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物理教学中数学方法的应用

2017-06-14王鑫徐立新

报刊荟萃(上) 2017年4期
关键词:物理教学数学

王鑫 徐立新

摘要:众所周知,理科学科之间有着十分丰富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也会将知识串联在一起,从而有效提升综合教育成果。但是,知识的衔接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若知识之间并不属于同一“轨道”,错误的交叉使用,较有可能导致学生对知识产生认知性错误,进而影响其思维的建立。因此。本文以物理教学为核心,通过数学方法的应用,探讨教学效率和成果提升的方式。数学作为与物理学科链接较为紧密的工具,具有较强的契合性,能够满足相关教学需求。同时,数学作为学生的理科短板之一,通过其他学科的应用,也能够不断增强学生的数学能力。

关键词:物理教学;数学;知识交叉

对于学习者而言,物理学的难度主要在于复杂的逻辑,以及抽象且微观的粒子运动规律。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抽象和微观问题,已经得到了初步的解决。但是,在逻辑层面,却难以在教学手段上实现突破。而数学对于解决逻辑问题,有着较好的支持。特别是数学的诸多定义,可以用来直接解决复杂的物理学科问题。而笔者在日常教学中,较多引用数学知识用于加强学生的理解,并取得了相对良性的结果。所以,本文便将笔者的日常实践成果进行阐释,希望能够对其他教师的教学活动有所帮助。

一、用数学的方法来定义物理概念

对于中学生而言,初中生初次接触物理学科,会出现相对“生涩”的感觉,而知识逻辑差异较大,难以理解。而高中的物理学科,在教学阶段的知识复杂性、抽象性提升,也让学生难以有效的适应。所以,鉴于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生僻感”,采取其熟悉领域引入知识体系,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物理学科的比值定义法,便是基于数学的方式,对物理学原理的阐释。可以发现,此类基本定义所反映的物理学本质,皆是采取量化模式,以清晰的数据,对物理运动规律进行描述。事实上,中学阶段的物理学规律中,大多是以定律为基础。虽然对于一些缺乏研究条件的学校而言,会导致学生认为知识过于抽象。不过,这些知识却以数学公式的模式加以描述,从而形成应用价值。学生即使在初级阶段无法准确的分析出物理知识的特性,或是对其有着直观、深刻的理解,也能够依据公式进行应用。所以,数学的方式定义物理概念,是当前较为有效的方式之一。其不仅能够良好的实现知识简化,还能够在学生无法理解的情况下,加强其应用能力,并在应用中逐步实现对知识的理解。相比于传统教学手段而言,这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帮助无疑更为明确。

二、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

剖析中学物理所学的知识,可以发现常用的数学的方式,主要为下述四点:

1.图像法图像较比于文字,有着更加直观的表现力。例如,采取图形化的方式,描述物理学的客观运动等。事实上,图像化教学方法,是我国较早采用的一种物理教学手段,主要是避免物理学科知识抽象化,导致学生无法理解的问题。而引用数学规则的图像教学法,所采取的数学图形诠释,在教学层面上起到的功能更为出色。例如,在计算斜面高度阻力和球体下滑速度的物理学科问题时,此时若是采用十分具象的图像,反而并不适合。而用数学模式,以简单清晰的线条,将物理的运动过程阐述出来,学生则更容易理解。

2.极值法

极值法实际上是完全依据数学模式,而对物理学规律进行阐述的方式。其建立之初,便是为了解决物理问题。教学过程中,可以在物理学模型基础上,采取该手段进行阐述,其中包括分析、归纳等较为基础的数学手段。而根据物理学科所授知识的难易程度,也可以采取其他极值法手段,例如三角函數、二次函数等。由此也可见,极值法在物理学科的应用范围较广,并具有一定的效果优势。

3.近似计算法

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公式,例如sinè=tgè=è,0处于较小值。诸如此类的公式,便是数学应用的一种展现。仅从该公式来看,若进行水下物体的计算时,通过折射变化,计算物体所处的水下位置深度。如果仅凭借物理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其计算会相对繁琐。但是,借助近似计算法,却能够更加容易得出结果。例如,首先通过折射原理判断角度,从而挖掘水面向下的深度,最终获得tgr psinr,tga psina的结论。通过计算能够发现,物理学科和数学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更为重要的是,知识之间的互相转化,可以有效促进计算结果的呈现效率。

4.微元法

“微元法”名词在教育领域出现的频率并不算高,但却是中学教育常用的一种数学手段。其主要原理,是从思维模式开拓,实现以点到面的塑造,从而得到整体思维方式的“激活”。这种思维模式,正是物理学科所提出的,应当由学习者在探究中,不断的提高物理问题处理能力。然而,对于微元法的应用,教师必须清晰其主要特征,并结合问题采取微元法。若微元的选择不合理,较有可能导致学生的思维混乱。而且,虽然当前教育中鼓励学生自由意识发挥,教学却同样需要关注学生的微元过程的解析。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第一时间的指导,从而避免学生“走弯路”。值得注意的是,微元法虽然常用,却对使用环境和使用者有着较高的要求。教师不能仅以“门槛低”,就忽略了教学的根本目的。

三、结语

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灵活利用各类知识,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阐释和解析,必然能够有效的解决问题。本文探究物理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利用效果。并发现,数学与物理学科之间的共性关系,是两者实现互相沟通,并借助数学原理实现对物理学问题解决的重要基础。endprint

猜你喜欢

物理教学数学
我们爱数学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