-5分3个等级。得3分表示读者误认为作者只是阐述大家对经典敬而远之的原因或读者片面的认为作者只是在罗列经典的特征。得4分者表明读者较为恰当地理解了作者对阅读经典的呼吁,但表达简单。得5分者表明读者完全理解了作者通过分析大家会对经典敬而远之的原因,从而告诫大家不要疏远经典而与许多美好而珍贵的收获无缘。

根据结果,我们可以看出52人中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学生有40人,占总数的 76.92%,大部分学生都能清楚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明确主要议题。分析原因:阅读材料内容简单,学生容易把握; 低分同学可能因没有仔细阅读而想当然的以固有思维进行思考。

评价题:

第一道评价题为对文章论证过程的评价,本文是一篇阅读理解,整篇文章看似工整,论据充足,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漏洞。文章第二段指出:“经典不会时刻想着为你提供方便,不会发空心思哄你逗你,不会因为你理解不了而降格以求。”这一段阐述的是大家对经典敬而远之的原因,但是与文章最后得出的结论关系不大。既然经典没有让人阅读的动机,那又怎么能得出呼吁大家阅读经典的结论呢?

依据结果,52名学生第二题平均分为2.77,得分较低。对文章论证过程的评价可以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低分组为1-3分,高分组为4分以上。低分组人数占总人数的69.23%,可见能够对作者论证过程进行准确评价的学生很少,且学生对文字材料缺乏评价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

低分组,有部分学生只是将自己记忆中的论述方法照搬到答案中,并没有针对文章给出评价;或仅仅从一个方面评价了论证过程。而高分组同学都能对论证过程准确评价,不仅罗列出作者论证手法以及试图阐述的论点。但大家都盲目的推崇和夸奖文章的逻辑和条理,仅有极少数的同学能够提出文章的过于简单及其不足之处。

第二道评价题为对作者观点的评价,低分组同学虽然都能表达出自己对于作者观点的认同或反对,但都未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且部分学生回答内容多为写作意图等内容。而高分组同学不依附于作者观点,能够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对经典阅读提出自己的观点。

五、讨论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在大连理工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中确实存在“思辨能力缺席” 这一现象,具体表现为思辨人格倾向为中性,思辨技能层次不齐。因此,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刻不容缓,后续研究如果从公共英语课程-批判性阅读入手,寻找适合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教学策略,相信会对学生的思辨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 考 文 献〕

〔1〕Sylvan Barnet.Critical Thin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M〕. Boston: St. Martins, 2005:2.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John Dewey. Moral Principles in Education

〔M〕. Boston: Hough Mifflin Company,1909:23-25.

〔4〕Ennis Robert. A Concept of Critical Think

ing 〔J〕. Harvard Education Review, 1962,32(1).

〔5〕文秋芳,胡健.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发展的规律与特点〔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6〕文秋芳.论述外语专业研究生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2):1-4.

〔7〕Devellis,Robert F. Applied social Research

Method Series〔M〕.Sage:Newbury Park,1991.

〔8〕文秋芳.从全国英语专业四级口试看口语教学〔J〕.外语界,2001,(04):24-28.

〔9〕〔10〕文秋芳.从英语议论文分析大学生抽象思维特点〔J〕.外国语,2006,(02):49-58.

〔责任编辑:杨 赫〕

猜你喜欢

非英语专业思辨能力
浅议大学英语课堂设计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基于培养思辨能力的大学外语教学策略探究
浅议加强英语专业实训课程实践的必要性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浅析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在非英语专业听力理解中的应用
“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浅谈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课堂词汇教学方式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形成性评价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有效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