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计师与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关系分析

2017-06-16姜月运马彩凤杨永真

会计之友 2017年12期
关键词:盈余管理审计师

姜月运 马彩凤 杨永真

【摘 要】 以2008—2015年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从应计和真实双重角度研究了异常审计费用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发现,异常审计费用与应计盈余管理程度显著负相关,与真实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并发现异常审计费用的方向对盈余管理程度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审计师抑制了风险较大的应计盈余管理,纵容了风险较小的真实盈余管理,对客户的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持有不对称的态度。高于正常水平收费的审计师显著抑制应计盈余管理为客户降低风险,明显纵容真实盈余管理为客户谋取短期利益。

【关键词】 审计师; 盈余管理; 异常审计费用

【中图分类号】 F239.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12-0114-05

一、引言

迫于盈余目標、融资门槛、政治成本和收益平滑等方面的压力,客户既可以采取以会计政策选择为主的应计盈余管理,又可以采取偏离正常经营活动的真实盈余管理[1]。独立审计是资本市场上重要的监督力量,审计师对客户的两种盈余管理各有什么态度呢?本文从异常审计费用出发,利用沪深上市公司2008—2015年的数据,检验异常审计费用与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是否存在期望的反向变动关系,验证审计师对两种盈余管理是否存在不对称的态度。

审计费用是审计师与客户经济契约的量化表现,既可以反映现实的经济利益,又可以体现潜在的诉讼风险和声誉损失。然而,现有文献发现实际支付的审计费用难以准确反映审计师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只有异常审计费用能更好地捕捉二者之间的经济契约。实际上,与应计盈余管理的严格监管相比,真实盈余管理往往不在监管范围,很少引起监管部门和审计师的详查。两种盈余管理方式的差别可能会影响审计师与客户的契约关系,也会影响审计师对客户两种盈余管理的态度,异常审计费用可以体现契约关系的强弱。因此,我们期望发现审计师为规避风险而抑制客户的应计盈余管理,为谋取利益纵容客户的真实盈余管理。

二、文献回顾

异常审计费用为实际审计费用减去期望审计费用的差值,有正向异常审计费用(大于0)和负向异常审计费用(小于等于0)之分。目前,存在一些异常审计费用与应计盈余管理关系文献,尚未发现异常审计费用与真实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文献。

(一)异常审计费用与应计盈余管理

从正向异常审计费用看,异常审计费用与应计盈余管理关系存在相反的结论。一方面,正向异常审计费用可能导致审计独立性的损害,具体表现为审计师纵容了高付费客户的机会主义应计盈余管理[2]。即存在正向异常审计费用时,审计师默许了客户的应计盈余管理。另一方面,正向异常审计费用可以提升审计服务水平。因为审计费用是审计师提供审计服务的价格,高的价格当然要对应高水平的服务质量。应计盈余管理的使用既对应着较高的审计风险,也对应着客户较高的被发现或处罚风险,高收费的审计师理应为客户规避风险较高的应计盈余管理。即高付费客户意味着盈余质量较高[3],对应着较低的应计盈余管理。

从负向异常审计费用(实际审计费用低于正常审计费用)看,异常审计费用与应计盈余管理之间存在矛盾。一方面,理性审计师对低付费客户应计盈余管理的纵容动机较弱,客户应计盈余管理程度也越低[4]。另一方面,事务所对低付费客户有减少审计投入的动机,制约了审计师对应计盈余管理的发现能力,后果是客户应计盈余管理程度较高[5]。当然也有学者[6]认为,特殊情况下低的审计费用对应着高的审计质量。

(二)异常审计费用与真实盈余管理

对于异常审计费用与客户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迄今仅发现两篇审计费用与盈余管理关系的研究文献[7],更不要说异常审计费用与真实盈余管理的研究文献了。

总之,已有文献研究了异常审计费用与应计盈余管理的关系,但是并无稳健结论,这可能与样本时间选择或异常审计费用计量局限有关。虽然Chi et al.[7]研究了审计费用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并未涉及异常审计费用与真实盈余管理。与已有文献不同,我们改变传统文献异常审计费用的绝对数计量方式,检验异常审计费用相对数与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辨识审计师的态度。

三、理论假设

目前监管从严,审计师风险意识提高。应计盈余管理监管较严且审计风险较高,受到了更多的抑制。真实盈余管理因监管宽松且审计风险较小,更容易受到客户的追捧。在审计风险的约束下,审计师也会投入更大精力(审计收费会高)约束客户的应计盈余管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客户粉饰报表动机仍存,也会寻求风险更小的真实盈余管理,但是他们并非专家,会求助于审计师的帮助,才能完成隐蔽性更高的真实盈余管理,反映为审计收费高于正常。因此,收费较高的审计师可能存在纵容和帮助客户寻求真实盈余管理的动机,动机的强弱可能与异常审计费用的方向或大小有关。

(一)异常审计费用对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的非对称影响

异常审计费用是对审计师潜在诉讼或声誉损失的补偿[8],也是审计师与客户关系的最好体现,可以更好地反映审计师抑制或纵容客户盈余管理的动机。具体分析如下:第一,收费较高的审计师具有抑制客户应计盈余管理的动机。不需支出现金的应计盈余管理具有操纵应计项目的便捷性,却容易受到会计准则的约束和外部监管的关注。当客户的过度应计盈余管理转变为财务舞弊的证据,并且贿赂企图的审计费用导致审计师丧失独立性和违背相关准则时,那么审计师或客户都可能是被诉讼对象。这表明法律和监管越严,审计师默许客户应计盈余管理的潜在成本越高,客户进行过度应计盈余管理的潜在风险也越大;与有限的异常审计费用相比,潜在诉讼成本和名誉损失(审计师是职业声誉损失,客户是企业形象损失)是无限的。在这种情况下,客户可能支付较高审计费用,寻求高水平审计师,以规避应计盈余管理风险;收到高额审计费用的审计师也存在抑制客户应计盈余管理避免潜在损失的动机。因此,异常审计费用使审计师对客户应计盈余管理采取抑制态度,期望发现异常审计费用与应计盈余管理负相关,并提出假设1。

H1:异常审计费用与应计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

第二,收费较高的审计师存在纵容客户真实盈余管理的动机。目前,监管环境和会计准则的变化,压缩了应计盈余管理的空间,应计项目异常也会引起监管部门的关注,客户越来越多地转向了监管更少的真实盈余管理。比如,Cohen et al.[9]发现萨班斯法案(SOX)影响了客户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萨班斯法案实施后客户应计盈余管理程度下降,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上升。Sellami et al.(2013)发现国际会计准则的实施也引起了客户应计盈余管理下降和真实盈余管理上升。这表明目前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存在替代效应。然而,这些结论只是从影响审计师与客户关系的外部因素探讨了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替代关系,目前尚未发现有学者从审计师与客户关系的内部因素(比如,异常审计费用)出发,研究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的替代关系。

事实上,异常审计费用的存在会影响审计师与客户的关系,为绕过监管,收取较高的审计费用增加了审计师为客户谋取利益的动机。对外部监管和审计风险的担忧,审计师可以有效抑制应计盈余管理,然而,客户盈余管理动机仍存,会求助于操作难度更高的真实盈余管理。在客户追求真实盈余管理的过程中,收取高额费用的审计师有为客户出谋划策、谋取短期利益的动机,导致客户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上升。审计实践中可能表现为,审计师对客户应计盈余管理抑制和对客户真实盈余管理纵容。因此,期望发现异常审计费用对应计和真实盈余质量的影响方向不同。

为此,推测异常审计费用与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存在非对称关系,与假设1应计盈余管理不同,异常审计费用与真实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出假设2。

H2:异常审计费用与真实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

(二)异常审计费用正负方向对盈余管理的调节作用

已有文献多以审计费用模型线性回归的残差计量异常审计费用,然后对非正即负的异常审计费用取绝对值,混合检验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然而不区分费用方向的混合检验可能会误判异常审计费用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因为异常审计费用方向可能对盈余管理程度具有调节作用。比如,Choi et al.[4]发现正向异常审计费用与应计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而负向异常审计费用与应计盈余管理的关系是模糊的或不显著的。与Choi et al.[4]从审计独立性角度判断异常审计费用方向对应计盈余管理的调节关系的不同,本文从审计工作投入出发,检验异常审计费用方向对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的调节关系。

审计费用是审计师提供审计服务的价格[10]。审计费用的数量某种意义上代表了审计服务的期望水平,费用的方向或大小可以体现审计师工作的投入程度,负向异常审计费用可能对应着更少的审计工作投入,正向异常审计费用暗示审计师做了更多的工作,这会影响客户的盈余管理程度。当正向异常审计费用存在时,客户理应得到更高的审计服务质量,审计师有增加投入的强烈动机,抑制应计盈余管理帮助客户规避监管和诉讼风险,协助客户真实盈余管理寻求短期经济利益;当负向异常审计费用存在时,审计师有减少审计工作投入的动机,抑制应计盈余管理或协助真实盈余管理的能力會大大折扣。可见,异常审计费用大小(方向)能调节审计工作投入程度的高低,影响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为此,预测异常审计费用与盈余管理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异常审计费用方向对盈余管理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出假设3。

H3:异常审计费用方向对盈余管理程度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H3a:当异常审计费用为正时,异常审计费用与应计盈余管理的负向关系更显著;为负时则关系较弱。

H3b:当异常审计费用为正时,异常审计费用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正向关系更显著;为负时则关系较弱。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与数据

以2008—2015年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选择这一时期观测是因为期间会计准则变化不大。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和审计费用数据取自于CSMAR数据库,事务所数据来自中注协网站,并对CSMAR数据库中上市公司的事务所与中注协年度百强事务所信息资料进行了手工比对。剔除了金融类、特别处理、观测期间新上市(避免初始审计费用打折影响)和审计费用缺失的公司,最终获得7 792个观测值。实证分析利用Stata 11软件,对主要变量进行Winsor 1%处理,以避免极端值的影响。

(二)异常审计费用计量

在已有文献[2]的基础上,建立以下审计费用模型(见模型1),利用模型按年度回归的残差作为异常审计费用(Abafee)。从现有文献看,审计费用存在三种计量指标:审计费用原始值、审计费用自然对数、审计费用率(审计费用/总资产)。因为前两项审计费用指标受客户规模大小的强力制约,客户资产规模越大异常审计费用估计值越大,容易得出“客户规模越大或越小,盈余管理程度越高”的奇怪结论,所以,本文不采用前两种指标计算异常审计费用,而是以审计费用率估计异常审计费用(率)。

Chi et al.[13]认为审计师对重要性客户(Impt)盈余管理的容忍程度有显著差异,客户盈余管理也受审计师声誉(Repu)、执业经验(pind)的影响;Choi et al.[4]认为客户规模(Size)、盈亏状况(Loss)和非常损益(Nonr)与客户盈余管理密切相关;顾鸣润等[14]认为股权性质(Rsos)、制衡度(Shrz)是影响客户盈余管理程度的重要因素;Asthana et al.[2]认为市值账面比(Mtb)和贝塔值(Beta)能够捕捉市场对客户盈余管理压力。

五、结果分析

(一)异常审计费用对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的不对称影响检验结果

如表2所示,异常审计费用与应计盈余管理程度DA显著负相关,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RM显著正相关,系数分别为-0.891和25.382,t值分别为-3.93和4.55,且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验证了H1和H2)。也表明较高收费的审计师能够有效抑制客户的应计盈余管理,控制审计风险和客户风险,当然,异常审计利益的存在也使审计师具有纵容客户真实盈余管理的动机,对应了较高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毕竟真实盈余监管风险更小,并且不影响审计质量。即当异常审计费用较高时,应计盈余管理显著下降和真实盈余管理显著上升,审计师对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的态度是不对称的。

(二)异常审计费用方向对盈余管理程度的调节作用检验结果

为检验异常审计费用方向是否对盈余管理程度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把全样本按照异常审计费用是否大于0划分为正向和负向两组子样本,并利用模型7对两组子样本分别回归。回归结果见表3,对于正向异常审计费用(Abafee>0)子样本,异常审计费用与应计盈余管理程度和真实盈余管理程度都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系数分别为-2.623和28.231,t值分别为-5.46和3.08,显著性水平皆为1%。然而,对于负向异常审计费用(Abafee≤0)子样本,异常审计费用与应计盈余管理程度关系不显著(验证H3a),甚至转为微弱正相关,异常审计费用与真实盈余管理关系由正向组的显著正相关转为显著负相关(t=-1.90),只是显著性水平较低(验证了H3b)。这表明正向异常转为负向异常带来的审计费用减少,迫使审计师减少了审计投入,导致应计盈余管理被发现的可能性降低,协助客户真实盈余管理的动机也减弱,具体表现为审计师对应计盈余管理抑制和真实盈余管理纵容的态度转变,即异常审计费用方向对盈余管理程度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验证了H3)。

(三)稳健性检验

1.异常审计费用对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不对称影响的稳健性检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当真实盈余管理大于0时,异常审计费用与应计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当应计盈余管理小于0时,异常审计费用与真实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进一步表明异常审计费用对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存在不对称影响。

2.异常审计费用方向对盈余管理程度调节作用的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当异常审计费用为正时,审计师抑制了更多的应计盈余管理,正向异常审计费用与应计盈余管理的负向关系更加显著;当异常审计费用为正时,审计师纵容了更多的真实盈余管理,正向异常审计费用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正向关系更加显著。这说明异常审计费用方向对盈余管理程度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六、结论

在研究中,实证检验发现异常审计费用与应计盈余管理程度显著负相关,与真实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新准则实施后,随着监管约束的趋严,审计师抑制了风险较大的应计盈余管理,纵容了风险较小的真实盈余管理,对客户的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持有不对称的态度。研究还发现,异常审计费用的方向对盈余管理程度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即与负向异常审计费用相比,正向异常审计费用与应计盈余管理的负向关系和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正向关系更加明显,这表明收取较高费用(高于正常水平)的审计师,工作投入加大和服务水平提高,能够抑制应计盈余管理为客户降低风险,纵容(协助)真實盈余管理为客户谋取短期利益;反之,审计师抑制或纵容盈余管理的动机会减弱。

本文研究丰富了异常审计费用与盈余管理关系的文献,对财务报告的利益相关者提供有益的帮助。尽管异常审计费用与应计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看似盈余质量提高,然而客户会求助于更多的真实盈余管理,导致损害长期经营利益,对投资者来说不利于对正向异常审计费用客户进行长期投资;对监管者来说应建立适当的规则,强化审计费用披露,以约束客户机会主义真实盈余管理,使其能可持续经营或发展。限于异常审计费用与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反向变动,对客户盈余质量的影响是双向的,本文没有进一步从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双重角度研究异常审计费用与审计质量的关系,这或许是以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ZHAO Y, CHEN K H, ZHANG Y,et al. Takeover protection and managerial myopia: Evidence from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2012,31(1):109-135.

[2] ASTHANA S, BOONE J P. Abnormal audit fee and audit quality[J]. 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2012,31(3):1-22.

[3] RUSMIN R.Auditor quality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Singaporean evidence[J]. Managerial Auditing Journal,2010,

25(7):618-638.

[4] CHOI J H,KIM J B, QIU A, et al. Geographic proximity between auditor and client: How does It impact audit quality?[J].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2012,31(2):43-72.

[5] BLANKLEY A I,HURTT D N,MA-

CGREGOR J E.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abnormal audit fees on future restatements[J]. Current Issues in Auditing,2013,7(1):15-21.

[6] 胡本源,徐丞.整合审计、审计费用与审

计质量[J].会计之友,2015(2):119-126.

[7] CHI W, LISIC L L, PEVZNER M. Is enhanced audit quality associated with greater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J]. Accounting Horizons,2011,25(2):315-335.

[8] 刘国常,赵兴楣,杨小锋.审计的契约安排与独立性的互动机制[J].会计研究,2007(9):90-94,96.

[9] COHEN D A,DEY A,LYS T Z. Real and accrual-based earnings management in the pre and post Sarbanes Oxley periods[J]. The Accounting Review,2008,83(3):757-787.

[10] 邢立全,陈汉文.产品市场竞争、竞争地位与审计收费——基于代理成本与经营风险的双重考量[J].审计研究,2013,(3):50-58.

[11] KNECHEL W R,KRISHNAN G V,PEVZNER M,et al. Audit Quality: Insights from the Academic Literature[J]. 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2013,32(S1):385-421.

[12] ROYCHOWDHURY S. Earnings Management through Real Activities Manipulation[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6,42(3):335-370.

[13] CHI W, DOUTHETT JR E B, LISIC L L. Client importance and audit partner independence[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2012,31(3):320-336.

[14] 顾鸣润,杨继伟,余怒涛.产权性质、公司治理与真实盈余管理[J].中国会计评论,2012(3):255-274.

猜你喜欢

盈余管理审计师
审计师驻村“治未病”桐庐“纪审联动”延伸至村 打通“最后一米”
财务重述、董事长更换与审计师变更
审计师轮换类别与审计结果
——基于“关系”的视角
审计师轮换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审计师变更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新会计准则的制定
浅析盈余管理产生的原因
两税合并、税收筹划与盈余管理方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