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消除名著阅读的瓶颈

2017-06-17肖曰玲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7年29期
关键词:名著课外阅读读书

肖曰玲

推荐学生“读名著”,学生却“怕怕”。这一说法真实得让人悲哀。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老师,我始终认为,读书,不是学生的专利,而是一个人心灵的必需;读书,不是获取名利的工具,而是提高素养的途径。“名著”,何怕之有?

毋庸讳言,从社会大环境看,长篇名著阅读的瓶颈依然存在。追求快速发展的社会、流行的快餐文化导致学生漠视长篇名著;而传统意义上的“阅读”也多半是与“教学”联系在一起。阅读仅作为学校学习的补充这一面目出现,长篇名著的阅读就更无存在的可能了。以这样的功利面目出现的课外阅读使身处学校的相当一部分学生畏惧“名著”、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拒绝名著。这样的思想切实要破除。

作为师长,我们更需处理好语文课内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教学的关系:语文阅读教学以课内阅读为主,课外阅读为辅。要认识到课外阅读重在拓宽学生涉猎文学作品的视野,多属泛读。但真正的阅读必须静下心来,去感知和挖掘文本。如果只是单纯地为考试做准备,阅读会变得机械、乏味,失去阅读的灵感、顿悟和自主阅读意识。

当然,学生的阅读时间毕竟有限,师长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指导方法。在平日的阅读教学中我们不妨试着采用这几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

1.选择一些可能引起学生兴趣的作品来读,做到趣味性阅读。

2.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适时向学生推荐相关的名著。

3.采取个别指导,激发学生兴趣。

4.鼓励学生自己购买书籍,建立班级图书角。

5.指导学生作读书笔记,积累语言,训练语感,提高写作能力,培养文学欣赏能力,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体会到快乐。

6.有效利用多媒体,加深学生的感官印象,激发阅读动力。

7.开展多样的语文活动,如故事会、戏剧表演、朗诵会等,进一步挖掘作品的深刻内涵,引导学生主动阅读。

8.划分阅读小组,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在合作和竞争中得到提高和锻炼。

9.精心准备上好每一节阅读指导课、名著赏析课,给予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的指导。

具体操作如下:

首先,给学生开列阅读书目,书目可同学自选,也可老师推荐,制定一个周期计划,每个周期以15天为限,重点看一本书,围绕这本书看与之有关的系列书籍并写出读书心得,建立自己的语文小仓库。即读书之后,把得到的认识、体会、收获、创见、随感、札记或者对书中的某些观点的发挥、评议、质疑、诘难、批驳、订正写出来,亦可摘录书中的精彩语段,精品积累。读时,可在书上加批注画圈点,不懂的地方先吞下去再说,前串后联,推敲体会,揣摩理解,也许就恍然大悟,茅塞顿开了。

然后,每两周一节读书研讨会交流体会,比如,介绍你最喜爱的译本读物;对你影响最大的一本书;你经常涉猎的刊物等。

此类活动,让学生看书有了动力,积极的投入到读书活动中来,尝到读书的乐趣,慢慢培养出学生自己的阅读个性。听讲座,逛书店,看展览,观话剧,赏电视,游名胜,做演说,行辩论。读有字之书,也读无字之书,听别人的语言,也是一种收获,培养学生善用耳朵读社会之书。驾驭知识之舟,在生活的海洋里乘长风,破万里浪,驶向成功的彼岸。

与名著相遇,与大师同行,熏陶渐染中快乐前行。语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语文水平较高能写出较好文章的学生,大半得益于课外的阅读。而阅读光来自于课本还远远不够,必须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皆可读,提倡学生多读书,全面提高文化底蕴。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要想能够在公众面前慷慨陈辞,侃侃而谈,就必须多读书,读有字之书,也读无字之书,丰富积累。鲁迅先生曾说:“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只有胸藏錦绣,才能口出华章,只有准备好丰富的,令人激动的深蕴感情的观点、事例及其他材料才能达到使人激动的目的。让学生满怀挚爱,满怀渴求的去读书,买书读,借书读;苦读,乐读;钻研,思索,分析,概括。读中学人生哲理,读中尝读书乐趣,读中丰富自我,读中提高素质。真正读出艺术,读出价值,读出水平!何乐而不为?

猜你喜欢

名著课外阅读读书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