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善”成为班级文化底色为学生成长传递正能量

2017-06-11陈接斌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3期
关键词:正能量底色

陈接斌

摘 要:“善”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特质和核心价值。有善,就有正能量。由此,在班级德育工作中,要让“善”成为班级文化底色,用传统文化去培植学生的善念善心,创设 “人人向善”的环境氛围强化善德善根,开展多层次的活动,让学生在践行善行善事中不断沐浴熏陶身心,就能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善文化 底色 正能量

“善”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特质和核心价值。党的十八大指出,教育的本质就是“立德树人”。在24字的国家核心价值观中,“诚信、友善”是每个人的做人道德基准。随着社会“正能量”的频频出现,“最美”的灵魂,是“善”,有善,就有正能量。由此,我在班级德育工作中,让“善”成为班级文化底色,以培育善人为目标,时时处处注意去培植学生的善念善心,用核心价值观强化善德善根,营造“人人向善”的环境氛围,开展多层次的活动,让学生在践行善行善事中不断沐浴熏陶身心,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一、用傳统文化培植善念善心,播撒善的种子

善,德之基也。而传统文化又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弘扬传统文化中的善文化是恢复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是提升道德水准、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更是帮助青少年树立崇高理想、健全人格的需要。为此,在开展德育工作中,我始终将“善”文化教育贯穿于班级管理中,选取古今中外以“善”为主的成语、从善的名人名言、关于善的格言、善的故事等优秀篇章,利用班会,每天的早读晚读,每日赏析一篇,每周安排一节集中学习,鼓励学生读善书、积善语、做善事。利用多媒体设备、教室、寝室文化、走廊、展板等多种途径开展“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教育,让学生懂得“人之初,性本善”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知恩图报,善莫大焉”的善文化知识,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慢慢地将善念善心根植到学生的心灵深处。

除此之外,为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中“善”的认识和理解,我还利用周末寻善知源系列活动,如经典诵读展演,“传统美德故事”讲演,国学知识讲座,诗歌朗读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营造书香氛围,让学生伴随着经典文化的书香,感悟善的文化魅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我班学生高欣说:“我一边诵读经典,一边反省到我以前做过多少错事,伤害过多少人的心。学习《论语》《弟子规》等,让我知道了怎样做一个善良的人。”全班学生从思想的源头培植了善念善心。

二、营造“人人向善”的氛围强化善德善根,让善的绿树茁壮成长

雨果说“善良的心就是太阳”,只有人心向善,太阳才能光芒万丈。

善恒品自高,一个以“善”为终极教育目标的班级,必拥有一种高雅气质。确实如此,每个走进我所任教的班级的教师,都会感受到我班极其浓厚的善文化氛围,教师和学生之间充盈着的“善”的气息会扑面而来,这种气息隔绝于世俗外,弥久恒新。

这种“人人向善”的氛围,与我着力构建班级“善”文化元素的做法是分不开的。开学第一周,我就带领班级学生干部进行系统的“善”文化墙美化设计与建设,让班级的每一面墙壁,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善的气息,把教室、走廊、墙壁、学习园地变成“善文化”的传播阵地。①教室。主要张贴充满善文化的名言、班训;出好弘扬善文化的板报;建积淀善文化的图书角;设班级“班级快讯、行善故事”等专栏。②教室走廊。在教室走廊里,围绕“善”文化特点,悬挂班级“全家福”照、班徽、“明理、明行、明性”的名人名言名画。告诫学生时时注意存善心、扬善行、有善举。③楼道两侧。设置《安全警示牌》布置《安全知识宣传栏》让学生善意地上下楼梯,感受善的存在,做到自觉按一定的规则走,不挤不拥,让楼道成为文明和谐的驿站。总之,把班级建设成一个“处处有善”的环境,营造出一种浓浓的善文化教育氛围,以此强化学生的善德善根,让善的绿树茁壮成长。

三、在多层次的活动中践行善行善举,让善的大树开花结果

青少年品德形成大致经历了从感受善到向善再到行善这样一个过程。因而好品德最终还是要以善的行动表现出来。俗话说:心动不如行动。并且这种行动还应源自其愿意从善的心理趋向。因此,在德育工作中,我很重视为学生搭建活动舞台,以“善在校园”、“善在家庭”、“善在社区”为版块,将活动向家庭和社区延伸,扩大活动的辐射面,让善和美不断开花、结果。

在学校,每学期开学初我都会给每个学生发一本《日行一善手册》,首先要求学生每天记录自己的行善之举,从细节入手,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每人每日至少做一件善事,注重反馈;其次,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全面落实“达善标”评价机制,努力引导学生养成事事向善的良好习惯,进而内化为优秀品德,以达到“善行一生”的育人目标。通过激励评价,熏陶和激励学生善念之心,行善之举。

在家庭活动中,我以母亲节、父亲节、三八妇女节等纪念节日和寒、暑假积极开展“孝心感恩”活动,诸如“今天我当家”、“我为父母做顿饭”、“我为爷爷奶奶洗衣服”、“我为父亲母亲做家务”等活动,引导师生做孝敬亲人、尊敬师长、关爱同学的具体善事。为落实这一活动,我还让每个学生反思一下自己在家的表现。很多学生大胆向大家诉说了自己的缺点,提出了改正的措施。班级团支部大力宣传学生的孝心事,使孝敬父母的学生感到光荣,让不尊重父母的学生感到羞愧。如此,不尊重父母、顶撞父母的现象少了,在班级里迅速掀起了敬老爱老的热潮。

我还不断延伸活动半径,拓展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经常引导学生走进社区开展善行活动,与社区和附近村庄的孤寡老人结成爱心对子,定期上门开展爱心服务。我们班和其他班还进行了很多场所的活动,如“走进社区,清理小广告”、“打扫树子坝公园,清洁公共场所”、 “走进广场,你扔我来捡”等等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大相无形,大言无声。如果我们在日常的德育工作中,时时处处注意通过善的引领,善的熏陶,善的培育,就能达到以善修身,以善育人的目的,为学生成长传递正能量。

猜你喜欢

正能量底色
福鼎茗洋村:红是我们的底色
把中华文明的底色铺陈好
永恒的底色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探析公益节目《等着我》的传播策略
正能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谈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底色
亚投行,美国应发挥“正能量”
香港“正能量”游行反“港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