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设立高职教育学位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2017-06-13谭光兴冯钰平

职教论坛 2017年13期
关键词:学位高等教育高职教育

谭光兴 冯钰平

摘 要: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几乎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高等教育乃至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目前实行的仍然是分别与本科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博士研究生教育相对应的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度,而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教育学位制度空缺。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仅学者发出了呼声,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发出了呼声,部分高职院校已经自行采取了“自授学位”的行动。特别是国务院提出要“研究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学位制度”以后,设立高职教育学位已经成了不可回避的问题。国内需求和国外经验充分证明了我国设立高职教育学位势在必行,刻不容缓,这是建立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高职教育持久健康发展的紧迫需要。

关键词:学位;学位制度;高职教育;高等教育;高职院校

作者简介:谭光兴(1954-),男,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教育政策分析;冯钰平(1988-),女,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政策分析。

基金项目: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大课题“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研究”(编号:JXYJG-2016-062),主持人:谭光兴。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13-0077-05

2014年6月22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研究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学位制度”,这是我国首次在政府文件中提到职业教育领域的学位制度。198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都没有涉及高职教育学位问题,我国高职教育的学位制度一直是个空白。

自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颁行以来,就有学者提出,应当借鉴美国副学士(协士)学位制度来建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不少学者对我国设立职业教育学位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的构建原则进行过探讨,崔延强、吴叶林还研究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的功能和构建路径[1],但直至目前,似乎仍然未能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近两年来,国内一些高职院校开始自行对毕业生授予“学位”,这也许能成为产生我国高职教育学位制度的倒逼事件。

一、学位制度缺失已成为影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严重障碍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据教育部统计,2014年我国在校专科生10066346人,在校本科生15410653人,在校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847689人[2]。高职教育几乎占了半壁江山,高职教育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乃至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我国现有的学位体系却没有覆蓋到高职教育,高职教育没有相应的学位。我国目前实行的仍然是分别与本科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博士研究生教育相对应的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度,高职教育学位制度在这个体系中缺位。

事实证明学位制度的缺失极大地制约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衍生出许多问题,其中最直接的就是高职院校的职能定位不准,大批高职院校竞相“升本”。高职教育本应具有更强的应用性、职业性、技能性特点,是经济社会不可或缺的教育层次。然而,实际情况却是许多高职院校不顾自身特点,以“升本”为目标,把精力、资源放在“升本”上,偏离了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影响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由于地方政府和高职院校热衷于“升本”,从而资源配置、政策制定均向“升本”倾斜,使高职院校的教师也只好像本科高校的教师一样苦撑科研,分心教学,高职教育因此受到严重影响。

据有关资料统计,政府的财政拨款中,高职院校获得的财政拨款远远少于本科院校,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专科教育是非学位教育,从而拨款得不到政府的重视。据统计,2013年我国各省份的本科生均财政预算教育经费支出最少的是高职生的1.1倍,最多的达到了2.5倍,见图1所示。

这种拨款机制导致了高职院校千方百计向普通本科院校攀升的局面,如果设置了高职教育学位,将高职教育纳入学位教育系列,并且建立职教拨款不低于普教拨款的机制,那么,这种局面是完全可以扭转的。

二、对学位制度的呼吁已在高职教育领域形成强大声浪

高职教育缺失学位的现状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仅学者发出了呼声,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发出了呼声,而且部分高职院校已经自行采取了行动。

从上世纪末开始,就有学者提出应当在我国增设专科一级学位。张善明(1989)提出在我国设立副学士学位的建议[3]。进入21世纪后,学界的呼声愈发强烈。刘会胜、王运来(2003)明确提出我国应该增设副学士学位[4]。骆四铭(2003)认为我国学位结构在等级和类型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主张增设学位等级[5]。常军胜(2013)剖析了新的时代背景下设立副学士学位的必要性,从科学定位副学士学位的功能、高等教育配套改革和制定《学位法》三个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6]。曹晔(2014)认为高职教育亟需设立“工士”学位,提出要处理好工士学位与职业资格证书之间的关系,对颁发工士证书的学校实行核准制度,把工士纳入现代职教体系[7]。

据教育报报道,早在2008年,全国政协委员、武汉音乐学院院长彭志敏就曾提出“为了吸引更多青年接受高职教育,国家应考虑给高职教育毕业生授予专门的学位,让他们能体面就业。”[8]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建议“在学位设置上高职毕业生也可以给副学士学位。”[9]。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在2015年的全国“两会”上提出建立高职教育“工士”学位制度,授予优秀高职毕业生“工士”学位。他指出“设立工士学位制度有利于彰显高等职业教育的自身特色,授予工士学位,旨在多一种评价,增加一分激励,以激发学生努力学好文化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的积极性与主动性”[10]。出席全国两会的工信部原部长、全国政协财经委员会副主任李毅中2015年3月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他支持我国设立“工士”学位。他认为,“给他们加一个学位,对于适合进入职业教育的学生是一种鼓励,是对他们社会地位和所作贡献的一种承认。”[11]

近两年网上不断曝出消息,部分高职院校已经自行向他们的毕业生授予了“学位”,当然这种“学位”尚未获得官方认可。比如,2011年,厦门华厦职业学院向1100多名毕业生授予了“专业副学士”学位[12];2014年,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向1103名学生授予了“工士”学位[13]。2015年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向3797名毕业生中的315名学生授予了“工士”学位[14]。

三、高职教育学位制度在国际上早有先例

回顾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我们在许多国家的学位体系中发现了高职教育学位制度的身影。

1.美国的副学士学位。美国的副学士学位专门授予给那些从社区学院毕业的学生,这些学生一部分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一部分升入本科高校继续深造。从20世纪60年代到本世纪初的短短30多年间,美国授出的副学士学位数增加了将近5倍,是所有学位层次中增长最快的,占授予学位总数的比例也逐年增加,最高的1995年占比达到24.7%。从表1数据看出,20世纪70年代以后授予的副学士学位占总学位授予数的比例一直保持在24%上下,处于各级学位所占比例的第二位,仅少于学士学位。

美国学生获得副学士学位后,既可以直接就业,也可以转入本科院校学习,而此时,副学士学位就起到了冲抵大学本科第一阶段的学习证明的作用,学生直接进入本科第二阶段学习,一般再学习两年就可以获得学士学位。这种制度设计,既突出了职业教育的职业指向性,又打通了职业教育的升学通道,打破了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藩篱。

2.日本的专门士学位。日本的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包括专门士、高度专门士、准学士和短期大学士。在日本,有三种类型的院校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分别是专修学校、高等专门学校和短期大学[15]。它们向合格的毕业生授予的学位和称号也各不相同。专门士由两年制专修学校授予,课程强调实际操作和动手实践,主要招收高中毕业生。获得专门士称号的学生不仅需要掌握较强的实践能力,还需要具备通过考试升入大学二年级或三年级学习的能力。高度专门士则是由高等专门学校授予修业年限为4年的学生。取得专门士学位的学生还可以继续攻读高度专门士。准学士则是由招收初中毕业生的五年制高等专门学校授予。短期大学士则由短期大学授予。2005年,日本将短期大学的定位调整为短期高等教育机构,仿效美国的社区学院,学制为2年至3年。这些学位均具有职业教育的特点。

3.英国的基础学位。英国为了更好地满足新世纪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从2000年开始实施了所谓“基础学位”的高等教育资格计划[16]。这种基础学位非常注重教育的职业指向性,对接受教育的学生身份未作严格要求。申请基础学位的人既可以是学生也可以是从业人员,既可以是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人也可以是虽无职业资格证书但有一定工作经历的人,既可以是持有学术性资格证书的人也可以是持有职业性资格证书的人。基础学位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习者能够更加顺利地通过就业门槛,便于就业。英国基础学位的特征具有鲜明的职业特点,其主要特征可用表2说明。

四、国外经验可为我国高职教育设置学位提供借鉴

发达国家设置高职教育学位,极大地促进了本国的职业教育发展,也推动了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他们的经验可以为我国高职教育设置学位提供有益借鉴。

1.在高职教育阶段设置学位。美国、日本和英国都在职业教育领域设置了相应的学位,为本国培养了大量应用性技术技能型人才,促进了本国的经济发展。而我国,一方面劳动力市场存在结构性失调,另一方面高职毕业生求职受限制,学位的缺失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借鉴国外的经验,我们可以在高职教育设置相应学位,引导高职教育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

2.打通高职教育学位获得者的升学通道。做好高职教育和其他层次教育的贯通衔接工作。例如美国,获得副学士学位后继续修读两年,修满相应学分可以获得学士学位。日本,获得专门士后可以升入高等专门学院二年级或三年级学习,然后可以获取高度专门士学位。获得高度专门士学位后还可以获得研究生的学习资格。英国获得基础学位后可申请荣誉学位。我国应当设置高职教育学位并构筑学位的纵向贯通和横向联通立交桥。使学生获得高职教育学位后,既可以继续攻读更高级别的职业类型学位,也可以改攻学术类型学位。

3.建立职业教育学位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等效对应机制。从美国、日本、英国对职业教育学位的要求看,学位既可以作为一种学术身份符号也可以作为一种职业资格证明,二者在内涵标准上有相通之处[17]。事实上,国外经常把二者在相应等级上等效对待或关联处理。比如英国就建立了学位与职业资格的沟通与衔接体系,学生获得基础学位后还可申请职业资格认证。

4.突出高职教育学位的职业性、技术性特点。国外职业教育学位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的职业性和技术性,这是职业教育学位区别于普通教育学位的根本标志,也是保证职业教育质量和特色的重要原因。美國、日本、英国都突出了职业教育学位的职业性和技术要求,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职业性、技术性标准。在培养工作中,美国社区学院突出了实践性课程,注重对学生实际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美国、日本、英国的职业院校都聘请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工程师、生产一线工人来校兼任教师,同时鼓励教师带领学生下工厂、企业参加实际生产。

5.建立严格的学位制度和科学的学位标准。美国、英国、日本等国都有较完善的职业教育学位制度和明确的学位授予标准,将职业教育学位授予工作置于规范的制度框架之中,这是保证职业教育学位质量和声誉的重要手段。我国应当在完善现有学位制度的同时,增加高职教育学位条款,构建完整的学位制度体系,使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处于同等地位,获得同等发展机会,从而保证我国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整体协调发展。

近年来,我国学者关于现代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的研究方兴未艾,一些研究为我国设置高职教育学位提出了设想。比如崔延强、吴叶林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功能极其构建》,对构建我国高职教育学位制度作了较为系统的探讨。

综上分析,国内高职教育发展的客观需求和国外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充分证明,当前我国设置高职教育学位势在必行,刻不容缓,这是建立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高职教育持久健康发展的紧迫需要。

注释:

?譹?訛根据美国教育统计文摘数据编制,见http://nces.ed.gov/programs/digest/d04/tables/dt04_247.asp.

?譺?訛根据英国《基础学位计划》整理。

参考文献:

[1]崔延强,吴叶林.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功能极其构建[J].教育研究,2015(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统计信息.高等教育学校(机构)学生数[EB/OL].http://www.moe.gov.cn/s78/A03/moe_560/jytjsj_2015/2015_qg/201610/t20161011_284371.html

[3]张善明.关于在我国设立副学士学位的建议[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89(4).

[4]刘会胜,王运来.我国应当增设副学士学位[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4).

[5]骆四铭.我国学位制度的问题与改革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3.

[6]常军胜.教育现代化视域下的副学士学位[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6).

[7]曹晔.高等职业教育实施“工士”学位制度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4(11).

[8]刘杰,李辉,张萌.建议授予高职毕业生专门学位[N].中国教育报,2008-03-11(02).

[9]刘经南.高职毕业生应该发副学士学位[EB/OL].http://news.cntv.cn/china/20120312/107164.shtml.

[10][11]张国,原春琳,雷宇,邢婷.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建议:高职增设“工士”学位.中国青年报[N].2015-03-16(11).

[12]曾洁芸.厦门华厦职业学院隆重举行2014届毕业典礼暨专业副学士称号授予仪式[EB/OL].http://www.hxxy.edu.cn/A/?C-1-7814.html.

[13]萧颢,高素菊,魏丽芳.国内首个工士学位授予1103名学生“工士”学位制度试点建设.扬子晚报[N].2014-06-22(03).

[14]肖文忠.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浓情举行2015届毕业典礼暨工士学位授予仪式[EB/OL].http://www.jxxdxy.com/ArticleRead.aspx?newstype=MD_

N_010&ID=12712

[15]文部科学省.平成25年度学校基本調査[EB/OL].http://www.e-stat.go.jp/SG1/estat/List.do?bid=000

001051642&cycode=0.

[16]DFEE: Foundation degree prospectus, 2000. [EB/OL].http://www.hefce.ac.uk/Pubs/hefce/2000/00_27.htm.

[17]李夢卿.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的理论循证与实践形态———兼谈我国“工士”学位制度建设[J].教育发展研究,2014(21).

责任编辑 刘扬军

猜你喜欢

学位高等教育高职教育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基于慕课的学位和传统在线学位的五点不同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