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2017-06-08彭湘玲
彭湘玲
语文教学离不开阅读教学,阅读是以理解文字符号意义为中心的一项思维活动,思维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核心。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就显得特别重要了,而课堂提问就是常用的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宋代学者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出色的提问能引导学生去探索所要达到目标的途径,获得知识和智慧,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但是,提问的作用能否得到发挥,取决于教师如何驾驭课堂提问。
一、课堂提问要讲究合理性
学问,学问,边学边问。教师要向学生提问,首先要提高教师自身的能力。好的教师不仅要问,而且要会问、善问、巧问。问得好与否,则取决于教师本人对所教内容的理解,体会得是否深刻。体会得深,就能找到具体而又重要的問题,否则,则会无关痛痒,甚至不着边际,缺乏启发性。可见,教师课前应深入细致地钻研文本,积极而认真地“磨刀”。同时,课堂提问应具有合理性,不能滥问,无疑而问,往往收不到好的效果。提问时,切忌设计那种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问题,像什么“好不好”“是不是”之类。如,教学《孔乙己》时,在引导学生分析孔乙己的外貌动作语言后,问一句:“孔乙己处于这种境地是他自身原因造成的吗?”学生通过钻研教材,很快就会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深钻教材,启迪学生的思维。因此,合理地设计课堂提问,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勤于思考和探讨,进而增长学生解决问题的本领。
二、课堂提问要讲究启发性
在阅读教学中,问得多并不一定教学效果好,“满堂问”不等于启发式。因此,课堂提问要摒弃一切无助于学生思维、无助于学生能力培养的提问,设计的问题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就“够得着”。这时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善问,使问题具有启发性。如,教学《散步》时,教师可这样设问:这篇课文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不难发现,文章景物美,言辞美,情调也极美,再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结构美、哲理美。这样,学生通过认真钻研教材,很快就能领略到《散步》蕴涵的诗情画意,比教师滔滔不绝地去灌输最后却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强多了。
三、课堂提问要注意延展性
课堂教学的容量是有限的,不可能解决存在于每个学生心中的一切疑问和难点。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在学完课文后提出一两个自己还不理解或未能完全理解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进行自己的推想,然后再求教于教师,这种做法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质疑的习惯,并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自己推想答案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这一步,课堂教学就很自然地延伸到了课后,使每一个想提问的学生都有提出自己疑问的机会,并且也都有可能得到教师较为具体的指点,这种做法有利于深入贯彻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原则。
总之,课堂提问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一环。教师只有心中有数,问得实,问得深,问得巧,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获得巨大的延伸,进而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