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渡语 巧妙“超链接”
2017-06-19付红宇
付红宇
[摘 要]过渡语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超链接”,链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链接教学各个环节。巧妙使用“超链接”对课堂教学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语言新颖、启发得当、机智灵活、情感丰富的过渡语,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突破教学难点,而且还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过渡语;超链接;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6-0042-02
过渡语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超链接”,链接着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链接着教学的各个环节。巧妙使用“超链接”,对课堂教学有着承上启下、画龙点睛的作用。如何“链”得巧,如何“链”得妙,这需要教师仔细斟酌。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做到巧妙使用“超链接”,就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巧”在语言新颖
实际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的教学过渡语平淡乏味,缺乏吸引力。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的教学语言独具魅力,在语文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她认为:“语言不是蜜,但是可以粘住学生。”要“粘”住学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语言就要新颖生动、不落俗套。
例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古诗《乡村四月》时,上课伊始,教师面带微笑说:“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带领大家穿越时空隧道,到七百多年前的宋朝,和诗人翁卷先生一起到乡村去欣赏那美丽迷人的田园风光,好不好?”接着教师问:“翁卷先生到了乡村看到怎样的美景呢?”引导学生学习第一句后,教师过渡:“如此美丽的田园风光真是让人陶醉。那生活在这儿的人们又在做什么呢?”学习完整首诗后,教师最后总结说:“欣赏了乡村四月独特迷人的风景,感受了人们的勤劳淳朴,相信你一定有很多想法。你想对翁卷先生说什么?想对村民们说些什么呢?”
课堂上,教师的链接语言自然流畅、活泼生动,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兴趣盎然。这样,使语言深奥、晦涩难懂的古诗变成了形象生动的画卷。教师新颖活泼、生动有趣的过渡语符合学生求新好奇的心理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让教师教得自信、学生学得轻松。
二、“巧”在启发得当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在学生学习文章遇到困难时,教师的精妙点拨显得尤为重要。独具匠心、启发得当的过渡语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搭石》是一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的文章,教学的难点是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通过反复诵读,学生能体会乡亲们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但对作者以物喻人写作方法不能领会。为了促进学生从课文内容的学习过渡到写作方法的领悟,教师这样引导:“既然作者的目的是赞美乡亲们,为什么不直接用‘乡亲们为课题而是用‘搭石为课题呢?”学生被难住了,课堂一片寂静。教师继续启发:“想一想,搭石和乡亲们有什么联系,有没有相似之处。”学生顿时领悟,争着说:“搭石为大家铺路是做好事,乡亲们为大家摆搭石也是做好事。”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说:“现在,你知道为什么用“搭石”为课题了吗?”学生说:“知道,作者把乡亲们比作搭石,写搭石就是写乡亲们。”教师因势利导:“对,这就是一种借物喻人的手法,作者正是借搭石来颂扬乡亲们……”
就这样,教学难点得到突破,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会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因此,在文章重点段落和学生理解困难的地方,用过渡语进行搭桥引路、巧妙启发,能使学生茅塞顿开,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體验成功的喜悦。
三、“巧”在机智灵活
教学过渡语要用得“巧”,除了课前的精心设计外,更要关注在课堂生成中的灵活使用。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过渡语就充满了机智,让人叹服。
如,人教版《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有这样的描写:“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没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的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在教学时,于永正老师指名朗读。一个学生读得非常有感情。于永正老师指着另外一个学生这样巧妙地过渡:“他最投入了,他在看书的过程中,使劲地咽过两次口水。”学生先是一怔,但很快就回过神来,发出一阵咯咯的笑声。于老师接着说:“课文中描写的事物肯定在他的脑海里变成了一幅幅鲜明生动的图画。我断定,他仿佛看到了那红得几乎发黑的杨梅,仿佛看到了作者大吃又酸又甜的杨梅果的情景,仿佛看到了那诱人的杨梅正摇摇摆摆地朝他走来,于是才不由得流出了哈喇子……如果读文章能像他这样,在脑子里过电影,把文字还原为图画,那就证明你读进去了,而且证明你读懂了。”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热情格外高涨,课堂气氛热烈。
机智灵活的过渡语,让学生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中,愉快地学习知识,轻松地掌握技巧。可见,教师对教学生成资源的及时捕捉,能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更加精彩。
四、“巧”在情感丰富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交流。”语文教学中精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情思,都能通过饱含深情的过渡语表达出来。
下面是一个教师教学《游子吟》的部分过渡语言。
“是啊!母爱是那潺潺的流水,滋润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田;母爱是世界上最灿烂的阳光,无论我们走出多远,飞出多高,母亲的目光都在我们的背后,我们永远是她最牵挂的孩子。再读这首诗,读得舒缓些,边读边品味,你的心中有一种什么滋味?”
“诗中没有写谆谆叮咛,涟涟别泪,而是写了母亲一针一线地为‘我缝制衣服, 一片纯情的母爱凝结在这无声的场景之中。 再次品读。勾画出令你感受最深的诗句。”
“我想正是母亲那密密的针线、深深的担忧,感动了你,也感动了我。这件衣服中融入了母亲多少无言而深沉的爱!那在生活中,我们的母亲又是怎样关心我们的呢?有没有一件令你感受很深的事情?”
在执教者丰富生动的过渡语渲染下,学生的情感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不仅读得声情并茂,而且对母亲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情感丰富的过渡语,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引发他们的共鸣,给学生以美的感染和熏陶。
实践证明,语言新颖、启发得当、机智灵活、情感丰富的过渡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突破教学难点,而且还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给学生以美的感染和熏陶。只要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勤于积累,巧妙运用“超链接”,就能让课堂焕发无穷的艺术魅力。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