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献血者血液中抗—HCV、HCV—RNA与ALT检测结果探讨

2017-06-14王彦华

中外医疗 2017年11期
关键词:检测结果

王彦华

DOI:10.16662/j.cnki.1674-0742.2017.11.050

[摘要] 目的 研究在患者血液中存在病毒抗体(抗-HCV)、丙氨酸转氨酶(ALT)、丙肝病毒核糖核酸(HCV-RNA)等的情况。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血液检验科自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接收的160例献血者血液样本,采取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随机分为两组,即为参照组(n=80)与实验组(n=80),将实行ELISA检测的患者作为参照组,将实行NAT检测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HCV-RNA、抗-HCV以及ALT檢测结果。结果 实验组献血者合格人数为71例,不合格人数为9例,总合格率为88.75%,参照组合格人数29例,不合格人数51例,总合格率36.25%,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检测献血者血液中HCV-RNA、抗-HCV以及ALT时ELISA检测与NAT检测均具备一定效果,但是NAT检测能够有效弥补ELISA检测的风险,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血液样本传染病检测措施。

[关键词] 献血者血液;抗-HCV;HCV-RNA;ALT;检测结果

[中图分类号] R44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4(b)-0050-03

Study on Test Results of Anti-HCV, HCV-RNA and ALT in Blood of Blood Donors

WANG Yan-hua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Chifeng Hospital for Infectious Disease Control, Chifeng, Inner Mongolia, 024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the anti- HCV, HCV-RNA and ALT in blood in blood donors. Methods 160 cases of blood samples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5 to November 2016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80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he ELISA test, 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given the NAT test, and the anti-HCV, HCV-RNA and ALT test resul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re were 71 qualified cases and 9 unqualified cases and the total qualified rate was 88.75%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in the control group, 29 cases were qualified and 51 cases were unqualified, and the total qualified rate was 36.25%,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were obvious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Both ELISA test and NAT test in testing the anti-HCV, HCV-RNA and ALT in blood can produce a certain effect, but the NAT test can effectively make up for the test risk of ELISA, and we need to further analyze the test measures of blood samples infectious diseases.

[Key words] Blood of donors; Anti-HCV; HCV-RNA; ALT; Test results

丙型肝炎可以通过血液以及体液进行传播,大约占据输血传播发生肝炎概率的70%,慢性肝病是因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发的疾病之一[1]。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显示世界范围内大约有1.7亿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之后十分容易诱发慢性肝炎,慢性肝炎患者中大约有20%~30%进展成为肝硬化,每年大约有1%~4%的肝硬化患者进展成为肝细胞癌。丙型肝炎病感染可能因破损皮肤、输血途径、破损载膜等进行传播。临床研究中控制丙型肝炎病感染的关键就是控制输血途径传播的丙型肝炎,以便于能够提升输血可靠性以及安全性。为了进一步研究献血者血液中含有病毒抗体(抗-HCV)、丙氨酸转氨酶(ALT)、丙肝病毒核糖核酸(HCV-RNA)的情况,现对该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160例献血者血液样本进行检查,并且将临床检查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的160例血液样本均选自该院血液检验科接收的献血者中,在所有献血者对献血相关事项、采集流程等内容进行充分了解之后均表示自愿参与该次调查,并且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参照组献血者中女性38例,男性42例,最大年龄45岁,最小年龄20岁,平均年龄(29.68±5.36)岁;实验组献血者中女性37例,男性43例,最大年龄47岁,最小年龄18岁,平均年龄(30.24±5.22)岁。利用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两组献血者包括性别以及年龄在内的基础资料,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献血者实行ELISA检测,采用FAME24/30、FAME24/20全自动酶免分析仪进行操作,并且在读取、保存检测结果的时候应用海森威软件,对血液是否合格进行判断。丙肝病毒抗体(抗-HCV)、丙氨酸转氨酶(ALT)、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丙肝病毒核糖核酸(HCV-RNA)、肝炎表面抗原(HBs Ag)呈现为阳性为不合格,S/CO值处于0.8~1.0之间为阳性,双孔复试处理单试剂检测呈阳性的临床样本,任意1孔在复试中呈现出阳性为不合格。实验组献血者实行NAT检测,厦门安普利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研发的全自动核酸检仪,TECANRSP150/8、TECANRSP100/4全自动加样器,北京万泰生物药业公司研发的ALT定量检测试剂、上海科华生物工程公司研发的HCV-RNA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沈阳惠民生物公司研发的抗-HCV检测试剂盒、德国Roche公司研发的LIght-cycler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罗氏501全自动生化仪等进行血液NAT检测。检测过程中严格遵守仪器设备、检测试剂短期内使用标准以及操作说明。

1.3 观察指标

检测献血者血液的时候需要遵守《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主要涵盖丙肝病毒抗体(抗-HCV)、丙氨酸转氨酶(ALT)、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丙肝病毒核糖核酸(HCV-RNA)、肝炎表面抗原(HBs Ag)。在无偿献血人员进行献血的时候需要所有人员仔细阅读相关信息,如《献血者健康状况征询表》,并且认真填写《无偿献血登记表》,体检人员需要全面检查参与献血的160例献血者,记录好影响献血人员血液质量的相关因素,了解不合格献血人员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以及献血次数等基本资料,分析献血者进行无偿献血不合格发生率以及发生原因。

1.4 统计方法

该次该院进行研究的160例献血者血液样本所有临床数据均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且实施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形式表示,且实施t检验,检验结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献血者检测结果

实验组献血者合格人数为71例,不合格人数为9例,总合格率为88.75%,参照组合格人数29例,不合格人数51例,总合格率36.25%,实验组与参照组合格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两组献血者检测结果

对比两组献血者经检测后在HBV、HCV、HIV以及HIV/HBV/HCV等异常与正常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丙型肝炎病毒是属于单股线性正链RNA病毒,因外界中RNA病毒存在比较低抵抗力,相比较乙肝而言传播存在局限性[2]。丙型肝炎病毒与乙型肝炎之间比较类似,但是因为体液中存在比较少的丙型肝炎病毒,并且属于RNA病毒,传播经常被限制。临床评价肝功能中丙氨酸转氨酶ALT是常用的标准,同时也是血液检测中判断检测质量的必要检测标准项目[3]。对于献血者出现血液不合格因素进行分析,一般是因血液不合格者献血前抽烟、饮酒、过度疲劳、剧烈运动以及感冒等非疾病因素[4],在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调整之后能够恢复正常。因上述因素不合格的献血者可以在6个月后再次進行献血,并且保障在正式献血前不出现过度疲劳、喝酒以及抽烟等现象,但因丙氨酸转氨酶存在比较低的预期效率,检测过程中不仅浪费大量资源,也会损伤献血者的心理[5]。因此临床检验中需要合理应用ELISA检测法来保证检测出有效、科学的结果,为医院进行相关检测提供依据[6]。在献血中时常发生血液样本结果呈现出假阳性的问题,国内外大量资料都对上述情况进行严格控制,并且给出了合理的阐述,所以医院有关部门需要提升筛选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的力度,采取ELISA试剂二步法来对假阳性结果进行检验,以便于能够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血液[7]。临床医院应该构建安全、固定的无偿献血团队,依据有效积极的措施来提前筛选献血者,尽可能排除不满足献血条件的献血者。利用信息化技术来登记记录不合格人群,防止在不知晓情况下再次采集血液不合格者的样本,以便于可以更有效、更科学的实施献血工作,保障可以顺利开展医疗工作[8]。

该次研究中显示实验组合格人数为71例,合格率显著87.50%显著高于参照组合格人数29例,合格率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V-RNA阴性但抗-HCV阳性可能是因为献血者处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恢复期,血液中丙肝病毒核糖核酸含量相对比较低,有的甚至已经消失,不能得到有效监测,但是此时血液中还存有丙肝病毒抗体。HCV-RNA阳性但抗-HCV阴性可能是因献血人员处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窗口期或者存在比较低的机体免疫力,血液中还没有形成丙肝病毒抗体,不能进行有效监测。该次研究结果与孙云鹏[7]研究结果一致,合格人数95例,不合格人数15例,合格率86.36%,HIV正常例数为20例,异常例数为0例。

综上所述,在献血者血液检查中应用ELISA检测与NAT检测均具有显著效果,但是在正式进行血液检测前需要充分了解献血人群健康情况以及既往病史,让献血者能够了解自身情况,自我排除高危行为,从源头上控制血液安全性以及血源质量。在献血过程中需要详细登记无偿献血者的基本信息,并且提高献血知识宣传力度,保证献血人员能够具备合格的献血标准,防止血液资源的浪费,降低发生输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此次研究显示NAT法检测献血者血液额样本能够有效弥补ELISA法的风险,确保能够为医院血库提供更多安全以及优质的血液,保证医疗事业能够得到稳步发展,同时也能够为血液检测提供依据,但是因该次研究样本有限,不能得到完善的数据信息,未来需要深入分析献血者血液指标。

[参考文献]

[1] 方建华,王艺芳,李建斌,等.一例抗-HCV阴性、HCV RNA阳性献血者的追踪随访[J].中国输血杂志,2015,28(1):83-85.

[2] 王卓妍,陈立,任芙蓉,等.实施核酸检测后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检测模式的探讨[J].北京医学,2016,38(8):854-858.

[3] 段全辉.无偿献血者血液中抗-HCV、HCV-RNA与ALT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3):160-161.

[4] 陈冬.丙肝患者血清抗-HCV和HCV RNA检测效果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6,18(4):374-376.

[5] 郑优荣,梁浩坚,李仲平,等.核酸检测技术在广州地区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12):1211-1214.

[6] 谭春泽,张献清,张玲玲,等.两种酶联免疫试剂筛查献血者血液HCV的应用比较[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3,28(5):108-110.

[7] 孙云鹏.献血者血液中抗-HCV、HCV-RNA与ALT检测结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34):7014-7015.

[8] 郭燕,叶世辉,蔡斌,等.无偿献血者HCV RNA与抗-HCV及ALT检测结果的相关性[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6,18(5):461-464.

(收稿日期:2017-01-12)

猜你喜欢

检测结果
室温下不同血液标本及存放时间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检测结果的影响
建筑材料检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关键因素分析
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查结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