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政策研究
2017-06-13
职教论坛 2017年13期
刘爱玲、薛二勇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中撰文,介绍了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政策进程,分析了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政策瓶颈,并由此提出了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作者首先梳理了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政策进程,京津冀职业教育经历了规模发展、内涵建设和协同发展三个基本发展时期,20世纪90年代,京津冀的职业教育发展规模达到历史最高峰,随着高等教育普及阶段的到来,规模收缩进入内涵发展阶段。其后,京津冀开始协同发展,大体经历了经济联合、共同市场、一体化发展、协同发展四个阶段,是一个“启动-徘徊-沉寂-重提-蹒跚-倒逼而催生复兴”的复杂演进过程。
继而作者分析了京津冀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存在着以下几点政策瓶颈:1.与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目标一致的职业教育协同管理体系尚未建立;2.京津冀职业教育招生存在壁壘,职业教育招生数量出现萎缩;3.京津冀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不平衡,人才供需失衡;4.京津冀三地职业教育投入差距悬殊,职业教育协同投入机制有待完善。
基于上述分析,作者提出了对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1.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建立京津冀职业教育“一集多微”协同发展模式;2.明晰三地资源构成,发挥互补优势,实现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招生;3.明确区域产业功能定位,科学规划专业设置,建立京津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协同模式;4.增加经费投入,明确投入职责和比例,实现京津冀职业教育投入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