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问题设计充满语文的“味道”

2017-06-19张萍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7年6期
关键词:问题设计味道语文

张萍

[摘 要]学生思维的发展往往从问题开始。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来说,问题设计不仅要遵循语文教学规律,还需要充满语文的“味道”。具体来说,问题设计需要指向文本言语品析,需要有效引导学生质疑,需要围绕文本教学主线来展开。

[关键词]课堂教学;问题设计;语文“味道”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6-0057-01

学则须疑,而问题则是源头。对于语文课堂来说,教师所提的问题不仅需要遵循语文规律、关注文本语言,还需要启迪学生思维,彰显语文韵味。而这最关键的就是教师要能够运用语文的独特方式设计课堂问题。那么,我们如何让课堂问题充满语文的“味道”呢?

一、问题设计需要指向文本言语品析

阅读指向语用。问题设计只有指向言语剖析,才能引导学生与文本、作者乃至编者进行深度对话,从而使他们准确理解文本内涵,实现写作技巧的有效迁移。

比如,针对《金子》这一课,课文第二、第三小节描写了彼得一个人默默挖掘金子而最终一无所获的故事。语言相对直白,内容也通俗易懂,在教学中应该没有什么值得认真品味的地方。但是有位教师却在平凡的言语中用语文的独特方式设计出令人拍案叫绝的问题。

教师先引导学生围绕“不甘心”进行研读,在学生深有感触的时候,用多媒体呈现文本短语“埋头苦干了”“几乎翻遍了”“失望了”“没有了”,然后直接出示问题:“请你们反复咀嚼这几个短语,从一连串的‘……了中能够体会到什么?”

虽然这两小节语言有点通俗,内容也好理解,但是通过引导学生对几个短语进行反复咀嚼,却能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彼得从怀揣希望到希望破灭的心理过程,真正实现了与文本人物的深度对话。而这种品析,也恰恰让问题充满了语文的“味道”。

二、问题设计需要有效引导学生质疑

对于学生来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所提的问题也应立足于学生,要能够在激发兴趣、引导思考的同时,有效启迪学生对文本进行自主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一课,第三部分重点叙述了李时珍月下记录的情景。这些文字乍一看,似乎都在描述中药的外形与药用价值,不仅内容简单,而且从语文的角度来看,其剖析价值也不大。因此,很多学生读到这里往往一带而过,但这恰恰反映了学生存在的问题,即不会质疑。怎样引导学生进行主动质疑呢?针对这一内容,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孩子们,认真读一读这段文字,就会发现,李时珍对药材观察得很仔细,记录得也很详细,对怎样运用药材更是记得无微不至,比如胭脂草需要捣烂,刀豆子需要烧成灰。这些内容与语文完全没有关系,但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得这么详细呢?当你读到这一内容时,会有什么想法?”

从无疑处进行质疑,这恰恰是引导学生自主质疑的主要方法。案例中,对于这一问题的设计,不仅能够有效启迪学生进行自主质疑,推促他们主动思考;同样,从文本内容来看,研读这一部分内容恰恰能有效反映李时珍严谨认真的精神。因此,问题的设计只有从语文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能够引起学生质疑的因素,才能讓课堂最终洋溢出语文的“味道”。

三、问题设计需要围绕文本教学主线

当前,很多语文阅读课都在强调学生整体阅读能力的培养,因此第一课时往往都是整体感知文本。这就需要教师所提的问题能够提纲挈领,能够有效贯穿全文,能够串联整个课堂。换句话说,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的主问题设计。

相对而言,主问题的设计往往可以从文本核心或者重点、难点出发进行设计。可以围绕课题设计主问题,如《黄河的主人》这一课,教师就可以根据课题设计主问题:“艄公凭什么能够成为黄河的主人?”此外,也可以围绕文本插图设计主问题,如《徐悲鸿励志学画》这一课,则可以围绕奔马图,结合关键语句“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进行设计。

当然,主问题是主线,要撑起整个课堂教学,还需要一连串的支问题。比如《蚁国英雄》这一课,教师则可以抓住关键语句,即“万万没有想到……”设计有效的支问题:“‘万万没有想到是什么意思?作者原来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这么想?在生死关头,蚂蚁的哪些举动让作者‘万万没有想到?”

这几个支问题的设计,不仅能够主导文本研读、师生互动的方向,也能有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把握文本主题,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探究的热情。

总而言之,问题虽小,但却关系到整个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尽可能在问题设计过程中多考虑一些学生的实际情况,多凸显一些语文的“味道”。这样不仅可以推促学生主动思考,提升其语文综合素养,还能有效推促课堂的精彩生成。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问题设计味道语文
中秋的味道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的味道
夏天的味道
精设计,巧提问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