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导致ABO血型系统抗原减弱的临床分析

2017-06-09张爽郝一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B型血型抗原

张爽,郝一文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输血科,沈阳110001)

4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导致ABO血型系统抗原减弱的临床分析

张爽,郝一文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输血科,沈阳110001)

Analysis of Four Cases of Acute Monocytic Leukemia with ABO Blood Type Antigen Weakness and Deficiency

回顾总结4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红细胞ABO血型抗原减弱或缺失的实验室检测及临床输血情况,为输血前避免弱血型抗原的漏检及错误定型提供检测方法建议。结果同时提示,ABO血型抗原的暂时性减弱与疾病进展期有关。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BO血型系统;抗原减弱;抗原缺失

ABO血型基因位于人类9号染色体,ABO血型系统抗原表达由A基因、B基因、O基因3个等位基因控制[1]。正常情况下人类ABO血型抗原表达稳定,但在某些恶性血液病及肿瘤等病理情况下,A或B血型抗原可能部分缺失或表达减弱,随着疾病的缓解,抗原表达可以恢复正常[2]。本文对在我院就诊的4例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M5,AML-M5)患者ABO血型抗原减弱或缺失的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3年12月至2016年10月间我院急诊和住院诊断为白血病的患者11 147例,输血前血型鉴定中发现AML-M5患者(74例)中发生ABO血型系统抗原减弱3例、缺失1例。

患者1,男,46岁,乏力气短1个月,于2015年12月4日入院。体检:贫血貌,周身皮肤黏膜无出血点及瘀斑,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外周血:血红蛋白57 g/L,红细胞1.79×1012/L,白细胞185.78×109/L,血小板4×109/L,骨髓检查后确诊为AML-M5。患者在我院检验科初检血型为O型,输血科复检血型为A型,存在A抗原减弱的情况,输注A型滤白悬浮红细胞5.5 U,输注A型滤白单采血小板6治疗量,无输血不良反应。

患者2,男,55岁,面色发红2个月余,加重1个月,于2016年9月18日入院。体检:无贫血貌,周身皮肤黏膜无出血点及瘀斑,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外周血:血红蛋白177 g/L,红细胞7.04×1012/L,白细胞0.74×109/L,血小板5×109/L,骨髓检查后确诊为AMLM5伴真性红细胞增多。患者在我院检验科初检血型为O型,输血科复检血型为A型,存在A抗原减弱的情况,输注A型滤白单采血小板3治疗量,无输血不良反应。

患者3,女,48岁,腹痛伴发热10 d,于2013年12月9日入院。体检: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无出血点及瘀斑,眼睑结膜苍白,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肝脾肋下未触及。外周血:血红蛋白48 g/L,红细胞1.37×1012/L,白细胞82.06×109/L,血小板122×109/L,骨髓检查后确诊为AML-M5。患者在我院检验科初检血型为O型,输血科复检血型为B型,存在B抗原减弱的情况,输注B型滤白悬浮红细胞6 U,输注B型滤白单采血小板1治疗量,无输血不良反应。

患者4,女,60岁,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0余年,复治,于2016年3月22日入院。体检:贫血貌,全身皮肤黏膜无出血点及瘀斑,眼睑结膜苍白,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肝脾肋下未触及。外周血:血红蛋白126 g/L,红细胞4.09×1012/L,白细胞11.58× 109/L,血小板333×109/L。本次入院骨髓检查确诊为AML-M5。既往血型为B型,本次入院复检血型正定型为O型,反定型为B型,吸收放散试验证实患者红细胞上有B抗原,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最后血型鉴定为B型,输注B型滤白悬浮红细胞2 U,输注B型滤白单采血小板4治疗量,无输血不良反应。

1.2 血型血清学检查

1.2.1 试剂:试管法ABO血型正定型试验所用单克隆抗A、抗B试剂为北京金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试管法ABO血型反定型试验所用ABO试剂红细胞为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产品;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所用抗IgG+C3d、抗IgG、抗C3d为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产品;不规则抗体筛检试验所用抗体筛选红细胞为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产品;微柱凝胶法ABO血型鉴定试验所用DG Gel ABO-CDE卡及不规则抗体筛检试验所用DG Gel Coombs卡均为西班牙Grifols公司产品;吸收放散试验所用二磷酸氯喹放散液为长春博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产品。

1.2.2 方法:ABO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吸收放散试验均按标准操作规程和试剂说明书进行操作。

2 结果

2.1 ABO/RhD血型鉴定

2.1.1 微柱凝胶法检测:患者1及患者3红细胞ABO血型正定型与抗A标准血清出现微弱凝集,患者2及患者4正定型未与抗血清出现凝集。试验结果出现了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的情况。见表1。

2.1.2 盐水介质试管法检测:利用试管盐水介质,增加抗AB、抗H、A2细胞以鉴别弱抗原及亚型,结果显示,4例患者的红细胞与抗AB、A2细胞都没有出现凝集反应,与抗H没有出现强凝集。结合患者的临床诊断及试验结果,排除了患者是ABO血型亚型的情况。见表2。

表1 微柱凝胶法ABO血型鉴定结果

表2 室温试管法ABO血型鉴定结果

2.1.3 增加抗原量的试管盐水介质4℃孵育法检测:正定型各试管中患者3%~5%红细胞悬液与标准抗血清的比例由常规的1∶2增加至1∶1,正、反定型实验管4℃孵育15 min,结果显示,增加红细胞数量及低温孵育,4例患者与抗A或抗B出现弱凝集。4℃是ABO血型鉴定抗原抗体反应的最适反应温度,因此采用本方法检测4例患者ABO血型正定型试验与盐水介质试管法检测方法相比较,出现了凝集强度增强。见表3。

2.2 吸收放散试验

结果显示,患者1和患者2既能吸收抗A也能放散抗A,证实患者红细胞上有A抗原;患者3和患者4既能吸收抗B也能放散抗B,证实患者红细胞上有B抗原。

表3 试管4℃孵育法ABO血型鉴定结果

2.3 不规则抗体筛检试验

4例患者试验结果均为阴性,证实患者血清未筛检出不规则抗体。

2.4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4例患者多特异性(IgG及C3d)及单特异性(IgG或C3d)直抗试验结果均为阴性,证实患者红细胞未被不完全抗体致敏。

2.5 患者恢复期微柱凝胶法血型鉴定

患者3未进行恢复期微柱凝胶法血型鉴定。其余3例患者在恢复期,其红细胞与相应抗血清出现3+~4+正常强度的凝集,3例恢复期进行回访患者的红细胞表面ABO血型系统抗原表达增强。见表4。

表4 患者恢复期微柱凝胶法血型鉴定结果

3 讨论

目前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致血型抗原减弱或缺失的确切机制尚未明确,主要可分为抗原生成抑制、病毒致癌基因干扰、糖基转移酶紊乱3种学说[3]。抗原生成抑制学说认为:白血病患者尤其是急性期时,白细胞呈现病理性增生,而红细胞生成减少、成熟度降低、形态异常,使红细胞血型抗原的生成受到抑制。病毒致癌基因干扰学说认为:c-abl基因与ABO血型基因都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q34位点。c-abl基因可以干扰ABO血型基因位点,使红细胞表面血型抗原的表达减弱[4]。而糖基转移酶紊乱学说认为:急性白血病会引起糖基转移酶(H-转移酶)缺乏或合成受抑制,使血型物质产生过程发生障碍[5]。本文4例患者在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期都出现了血型抗原减弱或缺失的情况,根据随访结果,3例患者在疾病缓解期血型抗原的表达逐渐恢复,1例未进行血型复检。不论是哪种机制造成的血型抗原减弱或消失,这种改变是暂时的,并非血型遗传学上的改变。当通过治疗疾病状态得到缓解,减弱或消失的血型抗原会逐渐恢复正常,而当疾病再次加重时,患者又可能出现血型抗原减弱或缺失的现象。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输血前ABO血型鉴定正反型不符时,应首先考虑是否有疾病本身所致ABO血型中的A/B抗原减弱。由于ABO血型抗原是通过与IgM血型抗体的凝集实验来检出,所以4℃低温孵育有助于增强凝集反应,有助于弱抗原的检出。另外,适当增加弱抗原的量,如本文中将携带弱抗原的红细胞悬液与抗血清的比例由原来的1∶2增加至1∶1,并于4℃进行孵育会使凝集反应进一步增强。但要注意的是,低温孵育需要增加O细胞或自身细胞对照,因为人体血清中可能会存在天然冷抗体,低温下会与各种ABO血型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而导致实验管出现假阳性。因此,低温检测弱抗原,检测管需强于对照管至少1个等级的凝集强度才认为是凝集阳性。对于包括弱抗原在内的一些疑难血型的鉴定,必要时还可以采用吸收放散试验、唾液型物质检测、意外抗体的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等试验方法来进行血型的确认[6]。另外,在血型血清学实验中,由于血型抗原减弱与ABO亚型的反应结果有时类似,很难区分,所以需要注意反定型中是否有亚型的意外抗体出现、与同型红细胞比较,患者红细胞是否与抗H、抗AB等有增强的凝集反应。必要时进行家族遗传学调查、ABO血型基因检测等加以鉴别及确认。本文4例患者反定型中均未发现意外抗体,与抗H、抗AB也未见较同型红细胞增强的凝集反应,考虑患者是白血病急性期,排除ABO亚型。

本文4例患者在疾病进展的急性期ABO血型抗原减弱,通过治疗后,在恢复期其减弱的抗原强度又恢复至正常。此外,国内已有文献[7-8]报道,在治疗过程中追踪观察,减弱的ABO血型抗原逐渐增强。由此可见,ABO血型抗原强度也可以作为疾病进展情况的一个参考依据。此外,临床资料的调查也很必要,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急性期、缓解期以及临床治疗来调整实验的反应条件,有利于更快、更加准确地进行分析及确认血型。在紧急情况下,如果ABO血型鉴定困难,可以选择输注O型洗涤红细胞,但当血型确定后,应选择ABO同型血液制品进行输注[9]。

[1]陈江,逯心敏,郭渝,等.羊水ABH血型物质测定与ABO血型基因分型[J].重庆医学,2014,43(11):1302-1303.DOI:10.3969/j. issn.1671-8348.2014.11.008.

[2]侯瑞琴,杨洪燕,苗天红,等.422例ABO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J].中国输血杂志,2016,29(5):509-511.DOI:10.13303/j.cjbt.issn.1004-549x.2016.05.020.

[3]王金慧,陈麟凤.急性髓系白血病致A抗原减弱1例[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5,22(11):1191-1192.DOI:10.11748/bjmy. issn.1006-1703.2015.11.033.

[4]叶星晨,张帆,顾玉微,等.ABO血型基因分型在白血病患儿疑难血型鉴定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2015,30(10):993-997.DOI:10.3969/j.issn.1673-8640.2015.10.007.

[5]周雪丽,阎石,陆荣,等.血液病患者ABO血型抗原减弱及其输血对策[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7,9(4):325-327.DOI:10.3969/ j.issn.1671-2587.2007.04.013.

[6]临床输血规范流程协作组.红细胞ABO疑难血型检测分析与记录流程[J].中国输血杂志,2014,27(2):127-129.DOI:10.13303/ j.cjbt.issn.1004-549x.2014.02.006.

[7]李志强,陈卫宾,徐文皓,等.急性白血病分型与红细胞ABO血型抗原强度相关性分析[J].临床荟萃,1999,14(19):893-894. DOI:10.3969/j.issn.1004-583X.1999.19.032.

[8]闫石,孙福军,王薇,等.白血病患者抗原减弱1例[J].中国输血杂志,2001,14(1):34.DOI:10.3969/j.issn.1004-549X.2001.01. 023.

[9]李志强.重视部分恶性血液病血型血清学检查异常特征[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12):912-913.DOI:10.13303/j.cjbt.issn. 1004-549x.2008.12.040.

(编辑 陈姜)

R457.1

A

0258-4646(2017)06-0569-03

10.12007/j.issn.0258-4646.2017.06.021

张爽(1988-),女,技师,本科.

郝一文,E-mail:hyw82666@163.com

2016-12-20

网络出版时间:

猜你喜欢

B型血型抗原
血型也会改变
负载抗原DC联合CIK对肝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
你是Rh(-)血型的准妈妈吗
5 种大肠杆菌O 抗原定型血清的制备
验 血
关于血型问题的释疑
临床表现为心悸的预激综合征B型心电图1例
APOBEC-3F和APOBEC-3G与乙肝核心抗原的相互作用研究
4种血型对对碰
血型测试趣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