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生人际宽恕与攻击行为倾向的发展研究
——以六年级至初三为例

2020-11-18

教育观察 2020年35期
关键词:攻击行为人际总分

费 琳

(喀什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新疆喀什,844006)

一、研究背景

近几年,校园暴力事件逐渐被人们关注,中小学生在校发生了一些暴力行为,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极为不利。为了防止暴力事件一再发生,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基本都设置了预防校园暴力的内容。减少中小学生的攻击行为迫在眉睫。为何在发生摩擦时,有的学生能够平息怒火,有的学生却不依不饶,甚至动手将事情闹得越发不可收拾?近年来,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很多研究者致力于发现美好的生活从而研究积极心理学,宽恕也随之成为积极心理学的一个热门研究话题。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小学生人际宽恕与攻击行为倾向的发展特征。

李兆良认为,宽恕包括宽恕自己、宽恕他人与寻求宽恕三个层面。[1]本研究主要研究的是宽恕他人的层面,即一个人宽恕另一个人。有研究者认为,攻击行为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伤害意图或伤害动机,二是攻击行为后果,而伤害的意图可以引申为攻击倾向。[2]文艺为攻击行为倾向做出了操作性的定义,即青少年在生活中出现的使他人产生痛苦感受以宣泄自身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3]

Enright等人根据认知发展概念提出了宽恕发展的模型,即报复性宽恕、有条件或恢复原状的宽恕、期待性宽恕、合法要求的宽恕、社会和谐的宽恕和爱的宽恕。[4]这六种宽恕与科尔伯格的公正发展的阶段相对应。Enright等人认为,大部分青少年在六年级至初一会进入期待性宽恕,在这一阶段,学生的宽恕水平较高。王京玉的研究显示,不同年级的中小学生宽恕他人水平的得分差异较大,其中,宽恕他人水平得分最高的是六年级和初一的学生,宽恕他人水平得分最低的是三年级和初三的学生。[5]综合以上研究可以发现,六年级到初一是一个转折点,这也是本研究选取六年级到初三的学生作为人际宽恕与攻击行为倾向发展研究对象的一个依据。然而也有研究者持不同观点,如王薇等人的研究表明,青少年宽恕他人的倾向在青少年晚期和早期不一样,是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的。[6]

目前,国内外关于攻击行为发展的研究表明,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攻击行为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如Tremblay认为个体的身体攻击行为最早出现在婴儿时期,并且在整个学前期迅速上升,而后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小学生发生攻击行为的频率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并且大部分小学生较少表现出攻击行为。[7]还有研究发现,个体在青少年时期发生的攻击行为最多,在初中阶段达到顶峰,而在青春期以后个体的攻击水平会立马下降。[8]这些研究说明,初中阶段是学生攻击行为发生频率最高的时期,六年级至初三的攻击行为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普遍增加。但周晨曦认为,初一和初三学生发生攻击行为的概率较高,初二是关键期,发生攻击行为的概率较小。[9]本研究将从攻击行为倾向角度出发,研究六年级至初三学生的攻击行为倾向的发展状况。

关于人际宽恕与攻击行为倾向关系的研究较少,其中,梅亮的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宽恕与攻击行为倾向有中等程度的负相关,并且宽恕能较强地负向预测攻击行为。[10]因此,本研究将讨论人际宽恕与攻击行为倾向在六年级至初三的发展状况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发展状况。

二、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了一所小学和一所初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被试为六年级至初三的学生(年龄分布在11—18岁),尽量控制被试在年级和性别上的比例。一共发放400份问卷,回收400份问卷,在此基础上进行筛选,剔除无效问卷(比如问卷的答案有明显倾向性或过于敷衍的),最终得到可利用问卷349份,有效率为 87.25%。(表1)

表1 被试的基本信息

(二)研究工具

1.青少年宽恕倾向问卷

王薇等人编制的青少年宽恕倾向[6]问卷包含报复他人、宽恕他人、惩罚自己和宽恕自己四个维度的22 个条目。将报复他人和宽恕他人合并为人际宽恕,包含12个项目;将宽恕自己和惩罚自己合并为自我宽恕,包含10个项目。采用6 点评分方式,要求被试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对自己进行评价,1分表示完全不符合,6分表示完全符合。借助SPSS 23.0分析得出青少年宽恕倾向问卷的Cronbach’s ɑ系数为0.8,并且各分量表的α系数基本在 0.7以上,表明该问卷具有很好的信效度。

2.中国修订版攻击性问卷

中国修订版攻击性问卷包含34道题,并采用5点计分法记分,1 分表示完全不符合,5 分表示完全符合。在计算结果时,第19题运用反向记分方式,分数越高表示攻击性越强。该量表包括了身体攻击、言语攻击、间接攻击、愤怒和敌意五个维度。借助SPSS 23.0分析得出中国修订版攻击性问卷的 Cronbach’s ɑ系数为0.863,说明该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

(三)施测过程

利用班会课或者活动课的时间,研究者以班级为单位展开不记名施测,其中,施测过程中所有班级的指导语是统一的,并且要求被试根据题项的要求选择适合自己的题项。在问卷完成后统一回收。

(四)数据处理

运用SPSS 23.0对问卷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人际宽恕与攻击行为倾向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

将男生、女生作为一个分组变量,对六年级至初三的学生做人际宽恕、攻击行为倾向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2。

表2 人际宽恕、攻击行为倾向的性别差异

由表2可知,人际宽恕在性别上的差异不显著,男生的人际宽恕分数稍高于女生。在总体的攻击行为倾向上,男女生没有显著差异。在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维度上,男女差异显著(p<0.05),男生的攻击行为倾向总分高于女生,其中,除了愤怒维度,其余的维度得分都是男生高于女生。

(二)年级的差异分析

将四个年级作为分组变量,对六年级至初三的学生的人际宽恕与攻击行为倾向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人际宽恕、攻击行为倾向在年级变量上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由表4可知,人际宽恕与年级差异显著(p<0.05),攻击行为倾向在年级上不显著。

表4 人际宽恕在年级上的事后多重比较

进一步事后比较发现,在人际宽恕上,六年级与初三差异显著(p<0.05),初一与初三差异显著(p<0.05),初二与初三差异显著(p<0.05)。

(三)人际宽恕与攻击行为倾向关系的发展状况

通过人际宽恕与攻击行为倾向的相关系数得出人际宽恕与攻击行为倾向关系在六年级至初三的发展情况,如表5所示。

表5 不同年级的人际宽恕与攻击行为倾向相关

由表5可知,人际宽恕与攻击行为倾向在六年级到初三这个阶段呈负相关(p<0.01)。六年级的人际宽恕与攻击行为倾向的相关系数要高于初一至初三的,初一的相关系数最低。人际宽恕与攻击行为倾向的相关系数总体呈下降趋势。

四、分析与讨论

(一)人际宽恕与攻击行为倾向的年级差异分析与讨论

1.人际宽恕的年级差异

在本研究中,人际宽恕在年级变量上差异显著,从得分情况发现,六年级与初一学生的人际宽恕显著高于初三。这与王京玉[5]的研究结果一致。这一结果与本研究的预估结果一致:六年级与初一的学生处于表面宽恕阶段,因而分数显著高于初三学生。本研究的得分在总体上与王薇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人际宽恕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但初二学生的人际宽恕水平有所上升,所以认为初二也是一个关键时期。初三学生的人际宽恕得分最低,可能是因为初三学生面临升学等压力,压力导致他们很容易放大一些小摩擦或小争执,同时由于他们还不具备良好的解决摩擦或争执的能力,便会“小事化大”,较难宽恕他人。初二学生的人际宽恕得分较高,可能是因为相较于初一学生,初二学生适应了初中生活,同时相较于初三学生,初二学生的学业压力较小。

2.攻击行为倾向的年级差异

在本研究中,虽然攻击行为倾向总分在年级上差异不显著,但是在事后比较中发现,六年级学生的攻击行为倾向总分与初三学生有差异。这与预想的结果一致,六年级确实是一个关键期。进一步比较发现,六年级学生的攻击行为倾向的总分显著低于初一至初三年级的学生,初三年级学生的攻击行为倾向总分最高。虽然攻击行为倾向总分在年级上差异不显著,但是,攻击行为倾向总分在总趋势上呈上涨趋势,在初二下跌,这与周晨曦[9]所得到的结果一致,初二也是一个关键期。初三学生的攻击行为倾向总分是六年级至初三这一阶段中得分最高的,在这一时期,生理的发育与心理的成熟之间产生的矛盾以及升学的压力等,使初三学生的不良情绪和行为不容易受到控制,从而导致了初三学生产生更多诸如攻击行为的特有问题。六年级学生的攻击行为倾向总分最低,这与罗贻雪的研究一直,她发现小学生与初中生的攻击行为得分差异较明显,认为中小学生的攻击行为的发生频率随着年级的升高而提高。[11]

(二)人际宽恕与攻击行为倾向的关系发展

本研究发现,六年级到初三学生的人际宽恕与攻击行为倾向的关系在年级上没有明显差异,两者之间呈负相关且相关程度不一致。进一步分析发现,六年级学生的人际宽恕与攻击行为倾向的相关系数较大,初中阶段学生的相关系数降低,并且初一学生的相关系数最低。但是,初一学生的人际宽恕得分显著高于初二、初三学生的得分,可初一学生的相关系数最低。查阅文献可知,还有别的因素影响学生的攻击行为倾向。比如,胡艳霞在初中生的愤怒沉思、宽恕与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中发现,愤怒沉思会通过抑制宽恕而增加攻击行为的发生。[12]这说明宽恕与攻击行为的关系还受到愤怒沉思的影响。由此可见,初中阶段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学生的攻击行为倾向,人际宽恕只是一部分。

五、结论

第一,在人际宽恕方面,六年级学生比初三学生的人际宽恕要高,在攻击行为倾向方面,六年级学生比初三学生发生的攻击行为要少。第二,人际宽恕与攻击行为倾向始终呈负相关。第三,六年级与初二是人际宽恕与攻击行为倾向发展的关键期。

猜你喜欢

攻击行为人际总分
住院精神病人暴力攻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无线网络攻击行为的辨识研究
搞好人际『弱』关系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民生新闻采访中的人际互动心理
高职生共情、宽恕、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