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宗教经验归因与攻击性行为关系探究
——以建瓯市为例

2017-06-09曾建兴林美玲宋兴川

武夷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宗教信仰攻击行为攻击性

曾建兴,林美玲,宋兴川

(1.福建省建瓯市教师进修学校,福建 建瓯 353100; 2.福建省建瓯市房道中学,福建 建瓯 353100;3.福建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初中生宗教经验归因与攻击性行为关系探究
——以建瓯市为例

曾建兴1,林美玲2,宋兴川3

(1.福建省建瓯市教师进修学校,福建 建瓯 353100; 2.福建省建瓯市房道中学,福建 建瓯 353100;3.福建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采用《宗教经验归因问卷》和《初中生反应性—主动性攻击问卷》对679名建瓯四所中学的初中生进行心理测验,结果表明:初中生宗教经验总分与初中生攻击性行为总分呈现正相关;攻击性行为对宗教经验具有显著预测作用;初中生宗教经验总分从不同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是否有宗教信仰上看,存在显著差异;初中生攻击性行为总分从性别、年段上分析,存在显著差异。探究初中学生宗教经验归因和攻击性行为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初中生宗教经验的归因干预,帮助他们选择正确的信仰。

初中生;宗教经验归因;攻击性行为;干预;建瓯市

在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出现的信教人数增加。目前基督教徒中,青年人占60%(冯波,1998);北京大学生确有宗教信仰的占13.14%(李素菊,2000)。本研究认为这与对宗教经验的归因有关,归之于什么,则信仰什么,比如归之于上帝则信仰基督教。笔者认为当今存在的某些种族骚乱事件,骚乱分子一定是宗教经验的深刻体验者(本研究简称“易感宗教经验者”),这些都与宗教经验以及宗教经验的归因存在一定的关系。随着“校园暴力”事件频发,许多初中生卷入青少年犯罪,而这之中的多数是由攻击性行为引起的。初中生宗教经验归因与攻击性行为之间是否相关,值得探讨。文章旨在探究初中学生宗教经验归因和攻击性行为之间的关系,若两者存在正相关,有助于对初中生进行宗教经验归因的干预,有助于他们选择正确的宗教信仰,有助于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从福建省建瓯市农村三片区及城区四个片区中各选一所中学,从初中各年段中取样,发放问卷720份。选取被试:建瓯三中(城区)、东游中学(东河片)、小桥中学(南河片)、房道中学(西北片),各校初中生180人,每校七、八、九年级各60人,男女比例大致相同。回收问卷711份,回收率98.75%,有效卷679份,有效率95.50%,无效卷32份。被试基本情况统计如下:男340人,占50.1%,女339人,占49.9%;初一、初二、初三分别为230人、222人、227人,分别占33.9%、32.7%、33.4%;城镇123人、农村556人,分别占18.1%、81.9%;独生子女203人、非独生子女476人,分别占29.9%、70.1%;有宗教信仰195人、无宗教信仰278人、说不清有无宗教信仰206人,分别占28.7%、40.9%、30.3%。

(二)研究工具

1.《青少年宗教经验问卷》和《初中生反应性—主动性攻击问卷》

(1)本研究采用宋兴川教授指导的硕士研究生方舒编写的《青少年宗教经验问卷》,全卷总共有28个题目,维度有五个:异象、超自然力量、一体、异能和异觉。各题都用5个等级评分:各题都用5个等级评分:经常、较多、很少、较少、没有发生得分分别为5分、4分、3分、2分、1分。全卷分半信度是0.836,内部一致性系数是0.915。各个因素和量表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70~0.856;各个因素之间相关系数为0.382~ 0.593。问卷具有比较好的信效度。[1]

(2)宋兴川教授提供的《初中生反应性—主动性攻击问卷》,共分两个维度:主动性、反应性攻击行为。问卷总共22个题目,每个题目按3级评分:经常发生计3分,有时发生计2分,从来没有发生计1分。[2]各项目与对应分量表及全量表的相关均高于0.4,分量表及全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均高于0.74,分半信度在0.57~0.69之间。[3]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2.施测与统计处理

问卷时间:2014年4月,心理教师严格按照指导语对被试进行测验;全卷进行有效性的检验,剔除无效卷。所得结果输入Spss数据库中,使用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

二、研究结果

(一)初中生宗教因素归因总体情况

1.宗教因素归因的总体情况

试卷的数据实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其结果如下:问卷每个题目的分数是1~5分,3分是中点分,分数越高表示初中学生有越高的宗教经验归因倾向。[1]结果如下:初中生在每个维度上的经验都有发生,但发生的概率都不多。变量中一体、异觉、异能、超自然力量、异象每题的平均分分别是2.522、2.231、1.955、1.920、1.566;每题的总分平均分1.923。一体、异觉这两个维度上的宗教经验发生较其他的宗教经验因素的概率多。每题的总平均分都高于异象和超自然力量每题的平均分。说明在这两个维度上初中生的宗教经验比较少,其中异象这一宗教因素概率尤为稀少。各维度题目的平均值排序为:异象<超自然力量<异能<异觉<一体。

(二)初中生宗教经验在人口统计学上的差异

1.宗教因素归因的性别差异

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不同性别初中生的宗教经验得分上进行检验,结果见表1。

表1 初中生宗教经验的性别差异(N=679)Table 1 the sex differences of junior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religious experience(N=679)

从表1中知,在宗教经验总体得分以及各维度上,女生高于男生,但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2.宗教因素归因的生源地差异

从不同生源地初中学生的宗教经验得分上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从量表的总体得分来看,城镇学生高于农村学生,t=0.036*达到显著水平。从量表的各个维度来看,在异象维度得分上,城镇学生高于农村学生,t=0.000**达到非常显著的差异水平;在超自然力量维度得分上,城镇学生高于农村学生,t= 0.034*达到显著水平。在一体、异能与异觉三个维度上,城镇学生高于农村学生,但差异不显著。

3.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宗教经验差异

对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初中学生的宗教经验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

宗教经验的总体得分上,t=0.040*独生子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从量表的各个维度来说,异象和异觉维度得分上,独生子女得分均高于非独生子女,且达到非常显著的差异水平。超自然力量这维度,非独生子女低于独生子女得分,但未达到显著差异,而在一体和异能维度得分上,独生子女得分低于非独生子女,但是差异不显著。

4.宗教因素归因的年级差异

对不同年级初中生在宗教经验得分上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在差异显著的前提下,使用Scheffe的方法进行事后比较。不同年级在宗教经验及各维度上的得分情况及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初中生宗教经验在超自然力量和异觉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在超自然力量维度上,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在异觉维度上,九年级>八年级>七年级。事后比较结果显示,在超自然力量和异觉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在超自然力量维度上,七年级>九年级;在异觉维度上,九年级>七年级。

5.宗教因素归因在宗教信仰状况下的差异

在宗教经验总体得分差异上,针对初中生不同宗教信仰状态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宗教信仰在宗教经验以及各维度上的得分情况及方差分析结果是: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初中学生宗教经验在总分、超自然力量和异觉维度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其中在总分上,说不清>是>否;在超自然力量维度上,是>说不清>否;在异觉维度上,说不清>否>是。初中生宗教经验在一体和异能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均为说不清>是>否。事后比较结果显示,在量表总分、一体和异能维度上,说不清宗教信仰的初中生高于没有宗教信仰的初中生,表明说不清宗教信仰的初中生比没有宗教信仰的初中生具有更多的宗教经验。

(三)攻击性行为的总体情况

1.攻击性行为的总体情况

对初中生攻击性行为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下:在反应性攻击行为维度上,得分最高,表明反应性攻击行为出现的概率较高(= 1.704),在主动性攻击行为维度的得分较低(=1.299),且低于总分平均分(=1.458),但大于1,有较微弱的出现概率。

(四)攻击性行为的人口统计学差异分析

1.初中生攻击性行为的性别差异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不同性别初中生的攻击性行为得分上进行检验,结果如下:初中男生攻击性行为平均分高于初中女生主动性攻击行为平均分,出现非常显著的差异,而反应性攻击行为维度,初中男女生虽有差异,但不显著。

2.攻击性行为的生源地差异

对不同生源地的初中生的攻击性行为得分上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下:城镇学生在反应性攻击行为、主动性攻击行为和攻击性行为总分上均高于农村学生,但差异不显著。

3.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宗教经验差异

在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初中生攻击性行为得分方面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下:独生子女在反应性攻击行为、主动性攻击行为平均分及攻击性行为总分的得分上均高于非独生子女,且主动性攻击行为维度上呈非常显著性差异(t=0.001**)。

4.攻击性行为的年级差异

对不同年级初中生在攻击性行为得分上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下: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初中生在攻击行为总分及主动性攻击行为得分上,表现为八年级>九年级>七年级,差异水平达到显著,且在主动性攻击行为维度上,达到非常显著水平。在反应性攻击行为维度上,也表现为八年级>九年级>七年级。

事后检验发现,在攻击行为总分和主动性攻击行为得分上,八年级的得分都最高,但未达到显著的年级差异。

5.攻击性行为在宗教信仰状况下的差异

在攻击性行为总体得分以及各维度差异上,对不同宗教信仰情况初中学生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下:不同宗教信仰的初中生在反应性攻击行为、主动性攻击行为和攻击行为总分上,虽都有差异,但差异不显著。在反应性攻击行为维度,说不清宗教信仰的初中生高于有宗教信仰的初中学生;在攻击性行为总分与主动性攻击行为维度上,有宗教信仰的初中生的得分最高。

(五)初中生宗教因素归因与攻击性行为的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

1.为了探讨攻击性行为与宗教因素的相关关系,把初中学生宗教经验五个维度以及总分和攻击性行为的两个维度以及总分实行皮尔逊(Pearson)双变量相关分析,其结果见表2。

表2 初中生宗教经验总分及因子分与攻击性行为总分及因子分的相关分析(N=679)Table 2 juniormiddle school students of religious experience total score and factor score points and aggressive behavior and related factors analysis(N=679)

从表2中知,初中生宗教经验总分和初中生攻击性行为总分两者呈现正相关(0.298**),说明初中生攻击性行为分数越高,宗教经验分数越高。初中生宗教经验的异象、超自然力量、异觉维度与初中生反应性攻击行为、主动性攻击行为、攻击行为总分之间,呈现正相关。在一体、异能维度上与反应性攻击行为和攻击行为总分上,也呈现正相关;在异能维度上与主动性攻击行为得分上,呈现正相关,在一体维度上与主动性攻击行为得分上的相关不显著。

2.为了进一步探讨初中生宗教因素归因与攻击性行为的关系,将初中生攻击性行为总分假设为预设变量,同时宗教因素归因假设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其结果见表3。

表3 初中生攻击性行为总分对宗教经验总分的预测作用(N=679)Table 3 aggressive behavior in juniormiddle school students score of religious experiencemeant the prediction function(N=679)

从表3可知,宗教经验总分能解释攻击性行为12.6%变异。说明了宗教经验对攻击性行为具有显著预测作用(p<0.01)。

为了进一步探究初中生宗教经验和攻击性行为两者间的内在关系,分别以攻击性行为的两个维度为预测变量,初中生宗教经验为因变量,运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其结果见表4。

表4 初中生攻击性行为各维度与宗教经验总分的预测作用(N=679)Table4 thepredictionofaggressivebehaviorin juniormiddleschool students differentdimensions,religiousexperiencetotalscore

从表4知,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在初中生攻击性行为的两个因子中,反应性攻击行为进入了多元回归方程,它解释宗教经验的变异量达到10.7%。

三、讨论

(一)初中生宗教因素归因总体情况及人口统计学差异分析

第一,本研究对初中生宗教经验总体水平及其各维度的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其结果是初中生宗教经验总体平均分为1.923,总体情况可说明,他们基本上发生过宗教经验,但发生宗教经验的次数不多。初中生的心理处于心理断乳期,他们一方面在心理上逐渐摆脱对父母长辈的依赖,另一方面他们对于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现象没有形成较为客观的认识,因此在此阶段容易受到外界影响产生宗教经验。

从初中生宗教经验的各个维度上看,得分最高的是一体。一体是指感觉万物皆为一个整体,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等。其次是异觉,即产生某种神秘的无法解释的感觉。异觉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宗教体验,如在黑夜中走的时候总感觉后面有东西跟着等。其中异象这一宗教因素最少。初中学生宗教经验发生多少的排序是一体>异觉>异能>超自然力量>异象。这也许是本研究中初中学生被试中大多数没有宗教信仰。

第二,初中生宗教经验总分在性别、年段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存在显著差异的有:不同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不同宗教信仰状况,且在不同宗教信仰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

第三,在性别上,从初中生宗教经验总分及各个维度来看,女生高于男生,但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这可能与女生比男生在这一时期更胆小,更听话的缘故,女生更易受父母长辈的宗教经验的影响。因此,女生比男生产生更多的宗教经验。

第四,在不同生源地上,城镇学生比农村学生有更多的宗教经验。这也许是因为农村青年大多数出门打工,许多宗教风俗与宗教行为无人来传承,城镇却更多地进行宗教活动和宗教行为。初中生在这一阶段还没有形成科学完整的价值观,更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城镇初中生有较多的宗教经验。从每个维度上看,初中生宗教经验中异象与超自然力量维度上得分存在显著的生源地差异。异象和超自然力量这两种宗教经验较为强烈,只有有宗教信仰的初中生在这两个维度上的得分比较高。

第五,初中生宗教经验总分及异象与异觉维度得分在是否独生子女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且异象、异觉维度差异达到非常显著。这可能是因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虽然面临着同样的青春期问题与有着同样的知识学习水平,但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和不同的人际关系氛围。因此,初中学生宗教经验在是否独生子女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第六,在年级上,初中生宗教经验超自然力量与异觉维度存在显著差异。超自然力量这个维度,七年级最高。这可能是七年级的学生由于知识水平不高,自我意识还未发展完全,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在异觉维度上,九年级最高。这可能是九年级学生受到升学的压力,封闭自己的内心,在遇到无法解释的现象时,体验到更多的宗教经验。

第七,在不同宗教信仰状况方面,有宗教信仰的初中学生比没有宗教信仰的初中学生有更多的宗教经验。说不清的初中生与有宗教信仰的初中生与无宗教信仰的初中生之间在宗教经验总分、超自然力量、异觉维度上,存在非常显著差异,在一体、异能维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异象这维度,差异不显著。这也许是因为不同宗教信仰的初中学生之间的状况差异较大,因此他们在这几个维度上存在明显差异。而在异象的宗教经验发生在特殊的环境下,会对不同宗教信仰的初中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异象维度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二)初中生攻击性行为总体情况及人口统计学差异分析

第一,本研究对初中生攻击行为总体状况及各维度进行了调查与分析。量表总均分为1.458,可以说明,总体上初中生有发生过攻击性行为,但是次数不多。从各维度上看,反应性攻击行为维度的均分为1.704,主动性攻击行为维度的均分为1.299。说明初中生发生反应性攻击行为的概率最高,而主动性攻击行为的概率最低。这与我们的预设结果相一致。初中生还未完全建立自己的价值观体系,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从而对其进行反应,产生应激行为(如:反应性攻击行为)。

第二,初中生攻击性行为总分在不同性别上表现非常显著的差异,女生得分低于男生。从各维度上知,主动性攻击行为有存在显著差异,反应性攻击行为的差异不显著,但女生得分都低于男生。此阶段的男生在体型和力量上都优于女生,且更易冲动和崇尚武力解决问题。因此,更具有攻击性。广大教育工作者对男生的攻击性行为应引起注意,并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对其进行疏导,以期男生将多余的精力使用在合理的宣泄方式上。

第三,在不同生源地上,初中生攻击性行为的总分及各维度均没有显著差异,但城镇学生得分均高于农村学生。这可能是因为城镇学生由于从小受到的教育和来自家庭的学习和各方面的压力高于农村学生,而农村学生的生活比城镇学生更平和些,生活压力小些。因此,城镇学生的得分高于农村学生。

第四,初中生攻击性行为总分在是否独生子女方面并没有显著的差异,但从每个维度上看。只有主动性攻击行为维度上,独生子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在日常表现中更易以自我为中心,别人没有满足自己的要求,更容易采取主动攻击行为来达到目的。

第五,在年级上,在攻击性行为总分上表现出显著差异,且八年级的学生得分最高。从各维度上看,主动性攻击行为维度表现出了显著的年级差异。这可能是因为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经受着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冲击,情绪比较难以控制,因而更具有攻击性。

第六,在是否有宗教信仰上,初中生攻击性行为在总分和各维度上差异不显著。在反应性攻击行为维度,说不清宗教信仰的初中生高于有宗教信仰的初中生。而在主动性攻击行为维度和攻击性行为总分上,有宗教信仰的初中生的得分最高。有宗教信仰的初中生更具有主见,期望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

(三)初中生宗教因素归因与攻击性行为的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

第一,本研究对初中生宗教因素归因和攻击性行为的关系进行研究,包括两者之间相关关系分析与回归关系分析。其结果是初中学生宗教经验总分数与初中学生攻击性行为总分数呈现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98,初中生宗教经验对攻击性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第二,研究结果显示,初中生宗教经验总分与初中生攻击性行为总分这两个变量之间呈现正相关(0.298)。这表明初中生发生宗教经验的事件越多,越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通过对学生的访谈,初中生对宗教信仰的了解大多停留在表面。而现在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个事件的发生来自各方面的看法都将随之而来。初中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有限,往往对一些负能量的宗教主义表示崇尚。因此有宗教信仰的初中生更易产生宗教冲突。

从初中生宗教经验和攻击性行为各个维度上看,初中生宗教经验各维度和攻击性行为总分之间有显著差异,其相关系数为0.125~0.340(p<0.01),且初中学生宗教经验各维度与攻击性行为各维度之间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

第三,研究结果显示,初中生攻击性行为总分对宗教经验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p<0.01),它能解释宗教经验12.6%变异。这表明,攻击性行为发生的次数越多,初中生产生宗教经验的概率就越高,反之,初中生产生宗教经验的概率就越低。

攻击性行为各维度中反应性攻击行为对初中生宗教经验总分有正向预测作用。它解释了宗教经验的变异量达到10.7%。这说明,初中生有更多的攻击性行为,就越容易产生宗教经验。这可能,攻击性行为让初中生感觉到无助而更需要宗教方面得到慰藉。

四、结语

本研究初中生宗教经验总分与初中生攻击性行为总分呈现非常显著低的正相关(0.298**),也就是说初中生攻击性行为分数越高,其宗教经验分数越高。攻击性行为总分以解释宗教经验12.6%变异,说明攻击性行为对宗教经验有显著预测作用(p<0.01)。对建瓯市四所中学的679名初中生进行检验,初中生宗教经验总分在不同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是否有宗教信仰上看,存在显著差异。初中生攻击性行为总分在性别、年级上看,存在显著差异。初中生年具有宗教经验,表现出性别、年龄、独子和地域的特点。

探讨初中生宗教经验归因与攻击性行为关系,主要揭示宗教经验的归因是产生宗教(信仰)行为的中介因素;揭示是哪些宗教经验,以及易感宗教经验者与校园骚乱行为密切相关,这是对青少年进行宗教经验归因干预研究的基础。对宗教经验的归因是宗教行为的调节变量,对宗教经验的归因是影响人们信教的主要原因,对宗教经验归因的干预影响人们宗教信仰行为的抉择。这是一项专业性强的教育工作,课题组计划通过实验,编制一套“初中生宗教经验归因”活动手册,帮助初中生选择正确的信仰。

开展初中生宗教经验归因的研究,探究易感宗教经验者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易感宗教经验者与(校园)骚乱行为的关系等等,对理解和预警民族冲突,化解种族骚乱,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方舒.青少年宗教经验与生活事件、心理韧性的关系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3:32-44.

[2]谢璐璐.听障生道德判断和攻击行为及其关系研究 [D].海口:海南师范大学,2014:26.

[3]付俊杰,罗峥,杨思亮.初中生反应性—主动性攻击问卷的修订[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199-202.

(责任编辑:陈 果)

The Attribution of Junior M idd le School Students’Religious Expericence and Their Aggressive Behaviors——A Case Study of Jian’ou city

ZENG Jianxing1,LIN Meiling2,SONG Xingchuan3
(1.Jian’ou Teachers Training School,Jian’ou 353100;2.Jian’ou Fang Dao Middle School,Jian’ou 353100; 3.School of Education,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 35007)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ttribuion of religious and their aggressive behaviors,this research makes a survey of 679middle students in four Middle School in Jian’ou city through questionnair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exists a significant pos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um of junior students’s religious experience and the aggressive behavior of junior studen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ggressive behavior take on a forecast effect on students’s religious experienc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exist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ources of students,or whether he/she is the one-child,or whether they posses the religious belief;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exist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rom the sum analysis of aggressive behaviors and different grades.It is good to try to dig out the attribution intervenes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junior students’s religious experience and the aggressive behavior of junior students.It’s helpful to try to dig out the attribution intervenes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junior students’s religious experience and the aggressive behavior of junior students.Thus it can help them choose the right believes.

juniormiddle school students;the attribution of religious;the aggressive behavior;intervenes;Jian’ou city

G446文献识别码:A

1674-2109(2017)04-0065-06

2016-4-23

201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少年宗教经验归因与宗教行为关系研究”(10BZJ027)。

曾建兴(1962-),男,汉族,副教授,主要从事教育心理学研究。

猜你喜欢

宗教信仰攻击行为攻击性
住院精神病人暴力攻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无线网络攻击行为的辨识研究
3-6岁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现状及对策
中小学生人际宽恕与攻击行为倾向的发展研究
——以六年级至初三为例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诱因及干预策略
留守高职生的控制欲、攻击性和焦虑、抑郁的关系调查研究
宗教信仰自由不是宗教信仰神圣
“爱”的另类表达,婴儿的攻击性行为
当代中青年宗教信仰问题一瞥——从上海M佛友QQ群调研谈起
《谷魂》与傣族的宗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