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文本资源,搭建写作桥梁
2017-06-19戴东兵
戴东兵
[摘 要]学生会写不出作文,是由于语文积累还不足的缘故。因此,教师要挖掘课文中的写作内容,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诠释文本,并以丰富的想象创新文本,让他们根据情境改写文本。这样,学生在阅读中就吸收到有用的习作知识,不仅阅读能力得到提高,而且表达能力也得到提高。
[关键词]文本资源;读写教学;创新文本;改写文本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6-0026-01
在开展写作教学时,我们常常听到学生说“找不到写作的素材” “不知道该怎么写作文” “作文写不下去了”。写不出作文,是由于学生的语文积累还不足的缘故。因此,我们可以挖掘课本中的文本资源,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为学生搭建写作的桥梁,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从另一个角度改文本
在写作文时,学生常常觉得没有写作的素材,这是一种认识的误区。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即使是同一件事,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感受到不同的情感。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看文本,深入挖掘写作的素材。
如,在教学《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时,先引导学生思考:“这一篇课文的写作视角是什么呢?”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了解这篇课文是以第三方的视角来写作的。接着,教师又引导学生思考:“这篇课文写作的主体是谁呢?”这样,让学生了解到这篇课文的写作主体是朱德的扁担。然后,教师提出问题:“与朱德的扁担有关系的人有哪几个呢?”学生经过阅读梳理,了解到朱德、藏起朱德扁担的战士和其他战士都与写作主体产生过联系。最后,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如果不用第三方的视角,而选择与写作主体产生过联系的人来描述这件事,他会怎样看待呢?你能不能换个视角把这件事写出来呢?”这里,教师引导学生写作主体、相关的人物来理解如何改变视角来看问题,使学生理解到了可以用另一种角度来诠释文本,从而帮助学生在既有的文本中找到全新的写作素材。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写作时,可引导学生从写作体裁、写作主体、相关人物的视角来理解文本,挖掘出新的写作角度,找到写作素材。
二、发挥想象扩充文本
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找不到写作的素材,是由于学生的想象不丰富的缘故。因此,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一边阅读文本,一边尽情地想象,让学生通过丰富的联想找到写作的素材。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古诗两首》(《悯农》《锄禾》)时,教师先让学生合上书本,发挥自己的想象来理解诗句。教师说:“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一句,是谁种了一粒粟?”学生回答道:“是农民种了一粒粟。”教师再问:“农民种粟的过程简单吗?”学生结合第二首诗,表示种粟的过程非常辛苦,为了种出粮食,农民常常辛勤地劳作到中午还不能休息。教师又引导学生思考:“农民的辛勤耕作有收获吗?”经过思考,学生认为到了秋收的季节,农民能收获大量的粮食。这时,教师提出问题:“当农民收获了那么多粮食,能得到幸福的生活吗?”经过思考,学生认识到农民并没有因为丰收而幸福,因为粮食都被地主恶霸、官吏抢走了,他们辛苦了一年得到丰收反而饿死。教师又引导学生思考:“现在的农民像古时候的农民那样悲惨吗?”教师再出示现在农民生活的相关材料,引导学生以农民为主体写一段话。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了自己的想象,找到了写作的切入点及写作的题材,所以写作非常顺利。
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学会横向、纵向对比文本,以激活学生的想象,让他们找到写作的素材。
三、根据意境重写文本
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有时会有自己的想法、意见,这是学生学习文本后生成的知识。这些知识就是写作的素材。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生成的知识当作写作素材,改写文本。
例如,在学习《哪吒闹海》这一篇课文时,有些学生对课文中淡化李靖的表现表示不满。他们认为,李靖在这篇课文中没有什么作为,作为一个父亲他太懦弱,没有帮助自己的儿子,所以哪吒才会死。教师问道:“假如李靖是一名爱护儿子的好爸爸,故事会演变出什么结果呢?”学生表示哪吒就不会死。这时,教师让学生们以这个构思为基础,写成一篇作文。在改写故事的过程中,学生吸收到文本中的知识,并且写作的水平也得到提高。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结构、思想等提出不同的意见,让学生以生成的知识为基础写出作文。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挖掘课文中的写作内容,引导他们学会从多个角度诠释文本,并以丰富的想象创新文本,能根據情境改写文本。这样,学生在阅读中就吸收到有用的习作知识,不仅阅读能力得到提高,而且表达能力也得到提高。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