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生态农业思想的启示

2017-06-19孙月红高洁

人民论坛 2017年37期
关键词:农村地区

孙月红+高洁

【摘要】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生态环境还存在诸多问题,解读马克思经典著作中的生态农业思想,不仅能够进一步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时还能够为我国农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顺利实现“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生态农业 文明建设 农村地区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生态农业就是以维护当前生态环境为前提,对农业生产结构和生产技术进行提升,将无害化和清洁化作为标准,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农业发展目标。马克思生态农业思想虽然没有形成专门的理论著作,但在马克思理论著作中深刻地体现出其生态农业思想,通过对马克思生态农业思想的认真挖掘和解读,能够看到马克思生态农业思想主要集中体现在技术维度、知识维度、文明维度三个层面,这些马克思生态农业思想精华对于指导我国农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技术、知识、文明是马克思生态农业思想的三重维度

技术维度是马克思生态农业思想的第一重维度。马克思在其科技思想中指出生态农业的发展要依靠农业科学技术,实现科技的生态转向。例如,改变传统的耕作方式,促进农业生产的精细化,实施有机肥料,确保土壤肥力,同时将其他闲置荒地进行开发,使之成为能够种植的良田。马克思生态农业思想的核心在于将科学技术作为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通过生态技术促进农业生态化发展,这与生态农业理论在本质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知识维度是马克思生态农业思想的第二重维度。知识维度的关键在于实施可持续发展经济,马克思生活的年代还没有出现可持续发展这一名词,这一名词是随着马克思生态思想不断发展衍生出来的价值观念,但在马克思很多关于劳动分析的著作中都蕴含了朴素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虽然还不够系统准确,但马克思指出,如果不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问题,那么我们的劳动就是有害的劳动,一旦脱离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我们的劳动和生产也是无任何意义的。在农业生态思想中马克思对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了更为详细的描述,馬克思指出在农业经济方面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同时要尊重自然规律,只有这样农业经济才能持续发展。

文明维度是马克思生态农业思想的第三重纬度。生态农业发展的根本在于能够将人类文明发展重新纳入到生态回归之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发展环境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自然是人类得以生存的基础,人与自然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生态文明是马克思生态农业理论的内在要求。一方面,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土地资源是人类获取生产资料的基础,因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关系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人与自然通过劳动实现内在的统一,劳动是人与自然的中间媒介,通过劳动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从而实现二者之间的良性循环。马克思还深刻指出,生态文明就是要我们树立善待自然的生态意识,通过与自然之间形成和谐发展的关系,生态农业才能向前发展。

从宣传、管理和产业体系三个层面推进农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决胜阶段,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为有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新格局,就必须坚持马克思生态农业思想,坚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彻始终,坚持将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治理作为政府重点工作,坚持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从宣传、管理和产业体系构建三个层面推进农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

一是要构建完整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宣教体系。通过构建完整的生态文明建设宣教体系,将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宣传出去,用马克思的生态农业思想指导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在构建和完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宣教体系过程中要进一步强化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生态教育体系,通过传统媒体如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将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科普知识传播到田间地头,将生态文明理念渗透到农村生产生活之中。通过现代媒体,如网站、微博、微信等,将科技知识、致富渠道和农业生产创新方式方法向农村拓展,让广大农民更真切地感受到科技的力量,感受到农业现代化和生态农业建设对农村发展和农民致富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要通过宣传教育,不但提升农民对环境法律的认知水平,了解环境污染对生活的真实危害,让他们真正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通过宣传教育鼓励农民养成科学合理的生产方式和健康有益的生活方式,自觉抵制环境污染和破坏行为,敢于同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作斗争。此外,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不断提升广大农民的知识水平和文明修养,不断增强农民的生态文明观念和生态环境价值理念,从文化氛围上营造个体、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

二是要构建和完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管理体系。生态文明建设要以制度为保障,需要加强制度和法治建设,建立起最为严密的法律制度。我国从制度和法治角度不断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管理工作能力,通过有效管理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此国家专门印发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办法》,从制度层面对各级地方政府和农村基层组织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予以考核打分,对考核靠后的单位和领导要严肃问责,确保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能够真正落到实处。一方面要坚持规划先行原则,针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情况展开细致入微的调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明确发展思路和主要工作任务,切实做好农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划设计。要进一步加大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投入,各级财政应该设立专项基金,不断向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倾斜,从资金来源上确保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投入,各基层组织应当安排适当经费用于本地区的环境污染治理工程项目建设,推动农村环境治理有序推进。此外,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问责机制。按照国务院制定的考核办法全面落实农村环境保护责任制和问责制,通过定期考核方式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三是要构建和发展农村地区生态产业体系。“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要坚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农业环境治理,农田生态修复上不断提升政策支持力度。农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有序推进就要将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要坚持“安全、健康、环保”作为农业产业体系构建发展理念,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将农村资源、生产和环境有机结合形成良性发展循环。通过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科学技术是农业发展根本动力,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农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始终。要以生态资源为基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产业,进一步加快生态开发和生态管理,通过发展绿色旅游,从而带动其他产业发展,进而推进我国农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

(作者分别为喀什大学法政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喀什大学法政学院研究生)

【参考文献】

①陈贺丽:《日本环境教育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人民论坛》,2015年第5期。

②肖亮、姜喜咏:《有机马克思主义对我国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

③朱开锋:《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河南农业》,2016年第19期。

责编/张蕾 美编/王梦雅

猜你喜欢

农村地区
关于构建河北省农村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几点思考
浅谈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及改善策略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养老需求的研究
如何促进农村地区思想品德课中的合作学习
农村地区进一步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有效途径
论人力资本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
对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资源开发的探析
当前农村地区小学英语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论人力资本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