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探究

2017-06-16吴秀娟

南北桥 2017年10期
关键词:教学结合教学探究区别

吴秀娟

【摘 要】区别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教育部大力提倡的语文新课标将教与学结合,老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一定程度的变化,在这场语文教学改革中,要随之改革首先是老师们的课堂。本文即主要论述在新课标改革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探究。

【关键词】区别 传统 教学结合 改革 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0.110

词典中给出“改革”的解释是“变更,革新,现常指改变旧制度、旧事物”,新课标改革的出现即摒弃了不断出现弊端的传统教育。传统教育一直以来固有的“填鸭式”等教育方式在近些年来备受争议,不仅被认为是扼杀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且也被认为是造成当下学习效率较低的原因,由此传统教育不得不顺应着被新课标代替,那么我们先来讨论下传统教育具体的弊端吧。

首先,传统教育中学生缺乏主体性。老师课堂上授课,认真的讲述着一个个知识点,学生们在讲台下被动的接受着这些被老师灌输的知识。课堂是由老师“教”与学生“学”组成的,而这种纯粹的讲授性教学形式不仅拉远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也使课堂上常常出现老师在上面讲,而学生在下面并没有听进去多少的情况,不利于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成效,而且不利于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缺少了师生的良性互动,打击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其次,传統教育中的课程目标和内容过于片面。传统教育中大多被老师及学生们关注的是成绩,成绩则成为了学生是否认真学习的衡量标准。当然,在新课标下考试成绩也是重要的,但传统教育为应对应试考试,即平时期末考试或中考,老师们不得不围绕着考试内容而展开教学,授课内容就集中于如何在考试上取得高分,如何让自己的答案靠近标准答案,但试问语文学科何谈标准答案?传统教育中的“标准答案”就成了禁锢学生自由思维的枷锁。

第三,在传统教育中,老师布置作业过多,过多的课后作业负担阻碍了学生的能力发展。老师布置课后作业只考虑到量的要求,忽视了质的要求。并且老师们时常不重视作业的反馈,对于作业批改也不重视,所以学生们就认为老师又不会有作业批改后的审查并受到老师们的态度影响,因而对下发的作业表示爱理不理的态度,往往学生只看下发作业的成绩,大多缺少对于错题的思考和修改。

最后,传统教育中的学习方式难以到达新时代下的教育目的。新时代的教育需要培养出来的是有着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能自主独立思考的学生,而在传统教育中,学生们被动的接受着外来的知识,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甚至是机械的运用知识内容、死记硬背。并且因为语文的思维性要求较高、背诵内容较多篇幅大,所以这种学习方式在我们的语文学科中表现的尤为明显,从而禁锢了学生创新性思维。

那么在弥补上述传统教育所存在的不足的目的下,我们在新课标的改革下,如何结合教学进度的开展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从各个角度考虑从而得出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法,又如何开展我们的课堂教学呢?

首先,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且明确指出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应在学习课堂上保有主体地位。在新时代教育的课堂中,随着现代各种科学技术的推广及普及,网络开始走进家家户户,随之而来的改变是课堂不再是学生收获知识的唯一来源,尽管老师仍是传授知识的“辛勤的园丁”,但学生们不在只是被动的接受课堂上老师们单方面的教授知识了了,以前的被动接受有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学生不懂,也没有其他知识来源所以只能接受老师讲述,但现在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等手段进行独立思考并获得更多课外信息,所以老师不应再只是一味的讲,课堂上的讲解应是更具重点的,应将课堂这个大舞台更多的让给学生,要相信学生们已经具有了自主思考的能力和水平了。比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把学生们按一定的标准合理的划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基本单位在课堂上能有更多的集体讨论、互相交流沟通,也能有更多的机会在班级和老师面前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当学生更多的意识到自己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就会对课堂有期待、有更多的责任感,从而就会有更多的勇气和想法去表达,课堂氛围也会因为他们的积极性而更加活跃,活泼有趣的语文课堂也再不会无聊枯燥了。同时,课堂上老师可以适当抛出疑问,采取一定的物质奖励或口头表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培养探究性思维。

其次,新课标下提出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并且提出素质化教育,认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所提到的“工具性”指语文是帮助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科目,而“人文性”则是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语文学习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所以在新课标的改革背景下,课堂所学内容不应仅针对应试考试,应更多的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将教学内容切实于学生真正在课堂上学到的有用的内容,学习目的也从原有单一的应付考试转变为思想道德品质、语文学习能力等多方面发展。因此,在现在的语文课堂上老师们不要将过多的教学焦点集中于考试,“考试考什么,我们就教什么”这种做法已被与时俱进的教育抛弃了。新课标下教育的目的在于为社会的未来培养一批综合素质过人、思维创新的人才,语文学科的长远性也体现在这里。

第三,老师们要重视课后作业反馈,认真的批改评改,给予有意见性的评语。从每一份学生上交的作业中老师可以看出学生们对课堂上所讲内容的掌握程度,由此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再针对学生的不足而展开个性化教学辅导。同时,因为学生人数太多,老师复查修改后作业的压力会比较大时,老师应该采取其他有效方法解决这一问题,比如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们之间的相互监督和检查,提高效率,也可以让学生们增强自我认知错误的能力,并可以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秀作业。

最后,新课标摒弃了传统教育中争议最多的死记硬背法,提倡的是理解性记背,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学习内容,拒绝生搬硬套。比如在背诵长篇的文言文时,我们的学生不应只记背诵的内容,在不了解要求背诵内容的意思的条件下,背诵难度十分大,并且很容易遗忘。如果学生在了解整篇文章的含义及每字每词的条件下,根据文章含义提示背诵内容,不仅能有效、快速的记背下文章,也能加深印象。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要响应新课标要求,体现新课标教学理念,我们的教育要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状况,打造新型的教育课堂,激励学生高效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教学结合教学探究区别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中职英语口语互动教学探究
浅议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结合
AM2+和AM3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