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几何体体积的求解策略
2017-06-13筅浙江省余姚中学顾丹杰
筅浙江省余姚中学顾丹杰
空间几何体体积的求解策略
筅浙江省余姚中学顾丹杰
空间几何体体积的计算是常见的题型,常见的求解策略有:直接法、等体积法、分割法、补形(体)法等,下面举例说明.
一、直接法
例1如图1所示,在多面体P-ABCD中,平面PAD⊥平面ABCD,AB∥DC,△PAD是等边三角形,已知BD=2AD= 8,AB=2DC=4.求四棱锥P-ABCD的体积.
图1
分析:因为平面PAD⊥平面ABCD,所以考虑在平面PAD内作四棱锥的高,然后再计算底面积,这两个元素确定了,求体积也就顺理成章了.
解:过P作PO⊥AD于O,因为平面PAD⊥平面ABCD,所以PO⊥平面ABCD,即PO为四棱锥P-ABCD的高.
在底面四边形ABCD中,AB∥DC,AB=2DC,
所以四边形ABCD为梯形.在△ABD中,AD=4,BD= 8,AB=4,所以AD2+BD2=AB2,故AD⊥BD.
评注:求一些规则几何体的体积时,可以根据几何体的特点,利用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等条件,确定几何体的高,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确定四棱锥P-ABCD的高.
二、等体积法
例2如图2,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1,E、 F分别为线段AA1、B1C上的点,则三棱锥D1-EDF的体积为_______.
分析:若直接求三棱锥D1-EDF的体积,则需要求出△DEF的面积和该三棱锥的高,两者都不易求出,所以求三棱锥D1-EDF的体积,可以转化为求F-DD1E的体积.
解:因为正方体的棱长为1,而且E、F分别是线段AA1、B1C上的点,所以点F到平面DD1E的距离即为正方体的棱长1,
图2
评注:当所给几何体的体积不能直接利用公式求解,利用不同的底面积和高来求体积,所得的体积相等,这就是等体积法.等体积法求三棱锥体积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判断三棱锥的形状及其结构特征,然后变换三棱锥的底面同时也变换高,再利用三棱锥的体积公式V=sh求解.
三、分割法
例3如图3所示,在多面体ABCDEF中,已知ABC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且△ADE,△BCF均为正三角形,EF∥AB,EF=2,求该多面体的体积.
分析:本题所给的多面体无法直接求出体积,可以考虑将其分割为几个规则的锥体或柱体进行计算体积.
解法1:如图4所示,分别过A、B作EF的垂线,垂足分别为G、H,连接DG,CH,则原几何体分割为两个三棱锥和一个直三棱柱.
图3
图4
图5
解法2:如图5所示,取EF的中点P,则原几何体分割为两个三棱锥和一个四棱锥,易知三棱锥P-AED和三棱锥P-BCF都是棱长为1的正四面体,四棱锥P-ABCD为棱长为1的正四棱锥.
评注:分割法是求一些不规则多面体的常用方法.在具体解题时,要考虑到分割后的椎体或柱体的底面积或高的求解,尽量简化底面积和高的运算.
图6
四、补形(体)法
例4(1)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6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________.
分析:(1)可利用对称关系,将该几何体补为圆柱,再求体积;(2)若按常规解题思路是求底面积和高,底面积易求,但高不易求.由已知条件中的三组对棱分别相等,可联想到长方体对面不平行的对角线也具有这种性质.从而将此三棱锥补成一个长方体,从而可快捷解决问题.
解:(1)由三视图可知,此几何体是底面半径为1,高为4的圆柱被从母线的中点处截去了圆柱的,根据对称性,可补全此圆柱如图7,故体积V=×π× 12×4=3π.
图7
(2)可将如图8所示的三棱锥补成图9所示的长方体,设AD=a,DB=b,DC=c,故a2+ b2=52,b2+c2=41,a2+c2=34.解得a=3,b=4,c=5.
图8
图9
故VP-ABC=VAFPG-DBEC-4VA-BCD=
评注:补形法常见的有两种情况:(1)对称补形求体积:某些不规则的几何体,若存在对称性,则可考虑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补形,把它们放入一个规则几何体中加以解决.(2)联系补形:某些空间几何体虽然也是规则几何体,不过几何量不易求解,可根据其所具有的特征,联系其他常见几何体,作为这个规则几何体的一部分来求解.三条侧棱两两互相垂直,或一侧棱垂直于底面,底面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则此几何体补形为正方体或长方体,使所解决的问题更直观易求.
图10
五、函数法
例5如图10,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BC=2,BD⊥CD,四边形ADEF为正方形,平面ADEF⊥平面ABCD.记CD=x,V(x)表示四棱锥F-ABCD的体积,求V(x)的最大值.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求出V(x)的表达式,然后再根据表达式的特点选择方法求最值.
解:因为平面ADEF⊥平面ABCD,交线为AD且FA⊥AD,
所以FA⊥平面ABCD.
又BD⊥CD,BC=2,CD=x,
所以当x2=2时,即x=时,V(x)取得最大值,且
又0 评注:对于截面周长、面积、体积等的最值问题,常常可以通过构造目标函数转化为函数的最值,同时注意实际问题中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