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补贴、研发策略和创新绩效研究

2017-06-16宁宇新胡志军

会计之友 2017年12期
关键词:政府补贴创新绩效

宁宇新 胡志军

【摘 要】 以新能源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研发策略为独特研究视角,探讨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和影响路径。首先通过建构双变量Probit模型检验了企业内部研发政策与外部技术并购之间的互补性,研究显示,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互补性;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策略的选择有显著影响:即政府补贴推动了企业采用内部研发投入和外部技术并购并举的研发策略,并对企业创新业绩产生了积极影响;政府补贴在推动企业内部研发投入和外部技术并购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政府补贴; 研发策略; 创新绩效; 研发强度

【中图分类号】 F20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12-0074-07

一、引言

Wind数据库统计显示,从2011年到2014年全部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获得政府补贴累计高达3 959亿元,政府补贴年均增长率为21%。这些统计数据显示了财政对于经济发展的强力推动。在2 819家非金融上市公司中,324家新能源类上市公司政府补贴588.9亿元,占比14.9%,反映出政府补贴对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推动企业创新力提高的重要目的和意图。企业创新力的提高与企业选择的研发策略有着密切关系,Arora et al.[1]认为为应对技术的多样性和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企业需要将外部技术整合在企业的创新过程中,通过从外部获得技术资源能够缩短产品的生命周期,并使企业获得较高的利润;与此同时,一些学者,如Cockburn et al.[2]发现从外部获得技术资源同时也伴随着企业内部研发投入的降低,不利于企业内部对新技术的吸收。长此以往,会影响企业自生的创造力。由此可见,如何平衡内部研发投入和外部技术资源吸收是以技术为导向的企业在选择研发策略时需要着力考虑的重要问题。通过政府补贴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其中着眼点在于提高新能源企业的创新力和研发能力。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绩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政府补贴是否通过推动企业研发策略的优化来提高企业的创新力?大量有关政府补贴绩效的研究鲜有围绕企业研发策略和企业创新力相互关系而展开。本文利用新能源产业相关经验数据来探讨上述问题,并对完善我国政府创新补贴的政策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意见。

二、文献综述与理论假设

(一)研发策略和企业创新力文献综述

Freeman[3]对40个创新案例的研究显示,内部研发能力和外部技术资源有效整合是这些企业获得创新力的重要途径。Bruno C et al.[4]得到了类似的研究结果。企业在选择其研发策略时,需要在提升自身研发能力和利用外部研发资源两个方面之间寻求平衡。获得外部研发资源,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有着不可或缺的优点:可以降低研发的不确定性、缩短研发周期、避免不必要或者重复投资等。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创新不仅仅来自企业内部,外部资源整合也是实现创新的重要环节[5]。研究显示外部技术资源获取可以提高企业内部研发效率;Cohen et al.[6]认为内部研发能力有助于对外部资源的吸收和创新。然而,过度依赖外部研发资源,也会抑制企業内部研发能力的提升,缺少自身无形资源的积累,进而影响对外部知识资源的吸收和利用。根据Williamson[7]交易成本理论,外部技术资源获取会构成对内部研发能力的替代。由于吸收外部技术资源而产生的交易成本包括技术资源和原有组织结构之间的协调性、不同研发风格之间的协调性、研发收益的分配等方面内容;这些交易成本会影响外部技术资源在企业内部的整合。Gandal et al.[8]认为公司治理因素、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行为会影响决策者选择最佳的R&D投资水平,从而影响对外部技术资源的利用效应。

新能源产业是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是推动新能源产业实现重大突破的关键所在。这些产业的特点决定了研发活动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和严重的外部性。技术研发活动的高风险性、外部性和长周期特点,使得完全依赖自主研发活动的企业难以在短时间收回研发成本,企业的研发活动不足,难以达到社会所期望的最优水平。为此,资金充裕的企业会以技术并购形式、通过兼并和收购其他有着技术创新优势的企业,在较短时间内吸收和掌握先进技术;甚至以模仿策略迅速追上竞争对手,实现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技术并购绩效还取决于企业内部研发活动的投入,没有足够的研发能力,也会影响企业自身对外部创新技术的吸收和利用。因此,提出假设1。

H1:企业内部研发和外部技术并购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

(二)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策略及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在没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企业会根据其成本收益原则确定最佳的研发策略,有效整合内部和外部的技术资源。然而,当政府补贴投入到企业,势必打破原有的平衡,会对企业研发策略产生一定的影响。Novak[9]采用倾向性匹配(PSM)方法研究了政府补贴对法国私人企业研发策略的影响,研究显示政府补贴提高了企业研发资金规模,没有证据显示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产生挤出效应。Rosenberg[10]研究发现一些年轻的、技术密集型上市公司,在获得政府补贴以后,会降低其内部研发投入;Veugelers[11]研究同样发现在其研究样本中,30%的西班牙企业都存在政府补贴对企业内部研发的挤出或替代效应。

获得政府补贴是新能源企业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诚如各位学者认识到不同治理环境会影响到政府补贴效应[12-13]。相对于自然人控制企业,国有控制企业很容易获得政府补贴,且有更多资金不仅用于内部研发,还可进行外部技术并购;而自然人控制企业,在有限资金的情况下,更倾向于通过外部技术并购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技术创新和突破。为此,提出假设2和假设3。

H2:在不同公司治理背景下,政府补贴对研发策略的影响是不同的。

H3:相对于自然人控制企业,国有控制企业更倾向于内部研发和外部并购并举策略。

纠正市场失灵与补偿知识外溢成本是政府补贴得以推行的重要理论基础。政府补贴对企业绩效的直接影响体现在推动企业创新力的提高方面。Griliches et al.[14]对以色列制造企业的研究显示,政府补贴对企业产出有着显著的影响。陆国庆等[15]对我国战略新兴产业上市公司的研究显示,政府创新补贴绩效是显著的,创新的外溢效应也是显著的;唐清泉等[12]、孔东民等[13]认为政府补贴效应会受到企业产权属性、企业盈利状况等因素影响:相对而言,国有企业、亏损企业能够获得很高的政府补贴。魏志华等[16]研究显示政府补贴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没有显著正向影响,相反却帮助上市公司高管获得更多的薪酬。杨洋等[17]考察了所有制和要素市场的联合作用对政府补贴绩效的影响,研究显示,相比国有企业,政府补贴对民营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更大;要素市场扭曲程度低的地区,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更大。上述研究说明,政府补贴绩效要受到企业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然而,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力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考察政府补贴对研发(R&D)资金投入和研发策略的影响。在新能源产业领域,政府投入巨额补贴,其目标是促进新能源企业的技术创新,补贴由于新技术研发而带来的外部性问题。为此,提出假设4。

H4:政府补贴对新能源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有正向的影响作用。

三、实证研究设计与检验

(一)研究样本和数据来源

本文以沪深A股、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中隶属于新能源概念类企业为研究样本,考察2011—2014年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提出以后,政府补贴和企业研发策略、研发绩效之间的内在关系。选取2011—2014年作为创新研究的时间跨度。企业内部的研发投入来自于Wind数据库;企业外部技术购并来自于Wind数据库“上市公司深度资料”中的“收购重组”栏目,相关资料均为手工获取。剔除数据不全的样本,共得到324个有效样本。有关样本详细情况见表1。

(二)变量说明和模型构建

1.变量说明

有关变量含义和计算列示在表2中,其中被解释变量包括创新绩效、研发策略、研发强度;解释变量包括政府补贴、实际控制人属性;控制变量包括企业规模、资本密集度、人力资源状况、企业上市时间、公司出口额度等。

2.互补效应模型构建

首先检验研发策略中企业内部研发投入和外部研发资源收购之间是否存在互补效应。将企业研发策略分别定义为内部研发策略A1和外部研发收购策略A2,每一种活动都面临执行或不执行的可能性。其中:执行为Ai=1;不执行为Ai=0,i∈{1,2};经济学的互补性(Complementarity)是指两种商品相互补充,提供共同效用。经济学家Milgrom & Roberts利用超模函数(Supermodularity)解决了经济现实中经济互补性问题。超模函数与一般实值函数不同,超模函数的变量是离散的,需要采用模糊数学中的格论来解释。经济学中很多变量是非连续的,目标函数不可能严格连续和可导,超模函数不要求变量连续,与实值函数相比更接近于实际经济管理问题。根据超模函数理论,由A1和A2而引發的创新绩效Π(A1,A2,X,z)即为超模函数。如果活动A1和A2互补,则满足:

如果两个方程的解释变量相同,则该模型称之为“双变量Probit”;若两个方程解释变量不同,则该模型称之为“似不相关双变量Probit”。当相关系数ρ不等于零时,对模型2进行最大似然估计。

(三)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1.对H1的检验

对模型2采用双变量Probit模型进行估计。考察两种不同研发策略的相互影响。两个方程的被解释变量分别为企业的两种研发策略:选择企业内部研发,RDmake=1,否则为零;选择企业外部并购,RDbuy=1,否则为零。在进行双变量Probit模型估计时,重点考察企业研发强度(RDintense)、企业规模(Size)的影响;其次,增加控制变量本科学历以上人数(Human)、资本密集度(Capitalintense)、企业上市时间(Time)。表3显示了采用双变量probit进行估计的结果和沃尔德检验结果:在不考虑控制变量和考虑控制变量两种情况下,沃尔德检验结果分别为36.23和51.59,且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企业内部研发和技术外购之间存在互补性。表3中显示企业规模、研发强度、上市时间、出口额度对其企业研发策略的选择有着显著性影响。规模大的企业,即选择内部研发政策和外部并购政策的可能性都非常大;企业研发投入大的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内部研发政策;上市时间越长的企业,选择内部研发政策可能性越大;上市时间对外部技术并购政策几乎没有影响。出口额度越大的企业更倾向于内部研发,而不是外部并购;说明出口额度较大企业更重视企业内部技术创新。表3中也显示人才储备对企业研发政策选择没有影响。

2.政府补贴和实际控制人属性对研发策略的影响——对H2和H3的检验

在对不同研发策略进行互补性检验后,进一步探讨政府补贴和实际控制人属性对企业选择研发策略的影响,即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策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政府补贴的支持下,企业是将更多资金投入到内部研发,还是会扩大其外部研发资源的收购?实际控制人属性(即自然人控制,还是政府控制),对企业选择不同研发策略有着怎样的影响?

采用多项Probit模型,对于企业样本i选择方案j的概率为:

Prob(Y=j)=,j∈{Make & Buy(4),MakeOnly(3),BuyOnly(2),NoMake & Buy(1)} (3)

其中j表示四种不同的研发策略。分别是内部研发和外部并购并举(Make&Buy),仅仅依赖内部研发(MakeOnly),仅仅依靠外部技术并购(BuyOnly),既没有内部研发也没有外部并购(NoMake&Buy);Z表示对企业i研发策略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系数β为估计参数。

采用多項Probit模型对模型3进行估计,检验政府补贴对研发策略的影响。表4显示相对于参照方案NoMake&Buy,政府补贴(Govgrant)对研发策略MakeOnly和Make&Buy有着显著的影响。即政府补贴对企业选择MakeOnly政策可能性影响数为30.7058,对Make&Buy政策可能性影响数为20.000,且均在5%水平以上显著。相对而言,政府补贴增加,企业选择MakeOnly可能性更大些。然而,表4显示在MakeOnly和Make&Buy三种政策下,Govgrant×Control的相关系数均为负数,且在5%水平上显著。说明相对国有企业,政府补贴对自然人企业选择研发政策的影响更大。在政府补贴下,自然人企业愿意投入更多资金用于企业研发或外部并购。

3.政府补贴、研发策略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模型构建与检验

将研发策略、研发强度作为政府补贴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中介变量,即政府补贴是通过对研发策略的影响,继而影响到企业创新绩效。

通过联立方程系统(Simultaneous Equation System)来检验研发策略和研发强度在推动企业创新力方面发挥了怎样的影响。

上述关系用一般联立方程系统的形式可表示为:

F(yi,zi,β)=ui,i=1,2,…,N

其中,yi是内生变量向量;zi是外生变量向量;ui是未知的扰动项;β为需要估计的参数变量;N为样本容量。利用表1变量表,列出方程I和II,检验政府补贴、研发策略、研发强度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互动关系:

ⅠInnovation=α0+α1RDpolicy+α2Size+α3Human+α4EXprot+α5Captial int ense+α6Time+ε1Rdipolicy=γ0+γ1Govgrant+γ2Control+ε2

ⅡInnovation=α0+α1RD intense+α2Size+α3Human+α4EXprot+α5Captial int ense+α6Time+ε1RD int ense=γ0+γ1Govgrant+γ2Control+ε2

利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对整个联立方程系统进行估计。其基本步骤:首先对每个方程进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估计;其次,根据前两步的估计,得到对整个系统的扰动项之协方差矩阵的估计;最后,据此对整个系统进行GLS估计。表5和表6是联立方程系统I和II的估计结果。表5选择两种不同指标来衡量创新绩效,分别是以新产品占营业收入比例和专利数量代表企业的创新业绩。可以看到依靠内部研发和外部并购研发策略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业绩。政府补贴通过影响研发策略的选择,有助于企业创新业绩的提高。

表6显示研发强度RDintense对创业业绩影响的回归系数为1.8028和2 191.053,且在5%水平上显著。说明研发强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与本文预期的一致,即通过加大研发强度,有助于企业创新业绩的提高。模型II中也显示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强度的正向影响。政府补贴对研发强度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1683和0.1755,且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提高政府补贴,有助于企业研发强度的提升,进而有助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改善。

四、研究结论

伴随着政府补贴大量投入企业,紧随其后是政府补贴效应和效益如何的问题?本文试图以研发策略为独特研究视角,探讨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和影响路径,藉此回答上述问题。本文以上市公司新能源类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显示企业内部研发政策和外部技术并购策略之间存在互补性;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策略的选择有显著影响:即政府补贴推动了企业采用内部研发投入和外部技术并购并举的研发策略,进而对企业创新业绩产生了积极影响。其次,研究也显示政府补贴推动了企业内部研发强度的提高,进而对企业创新业绩产生积极影响。研究也表明,相对于国有企业,政府补贴对自然人企业的影响更为明显。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看到了政府补贴在推动企业内部研发投入和外部技术并购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由于内部研发和外部技术并购之间存在互补效应,政府补贴正是通过研发策略的刺激,来推动企业创新绩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ARORA A,et al. Complementarity and external linkages: the strategies of the large firms in biotechnology[J].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1990,38(4): 361-379.

[2] COCKBURN I,et al. The tension between basic and applied research[D].NBER working paper 6882,mimeo,2000.

[3] FREEMAN C. Networks of Innovators: a synthesis of research issues[J]. Research Policy,1991(10):499-514.

[4] BRUNO C,et al.In search of complementarity in the innovation strategy[J]. Internal R&D and External Knowledge Acquisition,2010,27(2):23-37.

[5] ALLEN T.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R&D productivity[C]. 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1986,33:212-217.

[6] COHEN W,et al. Levinthal, innovation and learning: the two faces of R&D[J].The Economic Journal,1989,99:569-596.

[7] WILLIAMSON O. 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firms,markets, relational contracting[M].New York:The Free Press,1985.

[8] GANDAL N, SCOTCHMER S. Coordinating research through research joint ventures[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1993,51:173-193.

[9] NOVAK S,et al. Complementarity among vertical integration decisions:Evidence from automobile product development[D]. Kellogg Schoolof Management working paper,mimeo,2003.

[10] ROSENBERG N. Why do firms do basic research (with their own money)?[J]. Research Policy,1999,(19):165-174.

[11] VEUGELERS R.Internal R&D expenditures and external technology sourcing[J].Research Policy,1997,26(3):303-316.

[12] 唐清泉,罗党论.政府补贴动机及其效果的实证研究[J]. 金融研究,2007,3(6):149-163.

[13] 孔东民,刘莎莎.市场竞争、产权与政府补贴[J]. 经济研究,2013(2):55-67.

[14] GRILICHES Z. R&D and productivity: Evonometric results and measurment issues[M]. Handbook of the Economics of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ical Change, Blackwell, Oxford UK & Cambridge USA, 1995:52-89.

[15] 陸国庆,王舟,张春宇.中国战略生新并产业政府创新补贴的绩效研究[J].经济研究,2014(7):44-55.

[16] 魏志华,吴育辉,李常青. 财政补贴,谁是“赢家”——基于新能源概念类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 财贸研究,2015(10):134-146.

[17] 杨洋,魏江,罗来军. 谁在利用政府补贴进行创新?——所有制和要素市场扭曲的联合调节效应[J]. 管理世界,2015(1):75-98.

猜你喜欢

政府补贴创新绩效
区域经济效率与公平兼顾
技术选择、二元学习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基于微观尺度下的政府补贴与企业成长关系
政府补贴对企业出口行为有效性研究
基于VAR模型的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跨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
社会资本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基于政府补贴与环境规制下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关系的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