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对比

2017-06-09杨庆华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

杨庆华

【摘要】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效果。方法:从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中选取70例进行研究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腹腔镜手术,35例)和对照组(传统开腹手术,35例),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存质量状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2.1±10.1)min,术中出血量为(20.8±1.4)ml,首次排气时间为(18.2±3.1)h,住院时间为(7.1±2.5)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中,出血为5.7%、疼痛为25.7%、切口为2.9%;同对照组患者相应数据分别为(81.6±10.3)min、(100.5±1.6)ml、(30.2±3.5)h、(13.5±3.6)d、22.9%、62.9%、25.7%,组间各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不仅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还能很好地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传统开腹手术; 胆总管结石患者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4.0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14-0147-02

临床上,胆总管结石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胆道良性疾病,往往出现在胆囊结石后,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表现比较严重,已经成为引起患者急腹症的主要病因[1-3]。近年来,伴随着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腹腔镜手术在胆总管结石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4-5]。为了详细了解腹腔镜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本文着重比较腹腔镜下和传统开腹手术对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中选取70例进行研究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31~72岁,平均(51.6±3.4)岁;病程1~8年,平均(4.6±1.0)年。对照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32~71岁,平均(52.0±3.2)岁;病程为2~8年,平均(5.0±0.8)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和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右上腹经腹直肌切口,开腹后,对患者的胆总管、胆囊、肝脏等情况进行全面探查,并常规切除胆囊。切开胆总管后,用取石钳将胆总管结石取出,利用胆道镜进行确认,无残余结石后,留置T管引流,常规关腹。

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患者仰卧位,经气管插管全麻后,用常规四孔法进行操作,建立人工气腹,对胆囊三角进行解剖,常规切除胆囊,将胆总管前壁浆膜分离开来,充分暴露肝总管、胆总管,将胆总管的前腹膜切开,纵行向下切开胆总管1~1.5 cm,在导尿管中置入左右肝管与胆总管下段,利用加压水进行冲洗,将残余的细小结石冲出,对于胆总管切开处的大结石,利用取石钳取出。对于部分患者,利用胆道镜进行观察,并通过取石网辅助取石。结石取干净后,留置T管引流,然后用可吸收线将胆总管缝好,并在T管注水,验证胆总管的缝合严密性。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指标水平(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出血、疼痛、切口感染)发生率和生活质量状况[6]。通过SF-36量表对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状况进行调查,该量表维度和问题分别为8个和36个,8个维度主要为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各个维度的最高评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证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7]。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指标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術后出血、疼痛、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7%、25.7%、2.9%,对照组患者术后出血、疼痛、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9%、62.9%、2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状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这也促使人们的营养结构有所改变,导致胆结石的发病率逐渐提高[8-10]。胆结石是由于人体代谢失衡,胆系受到感染,同时胆汁的淤积所致,该疾病的患者大多是成年人,有6%~19%的胆结石患者会进入胆总管[11]。胆总管结石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患者体内的胆总管结石较大可能会引起患者右上腹部疼痛、闷胀、发热、寒颤等,同时还伴随着其他各种并发症,如胆源性胰腺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目前,在治疗胆总管结石时,大多会采用手术治疗。传统的开腹手术是通过开腹切开胆总管,然后取石,手术切口大,对患者会带来大的创伤,同时患者住院时间、疼痛时间较长,术后恢复较慢,切口容易感染,影响到手术治疗效果。腹腔镜手术切口较小,对患者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较快,住院时间短,在治疗胆总管结石上有良好的效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2.1±10.1)min、术中出血量为(20.8±1.4)ml、首次排气时间为(18.2±3.1)h、住院时间为(7.1±2.5)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中出血为5.7%、疼痛为25.7%、切口感染为2.9%,对照组患者数据分别为(81.6±10.3)min、(100.5±1.6)ml、(30.2±3.5)h、(13.5±3.6)d、22.9%、62.9%、25.7%,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腹腔镜手术能缩短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并能很好地降低胆总管结石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分别为(79.1±6.1)分、(80.2±7.1)分、(75.5±8.2)分、(81.9±9.1)分、(79.8±8.4)分、(74.9±12.4)分、(74.9±11.7)分、(73.3±8.4)分,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证明,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采用开腹手术的治疗组患者,可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腹腔镜手术能很好地避免传统开腹手术带来的弊端,缩短胆总管结石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并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术中和术后痛苦,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邹治义,吴建清,肖克敏.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肝胆外科杂志,2016,24(2):144-146.

[2]秦菊芳,吴雅荣.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比较[J].河北医学,2015,10(12):2004-2006.

[3]于宏彬.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对比[J].世界中医药,2016,2(B03):1557.

[4]黄海,何承祥,肖诗铭,等.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行胆道镜治疗隐性胆总管结石效果观察[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5,20(4):370-371.

[5]钟伟,倪谢根.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对术后疼痛及胃肠功能的影响[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5,24(2):280-283.

[6]何佳,朱宇,李建胜.传统开放术式与腔镜联合术式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2016,22(7):66-69.

[7]魏志力,耿智敏.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胆管结石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6,19(3):339-342.

[8]牛小娟,宋京海,陈剑,等.腹腔镜下经胆囊管汇入部微切开途径行胆道探查术在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6,35(9):960-963.

[9]俞海洋,王金婷,张华国.ERCP并腹腔镜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观察[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5,20(6):647-649.

[10]付西峰,董秀山,高飛,等.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5,46(11):1135-1138.

[11]陈厚斌,黄伟.腹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J].腹部外科,2015,28(2):111-113.

(收稿日期:2017-01-20)

猜你喜欢

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
胆结石合并糖尿病50例治疗及效果评析
腹腔镜治疗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对比微创手术与传统宫外孕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效果
胸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纵隔肿瘤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临床疗效比较
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对比
40例急性阑尾炎手术临床体会
胆结石患者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效果研究
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