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养共生
——小学语文毕业试题的价值取向

2017-06-19俞晓云闵慧

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试题考查习惯

◇俞晓云闵慧

素养共生
——小学语文毕业试题的价值取向

◇俞晓云闵慧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此前的两年,核心素养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既守住学科本位,夯实学科素养,又不囿于学科,从关注学生的终身成长着手,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发展,从而实现学科素养与核心素养的共生,这是值得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作为担负着评价重任的小学语文毕业考试也应充分发挥其导向作用,通过精心命制的试题,促进学生学科素养与核心素养的共生。

一择平地立,知能、习惯须并重

小学语文要耕好自己的责任田,这是所有教师的共识。不管教改的风往哪个方向吹,最基本的学科素养即语文知识、阅读和表达能力、语文学习习惯,必须在语文课堂上得以落实。试卷命制同样如此,首先要择平地立,知识、能力、习惯并重,全面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

1.语文知识不可缺。

例1:下列读音、字形、字义全部正确的一组是_____。

A.荇藻(zǎo)顾明思义终年不败(凋谢)

B.玫瑰(ɡuì)直截了当同仇敌忾(愤恨)

C.沏茶(qī)崇山峻岭回眸一笑(头)

D.聆听(línɡ)司空见惯清风徐来(缓慢)

语文知识是语文学科素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虽然,很多人高声疾呼,能力比知识更重要,但是一个错字连篇或者积累贫乏以致无法准确表达自己意思的人,肯定是不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的。所以,该掌握的字词,该积累的诗句、名言,该读的名家名篇就应该不折不扣地落实。例1虽然只需要学生填一个序号,但题目中包含的字词方面的知识是很丰富的,它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对小学阶段,特别是六年级下册教材字词的音、形、义的掌握情况。同样属于知识类考查的题还有诸如判断题“《三借芭蕉扇》《三探无底洞》《三打祝家庄》《大闹三清观》这几个故事都出自《西游记》”,填空题“《古今贤文》中,‘ 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让我们明白了不能只听一面之词,要听取多方面意见”等。

2.读写能力不可少。

例2:思考仿写。

习近平爷爷指出,每个人都要有理想、有梦想。因为,梦想是一盏明灯,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梦想是一艘帆船,_________;梦想是________,_______。

毕业试卷有很大的比重是考查读写能力的,除去常规的阅读理解和习作部分,有时候在积累运用部分也会出现一些指向读写能力的题目。一般来说,一份毕业卷,这方面的配分要高达70~75分。例2乍一看,只是一道常见的仿写题,但命题者自有匠心在其中,它综合考查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题目由两句话组成,第一句是一个引子,紧密结合时政。第二句是一组排比句,第一个分句是范例,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命题者特意将关键内容加上横线;第二个分句,给出了一半内容;第三个分句则全要由学生填写,难度逐步提高。既是要仿写,必先研读范例,学生细读第一个分句就会发现,这是一个比喻句,且“明灯”和“指引方向”密切相关、用词准确。继续研究还会发现,“明灯”前有一个数量词,“方向”前也有修饰的词语。要想发现命题者的用意,学生必须有较强的阅读能力,而最后的仿写则是平时的积累与表达能力的体现了。

3.学习习惯很重要。

例3: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

蝉、螳螂、黄雀,他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语文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学科素养,比如书写习惯、审题习惯、答题习惯……这些学习习惯的考查都能在毕业卷上体现出来。很多教师认为例3是一道送分题,但真正想拿到满分既要有良好的书写习惯,还要有细致、踏实的读题习惯。不仅要写好、写对每一个字,还要写对每一个标点符号。这类题目告诉教师和学生:要答好一份毕业卷,离不开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常抓不懈。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也会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特别是对人文底蕴和学会学习两大核心素养,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向宽处行,课内、课外要互通

毕业试题如果仅仅局限于教材,是不利于引导教学向着素养共生的方向发展的。现在,更多的试题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的互通,书本与生活的互通,重在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毕业试题要向宽处行,引导学生真正从课内走向课外,从书本走向生活,从积累走向运用,这样,才有利于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的共生共长。

1.从课内走向课外。

例4:阅读使人明理。读了《古今贤文》(真理篇)中“________,________”,我懂得了做人要谦虚,不能骄傲;读了《最大的麦穗》,我懂得了________;读了《____》(课外),我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

这一填空题由三个分句组成,第一个分句考查了学生对名言、俗语的掌握和运用情况。第二个分句考查了学生对所学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两者都属于课内学得的知识。第三个分句则是由课内走向了课外,不但要求学生写出课外读了什么文章或书,还要求写出读后的收获。三个分句由“阅读使人明理”统领,浑然一体。

2.从书本走向生活。

例5:下面的广告语与“风儿不知向小草说了什么笑话,乐得小草前仰后合”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_____。

A.一握农行手,永远是朋友。(中国农业银行)

B.大宝明天见,大宝天天见。(大宝SOD蜜)

C.牛奶香浓,丝般感觉。(德芙巧克力)

D.既营养,又清新,牙齿好喜欢。(纳爱斯牙膏)

这一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题干中引用的句子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练习1”的教学内容,但命题人智慧地借助修辞手法将教材与生活中耳熟能详的广告语联系了起来,试题的触角向外延伸了。学生在答题的时候不会觉得像回答一般的修辞手法类题目那样机械、枯燥,而是会觉得有趣、新奇,产生认真思考的欲望。同时,这样的试题也在告诉学生,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要做一个语文学习的有心人,这也正是学会学习这一核心素养的体现。

3.从积累走向运用。

例6:读懂漫画,回答问题。

(1)请给图中的小朋友提点建议。

(2)请结合漫画的内容创作一条公益用语。(不超过16个字)

这是一道颇有新意的试题,真正实现了从积累走向运用。漫画呈现的生活场景,很多学生都有亲身体验。漫画想告诉人们的道理,学生都懂。公益用语的创作,学生在五年级的口语交际中曾经接触过,向他人提建议也属于口语交际的范畴。口语交际能力既是重要的语文学科素养,也是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体现。学生要将自己从图中看懂的内容通过建议和公益用语表现出来,就必须考虑到口语交际的不同对象。向小朋友提建议不仅要说该怎么做,还要说清为什么要这么做,而公益用语的对象更广,创作时要注意内容的感染力、号召力,还要力求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推广。这些都对学生的知识积累、运用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三往高处长,现在、将来需衔接

小学毕业考试固然是对整个小学阶段学习情况的综合考查,但不能仅仅将目光局限在小学阶段,而要往高处长,放眼学生即将面临的初中学习,做好中小衔接,为学生顺利适应初中语文学习做准备。

1.题型的衔接。

例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_____。

A.那年冬天,雪花漫天飞舞,小伙伴们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欢啦!

B.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C.小红造句时写了一个错别字,马上改正了,真是迷途知返啊!

D.六年的小学生涯中,许多老师诲人不倦的形象留在了我的脑海里。

这一题考查学生能否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并准确使用,这种题型在初中乃至高中的语文试卷中十分常见。近几年,小学高年段的试卷上选择题渐渐多了,毕业卷上出现的频率更高,这也正是从题型上实现中小衔接。小学生更习惯知识点相对单一的填空题,遇到这种知识点密集,且存在干扰项的选择题往往会失分。以这一题为例,教师教学时首先要注意词语教学不能脱离语境,其次要教给学生必要的答题方法。答题方法因题而异,但选择题也有一些普适性的方法:抓问题里的关键词,诸如“全正确的”“有误的”等;抓选择项里的关键词,特别是时间、地点、人物、作品等;如果遇到某个选择项不确定,可以用排除法等。这些答题方法的习得,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也是大有帮助的。

2.题干表述的衔接。

例8:文章语言生动传神、风趣幽默,读来令人忍俊不禁,如“虽然beautiful这个单词还是错了,被狠狠扣了7分,但从此我也把这个叛逃的单词狠狠地揪住了”这句中的“揪”非常传神地写出了作者略带懊丧但更多得意于牢牢记住这个单词的情形。请你从文中找出一句类似的句子抄下来,并仿照例句分析它的表达效果。

句子:________

分析:________

这是阅读理解《在那颗星子下》(舒婷)中的一题。这一题考查的是学生体会关键字词表达效果的能力,这也是小学高段语文教学的重点。从这一题的题干表述来看,有着非常明显的初中语文阅读的特点,直截了当,指向文章的写作方法,指向词句的表达效果。当然,跟初中试题相比,它仍然保留着小学试题特有的指导作用。它以一个例句的赏析作为范例,引导学生去发现、品析类似的表达,学生有样可学,有法可循,答题时就有了章法,这种章法也是学生进入初中以后常见与常用的。这样的试题很好地实现了小学教学和初中教学的衔接。当然,试题中的这句话值得品味的不仅仅是一个“揪”字,两个“狠狠”同样值得品析。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秋韵》(宗璞)中就有这样的题目:指出下列句子加点的两个“似乎”在文中所起的作用。(1)似乎我从未到过这里。(2)似乎除了眼前的一切,还有别的蕴藏。教师平时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要提高自身对文字的敏感性,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提高他们对语言文字的品析能力。对文字的敏感性属于学科素养,这种学科素养将会对学生人文底蕴的积淀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3.阅读选文的衔接。

早些年,毕业试卷阅读理解部分总是一篇课内阅读,一篇课外阅读,但近几年,阅读理解的选文有了很大的变化,随着课内阅读渐渐消失,课外阅读的量越来越大,类型越来越多。现在比较普遍的是2~3篇课外阅读,小阅读以说明文、议论文、非连续性文本为主,大阅读则多用记叙文或散文,有的毕业卷还会加入小古文阅读。

比如,2016年江苏无锡市惠山区的小学语文毕业卷就安排了以下三篇阅读:《杨氏之子》(小古文)、《朗读有助于记忆吗》(说明文)、《在那颗星子下》(散文)。《杨氏之子》主要是考查学生能否读懂简短的古文,从中提取相关信息,感受人物形象。《朗读有助于记忆吗》用填空的形式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对说明方法的掌握程度,并且要求联系生活灵活运用文中知识:“为准备周一早晨进行的课文默写,刘洋星期天作了如下安排:上午,将课文背出来;晚上7点到8点,复习所背课文。你觉得他的安排合理吗?请说明理由。”《在那颗星子下》则重在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品词析句的能力。阅读选文的多样性是与初中语文教学一致的,这样可以多方位、各有侧重地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同时也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基。

总之,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要坚守学科本位,理性寻找学科素养与核心素养之间的联结点,以学科素养促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毕业考试更应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促进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的共生共长。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市连元街小学江苏无锡市梁溪区教研室)

猜你喜欢

试题考查习惯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上课好习惯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