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大学生黑客现象
2017-06-09郝道海
郝道海
摘要:由于互联网的“虚拟”特性,网民容易在思想上形成网络是个“无规则、无道德空间”的错觉,导致网络行为规范意识淡薄、网络是非观念混乱,进而引发网络社会问题,特别是大量无视法律的黑客行为层出不穷,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热门课题。本文通过简要分析大学生黑客网络攻击性行为的现象,探析造成大学生不断引发网络安全问题的相关因素。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黑客现象;引发因素
1引言
随着因特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利和新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威胁和挑战。网络黑客恶意攻击行为也随着网络的普及而日益猖獗,并已构成对网络安全的重大威胁。对此,许多专家和學者从技术和法律等角度提出了一些治理和防范的对策。但是,由于网络黑客恶意攻击行为所具有的隐蔽性、瞬时性、超时空性、高智能性等特点,而且一些黑客越轨行为尚不能构成犯罪,因此单单只用技术和法律手段控制网路黑客恶意攻击行为还远远不足。对于黑客恶意攻击行为的治理与控制,要从预防做起,从源头抓起。根据黑客自身的高科技技术特性,拥有大量丰富知识,一定辨别能力,即将踏入社会的高校大学生,必将成为与黑客较量确保网络安全的生力军。作为培育大学生的各高校也必将成为网络安全教育和防范、治理黑客行为的主阵地。
2黑客的定义
黑客是英文“Hacker”的音译,源于英语动词hack,意为“劈,砍”,引申为“干了一件非常漂亮的工作”。同时Hack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生的流行俚语,意指非恶意并且有创意的行为。下面是对于黑客各种不同的解释:首先,美国《发现》杂志对黑客的定义为:“一是研究计算机程序并以此增长自身技巧的人;二是对编程有无穷兴趣和热忱的人;三是能快速编程的人,四是擅长某专门程序的专家,五是恶意闯入他人电脑或系统,意图盗取敏感信息的人。”
提起黑客,人们便自然会联想到电脑病毒,网站攻击,非法入侵等形形色色的网络攻击违法行为。特别是1998年以后至今网络安全事件更是翻倍增长。受影响群体已经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黑客是网络文化中的害群之马,应该说是当今社会大多数人的共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真正认识了黑客。如同居里夫人曾说的“科学是不会有罪过的,有罪过的只是那些滥用科学的人们”。
3我国高校大学生黑客事件
1.据民主与法治日报报道:2008年9月27日,十余名大学生,有的是在读生,有的是刚参加工作,他们之间大多数并不相识。他们在交易过程中只见钱而不见人,其中一人非法牟利达200多万元。为了牟利,他们先后入侵了江西、湖北、贵州、四川、江苏等11个政府网站,修改相关数据700余个。江西警方以涉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将李士扬、王晓娃等6名犯罪嫌疑人移交人民检察院起诉;南昌市经济开发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伪造公文罪”,批准对李汶民等犯罪嫌疑人逮捕。
2.中新浙江网11月18日电,一名在校大学生,利用自己的网络知识成立了一个黑客网站,并最终堕落成一个网络流氓。他以攻击网吧为手段,逼迫网吧缴纳“保护费”。云和警方通过技术手段,锁定并成功揪出这一黑客。22岁的李桂字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因身体原因休学在家。精通网络的他在家中建了一个黑客网站,并招募“人才”,招揽“生意”,当起了“网络流氓”。随着案件的调查,案件内幕被进一步揭开。原来,世纪窗网吧开业后生意红火,引起了附近一家网吧的妒忌。该家网吧发现“黑客网站”后,就出钱请“黑客”对世纪窗网吧进行攻击,以达到击垮其网吧、抢夺客源的目的。
4影响高校大学生黑客攻击行为的主观因素
(1)求知好奇,心浮气躁,虚荣炫耀。西方那些享乐、奢侈、冒险、刺激、性自由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喜欢猎奇的青少年来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和欺骗性,容易使他们认同并模仿,产生冲动和迷失,引发对现实的不满,进而丧失进取、奋斗的内在精神和意志。对世界充满好奇,拼命吸取各种知识的大学生们首当其冲的受到了冲击和洗礼。在生理和所掌握知识达到一定程度后,大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网络的平等性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自我展示的空间。通过网络舞台在自我价值得到肯定,表现欲得到满足后,一部份被虚荣心冲昏了头脑的大学生,将突如其来的满足感转变为无限扩大的炫耀欲。其中,本来苦心钻研网络技术的年轻黑客大学生们,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使他人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他们甚至利用学来的用于造福网络的黑客技术进行网络骇客攻击挑战权威,并以此作为炫耀的资本,从而在心理上得到被承认的满足。
(2)网络安全意识薄弱。通过调查显示,在公共场所使用计算机后,有16%的大学生没有意识保护自己的相关信息。收到邮件后52%的大学生会不检验是否有毒而直接打开。50%的大学生曾有过密码丢失被盗的经历。只有35%的大学生有用杀毒软件检测所下载文件后再打开的习惯。收到虚假中将信息或银行邮件后12%的大学生会登陆此类网站。遇到病毒攻击或是骇客网络恶意行为,30%的学生会上网查找解决办法,32%的学生会求助其他人,29%的学生会选择格式硬盘重做系统。可以看出,大学生对网络安全已较为关注,但仍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不强,网络安全知识不丰富,容易成为网络骇客的攻击对像,特别是成为大学生骇客恶意攻击行为的试验田。
(3)缺乏法律意识,无视法纪。年轻的大学生们大多对网络法律意识淡薄,遵守网络法规习惯严重缺乏,使其网络犯罪心理更容易形成。那些利用网络来进行犯罪或不道德行为的大学生,大都是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痴迷者或爱好者,他们法律意识淡薄,在对自身行为的合理合法性和正确性缺乏认识鉴别的同时,在不了解相关法律的情况下敢于攻击网络上的任何引起他们兴趣的禁区。导致了,使用所学黑客知识和错误理解的黑客自由理念,进行骇客行为。某些拥有相当网络计算机技术的大学生,利用掌握的黑客能力不断不法冲击网络信息系统,却茫然不知已经触犯了法律,在被法律惩戒的时候才悔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