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路施工为导向的市政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7-06-15陆泳

广西教育·C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道路施工培养模式

陆泳

【摘 要】本文针对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上存在的校企合作开展不深入、教师队伍结构建设缓慢、课程体系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市场把握不准确、就业情况不理想等问题,基于道路施工行业的市场需求,探索通过优化课程体系设置、更新完善教师队伍、增多实验项目、强化教学实践等措施实现市政工程技术人才应用型创新培养。

【关键词】道路施工 市政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C-0128-03

市政工程行业一线具有环境复杂、条件艰苦、技术难易差异大、生产系统复杂庞大等特点,高校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大学生不愿去一线,高层次人才留不住”的普遍现象,社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渴望十分迫切。因此,如何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动态科学定位自身,适合社会需求、发展、需要的新型市政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今后市政工程技术专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一、广西高职院校市政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发展现状与主要问题

(一)市政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情况。经济的发展对市政工程专业人才的数量需求大大增加,但随着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广泛投入,社会对人才所具备的理论和技能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如今的市政工程专业技术人才需掌握市政工程设计与道路施工知识,具备市政工程现场技术与管理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目前广西区内开设有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的院校主要有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和广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这几所。区内高职院校主要普遍培养的都是具备市政工程技术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所需要的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适应城市道路、桥梁以及市政管道工程施工与管理、试验检测等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毕业生毕业后的主要渠道为一些市政设计公司、市政工程公司、路桥或建筑施工企业、监理企业、检测机构、造价咨询机构等。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校企合作开展不深入,产学结合未具体落实。所谓校企合作就是学校与企业对学生进行联合培养,共同探索人才创新及应用技术创新的模式。学校提供成长学习的空间,与企业共享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企业派遣优秀的应用技术人才与高校教师团结协作,通过聘用和兼职的形式,达到高校与企业互利双赢。目前,区内各高校在探索实践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点:第一,大部分高校的局限性太强,把眼光停留于校企的实习合作上,未能进一步深入地探索其他合作方式,企业和高职院校教育实践的能动机制没有成形。第二,校企协作培养人才科技创新、应用创新的途径尚不畅通,没能开展科技研究,导致学生的教学、生产实践环节不紧密,时有脱节。企业对于人才市场的需求具有格外的灵敏性,但是由于时间差的存在,先进技术的研究进程缓慢,这就会在与标准教学过程对接中形成缝隙,影响实践教学的开展,导致实际效果降低。第三,部分专业没有结合自身的特点制订合作计划,仅仅停留在一种简单的形式上的研究,针对性不突出,没有落到实处。学生没有真正体会实习的目的性,自由懒散,缺乏自主性。

2.教师队伍结构建设缓慢。目前高校单招、统招的学生数量日益增多,高校的青年教师面临着重大考验。入职不久的青年教师不管是从教经验还是企业经验都相当欠缺,技术型人才稀缺,教师队伍结构需要调整。近年来,“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也刚刚起步,很多教学团队还没形成强劲的凝固力,教师结构建设进程缓慢,远远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

3.课程体系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目前,区内大多数高职院校市政专业的教学结构体系不够系统,相同专业不同研究方向或相近专业内的专业课程内容前后重复,重点特性不够突出。高职院校规模的扩大、部分专业的专本融通,导致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很容易模糊不清,出现错误的倾向。专升本及本科专业由于自身的局限性,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结构的培养,对学生的技能训练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实践性教学比例明显偏低。教材编写更新缓慢,理论框架体系陈旧,没有从高职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出发。

4.实践教学环境较差,实训基地建设相对滞后。实践教学包括人文素质教育实践、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专业应用实践,其综合性特征明显。广西区内大部分专业虽都有实训基地,但由于实训规模复杂以及内容困难,相关实训基地建设还相对滞后。许多开设市政专业的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仍停留在教室里面,通过个别的工程管道和实验器材传授最基本的实际操作知识。这种没有实际项目支撑、没有实际基地可以参观操作的教学实践模式与市场脱节,学生的兴趣不高,理解也相对片面。

5.市场把握不准确,就业情况不理想。市场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为了应对无时无刻的变化,我们必须及时分析市场形势,把握调整好人才的培养方案。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市政工程与其他工程技术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样,很多学校主动性不够,没能准确认识市场的动态变化,导致先前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没有进展。学校培养人才过分看重就业率,认为就业率高就是教学好的典范,教学、科研等系列活动比例较少。许多学生毕业后工作适应能力差,危机意识薄弱,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应对各种困难,与市场实际需求的技术人员差距较大。

二、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

(一)市场人才需求状况。市政工程的建设关系着国家实体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的物质生活息息相關,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伴随着中国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市场对市政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对市政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不断更新。为了适应社会需求,许多工程项目越来越倾向于高技术、高标准、高要求,更加侧重框架知识的衔接以及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这种背景使专业人员面临着更大挑战,也对在校市政工程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应有更强的实践能力,能熟练参与专业技术工作的全过程,应注重对项目的策划、可行性分析、开发、报建、施工、管理、监理等各方面进行系统的培养。培养目的需以市场为依托,以就业质量为导向,适时合理地改变现状。

(二)企业需求特性分析。经济全球化加快了国际的交流与合作,相关市政工程企业转型改革,承接的项目也更具多样化。由于相关行业法律法规体系的约束,公司在新兴领域拓展建设的过程中,也对工程技术人才的法律素养提出了要求。人才应对国家相关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有所了解,对建设、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有辨别能力。对应的行业相关法律法规也越来越重要,如工程招投标法律制度、工程质量法律制度、工程安全法律制度、工程建设标准化法律制度、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工程建设争议解决制度、工程建设法律责任等。

三、道路施工为导向的市政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道路施工为导向的市政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适应新型城镇化、大规模公路建设和道路桥梁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旨在为培养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学生道路施工专业技能,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终身学习等,提供一条符合国家创新应用教育培养层次的便捷之路。

(一)调整专业研究方向,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市政工程技术专业是一门大的学科,涉及设计、预算、施工、管理、监理等一系列行业,如何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的人才至关重要。区内很多开设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的学校只有一个大专业,缺乏相关的研究方向,面临着招生少、王牌专业招不到人的问题,培养出的学生占学科综合性的比例较大,专业性比例较少。根据相关调研结果,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毕业所从事的工作五花八门,但具体归纳可以分为设计、施工、管理三大类。在教育部的有关规定下,适当地调整专业研究方向,可以使学生的专业性更加细致和突出,就业渠道拓宽,有利于职业生涯领域和角色定位,且招生录取人数比例也会有所上升。

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是市政工程技术专业创新应用人才培养的前提和保障。根据市场研究动态,与时俱进地修改教学计划,合理地增减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对教学任务分析、知识点归纳、技能掌握需求相结合,优化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使课程内容和技术更适合岗位要求,开拓出有特色的人才培养之路。

(二)更新完善教师队伍,构建新型教学团队。每个学校的办学理念与特色不一样,师资队伍的组成建设也有所差别。人才培养是核心,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建设一批合乎现状的教师队伍以及符合教学框架体系的教学团队。由于教师队伍庞大复杂,在学历、年龄、职称上都有个性差异,因此教师队伍总阶梯形发展。青年教师对教学有着无比的热情,与学生距离感较近,沟通氛围融洽,应给予更多深造机会,结合自身专业特点进行适当的行业前沿培训、经验交流共享、带队顶岗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应当利用自身的人脉优势,与企业定期合作,开展技能实践交流活动,以更多样化的方式服务社会。优秀的教学团队不一定局限于知识、学历层次的高低,个体差异性的发挥也至关重要,可为团队研究提供活力和思想交流。与此同时,还应利用专业优势,分析学校所在区域结构现状,多层次地融入地方社会,开展社会服务。吸纳优秀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研究,既能了解到学生的需求,也能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三)增加实验项目,提高教学创新。通过构建实践型教学体系,理论联系实际,知识传授的比例逐减缩小,能力培养的比例适当扩大,形成图纸联合模型,构设联合实验,均衡层次培养。为了能提高学生的感知应用能力,可以增设与专業课程相对应、有利于促进市场活力、服务社会的实训场地,通过实践来反馈理论教学。专业应用实践可细分层次,设在大二下学期,有针对性地采取老师推荐、学生自主选择企业的短期应用实践。经过短期的参与学习后,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更容易催化学生的专业知识整体性学习。

(四)强化教学实践,重组教学模块。强化教学实践,主要是指对相应的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进行适当的更新与改革。学校可通过提供场地,让学生对实际工程有所接触,实际运行操作相关工程的内部机械设施,帮助学生多层次多环节地体验,以利于快速消化理论知识。毕业设计范围适当放宽,题目可拟定但不限定,拓展学生思维,采取校内老师与校外专家联合执导,经过题目申报、设计论述、过程考核、成果评定等形式完成毕业实践。

每个专业都为一个模块,在独立专业的设置下,细分成若干个分模块对应相应的研究方向,分模块确定好之后,继续细分成若干个对应相应课程的小模块。各模块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综合体系。例如,市政工程专业可分为工程识图能力模块、测量技术能力模块、道路施工放线。在各模块确立的情况下,可根据内容进行合并,删除重复的内容,使得各专业知识体系得到高效整合,授课内容穿插不重复。教学模块的设置能够很好地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课程体系的更新,方便学生能理解掌握最实用、最高效的专业知识。

总之,在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的背景下,市政行业相关施工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越为紧缺,人才培养模式应该与行业的发展规律相一致。本文分析了广西区内高职院校市政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发展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道路施工行业的市场需求,对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进行了调研分析,提出了道路施工为导向的市政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新途径。

【参考文献】

[1]靖顺和,杨杰峰,杜丹,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高职园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5(3)

[2]徐行军.高职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社会需求与分析[J].福建建材,2014(12)

[3]王中,宋晓东,郭智华.市政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9(6)

[4]自治区住建厅召开2016年全区市政行业建设与管理工作会议[EB/OL]. (2016-09-13)[2016-10-10].http://news.zjtcn.com/745536.html

【基金项目】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2015年课程改革与建设立项建设项目“市政道路施工”项目的阶段性成果(2015KGB19)

【作者简介】陆 泳(1989— ),男,江苏靖江人,硕士,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助教,研究方向: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研究。

(责编 王 一)

猜你喜欢

道路施工培养模式
道路施工中的高性能混凝土强度评定试验研究
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热再生配合比设计在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应用
道路施工中对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控制
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研究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