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年来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的研究述评

2017-06-16谭雪丽

魅力中国 2017年19期
关键词:述评

摘要:伴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对农村社区的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梳理了近幾年来的国内研究文献,发现研究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农村社区建设的内涵、模式、困境等方面,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农村社区建设研究存在的不足,进一步探索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创新空间。

关键词:农村社区建设;国内研究文献;述评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城镇化发展在三十多年间由17.92%上升为53.73%,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村发展的需要。但是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体制,导致农村与城市的隔阂越来越大,农村建设与发展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于是农村社区建设就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了,此后在国家的政策号召和支持下,全国各地的农村社区建设如火如荼的推进。但我国农村社区建设是一种新尝试,无章可循,避不可免的有其自身局限性。本文主要以近几年来的农村社区建设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这些文献,总结农村社区建设的得与失,提出下一步研究的方向。

一、关于农村社区概念的研究

从我国现有农村社区的文献资料来看,发现最早的研究者是吴文藻先生和费孝通先生,代表作分别为《现代社区研究的意义和功能》和《江村经济》,他们不仅开创了农村问题研究的新历史,还为后来的农村社区建设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农村社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附带着各种各样的矛盾,例如农村人口流失、城乡差距、官民冲突等等。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以完成传统农村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任务,学者们纷纷投入到农村问题的研究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学者。徐勇对农村社区所做的定义是:农村社区是有广阔地域,居民聚集程度不高,以村或镇为活动中心,以从事农村活动为主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徐永祥在《社区发展论》一书中提出“农村社区是以农业生产为生活方式的居民组成的具有地域性或者区域性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一般包括人口、文化、组织、地域这四个要素。”张成林认为农村社区建设是在党中央领导之下,以政府为发起者和推动者,以村民和村民自治组织为主体,整合农村社区内外资源,是实现农村的全面现代化并满足农民群众生活需求的建设方案。

二、关于农村社区建设模式的研究

曹传柳对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现状进行了综合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把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分为建制村合并型社区模式、建制村型社区模式、多村型社区模式和自然村型社区模式。杜漪以农村社区与城镇距离的远近为划分依据,把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分为集镇型新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城郊型新农村社区建设模式、村落型新农村社区建设模式。袁方成则在评述当前农村社区建设模式的基础之上,从湖北老河市农村社区建设经验出发,总结其经验和启示,提出构建“两型”农村社区的创新模式,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村社区”。不管学者们的观点是否相同,其都应本着为民谋福利的原则,并充分考虑各方面实际条件。正如滕玉成、牟维伟所提出的观点一样:不管何种模式的社区建设,都应该围绕以下基本方向,即“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把社区规划与社区管理相结合、与地域经济发展相结合、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与当地城市一体发展、与当地的文化资源相结合、立足于完善有关的制度和机制”。

三、关于农村社区建设问题与困境的研究

尹利民指出农村社区建设的经验困局包括“部门取向的差异、农村社区认同的社会基础与制度供给不足或缺乏、乡村精英的流失与民间组织的发育不良”。张明锁、贺庆生基于河南四市农村的实证研究上,指出当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面临的诸多困境,即“一是资金来源单一、投入不足,且缺乏有效的融资渠道;二是居民点建设随意性强,整体布局分散;三是村民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参与度、信任度和满意度较低;四是社区志愿服务滞后;五是农村居民点整治‘被集中、被社区化问题突出,呈现‘运动化建设倾向。”周悦、崔炜认为我国当前农村社区建设所存在的问题是:领导协调机制不完善、居民有效参与度不高、公共服务提供水平低以及资金匮乏。司林波则认为我国农村社区建设出现了“被城市化”问题,即“超越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承载能力的、由政府强制推动的村庄撤并问题”。

四、关于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村社区建设研究

吴业苗以城乡一体化为分析视角,指出了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的制度失误和滕尼斯式社区的“天堂”特性,认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既要去城乡“二元化”、去“天堂”社区的“天真信”,又要留着传统农村社区的温馨,并且还要与城市社区对接,使生活在新型农村社区的居民能分享到与城市市民等值的公共服务,并过上与城市市民一样的社会生活。陈建胜认为城乡一体化下农村社区建设的核心是要让农村居民享受到现代化社会物质和精神文明成果,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使管理型的农村治理结构转变为服务型的社区治理结构,另一方面是强化农村承接各种社区服务的社区平台建设。还有学者认为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是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推动农村社区建设的起点。凌新等就认为“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推进我国农村社区建设,要确立整体意识,变城乡社区‘二元治理观为‘一体发展观,创新城乡社会管理体制,为农村社区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宏观环境”。

五、关于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证性研究

实证性研究能够科学、有效地证明当前农村社区建设的具体情况,从中发现它的不足之处和成功之处。如王媛、黄腾飞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问题——基于全国21省68个村2147户调查的实证研究》,张明锁、贺庆生等学者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制约困境与突围路径分析——基于河南四市农村的实证研究》等文章,都是通过具体事例来反映当前农村社区建设的情况,从中揭示出所存在的问题。此外,还有一些值得我们关注的博士论文,他们对农村社区进行了系统性研究,以社会资本、社区认同、乡村治理、公共服务等为研究视角,其结论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如陈薇的《空间·权力:社区研究的空间转向》,张卫静的《城乡一体化视域下农村社区建设研究——以山东省莱芜市农村社区建设为个案》(山东大学,2013),张文静的《农村社区建设进程中农民主体性缺失与建构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3)等。

六、研究述评

纵观国内学界对农村社区的研究,其成果涉及农村社会的方方面面,既加深了我们对农村社区的认识度,又拓宽了理论研究的视野。当然,任何研究只有不断进行自我批评,才能挖掘出更有价值的问题。因此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我们可以认识到我国农村社区建设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值得我们进行及时的改正和反思。第一,当前农村社区的研究多从某一方面进行侧重分析,缺少连贯性和系统性。因为从理论上来讲,农村社区的建设内容与政治、经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而现有文献大都侧重于其中一点,没有系统地进行研究。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增加对农村社区的系统研究,以增强其理论性和实用性。第二,学者关于农村社区建设主体的研究仍有待加深。就目前来说,我国农村社区的建设主要是由“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的,体现的是制度性运动,政府在其中往往占据主导地位,不免忽视了其他主体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实践中,除了要重视政府作用的发挥,还应该明确农民、民间组织、企业等主体的作用,找出一条适合的多元主体合作建设的道路。第三,学者关于农村社区的比较性研究还不够。社区可分为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两类,我国的城市社区建设目标已基本实现,而农村社区建设则徘徊在原点。因此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从城市社区建设中找到一些可行的经验来支持农村的社区化建设。第四,当前农村社区的实证研究还不够,且呈现地区的不平衡性发展。就目前来说,学者们对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证研究偏低于理论研究,且大多数研究偏重于经济发达地区,而对于经济水平一般的地区则很少涉及。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适当地转移部分的注意力到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社区建设,以达到全国各地的均衡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推进农村社区建设[J].江汉论坛,2007(4).

[2]徐永祥.社区发展论[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张成林.论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理论问题:内涵与内容[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3(1):24.

[4]曹传柳.农村社区建设的四种模式及其选择[J].中国民政,2009(6).

[5]杜漪.新农村社区建设的路径选择[J].当代经济研究,2009(8).

[6]袁方成.“两型”社区:农村社区建设的创新模式[J].探索,2010(1):130-134.

[7]滕玉成,牟維伟.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模式及其完善的基本方向[J].中国行政管理,2010(12).

[8]尹利民.农村社区建设:理论想象与经验困局[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2(5).

[9]张明锁,贺庆生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制约困境与突围路径分析——基于河南四市的实证研究[J].社会工作(学术版).2011(3):9-12.

[10]周悦,崔炜.社会参与理论下的农村社区建设现状分析与机制构建[J].前言,2012(9).

[11]司林波.农村社区建设中“被城市化”问题及其防止[J].理论探索,2011(2).

[12]吴业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如何可为——以城乡一体化为视角[J].社会主义研究,2012(3).

[13]陈建胜.城乡一体化视野下的农村社区建设[J].浙江学刊,2011(5):41.

[14]凌新,周小霞,李广平.城乡一体化视野中的农村社区建设[J].湖北社会科学,2009(12).

作者简介:

谭雪丽(1990.3~),女,汉族,广西贵港人,广西师范学院,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研究方向:政府行为与公共政策研究

猜你喜欢

述评
河套文化研究现状述评
政策执行网络研究述评
国内职业高原(2002—2016)研究进展与述评
近年来群众路线理论研究述评
嵇康教育思想研究述评
近十年来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研究述评
现代朱子哲学研究述评
国内三十年语码转换研究述评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国内科技投入研究现状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