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的阅读充满个性化

2017-06-08郭爱香朱洪军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7年22期
关键词:熏陶朗读课文读后感

郭爱香 朱洪军

这一学期背诵的古诗文很多,每到上课前,学生就开始朗诵起来,我很高兴学生能积极朗诵,朗诵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这有助于培养语感。

一、首先要营造宽松的教學环境,营造民主、自由、平等的学习氛围

构建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自由、平等的学习氛围。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大胆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进而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悟,表达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

二、阅读中教师要做好指导

1.让学生在想象中阅读

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老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与语言文字进行碰撞,能够在头脑中再现画面,享受审美的乐趣,受到情感的熏陶。

如学《滕王阁序并诗》时,文章第二段写了在滕王阁上看到的美丽景色,要求学生在读时,根据文字进行想象,再现美丽的画面,如果想不出,可以看看我们的弥河景色。“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云霄雨,彩彻区明”等句子描绘了多美的风景。我们背诵是欣赏美景,培养美感,而不是机械死记硬背。

2.让学生尝试根据自己的感受朗诵课文

很多时候,我们喜欢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是我们能不能尝试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呢?学生的理解力、朗读水平、感悟能力、感悟角度都不同,我们要尊重学生的朗读,认真听取他们各不相同的朗读及这样朗读的原因,这样才能读的深入,读出味道。

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应该是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我们诵读的诗文也应是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而非死记硬背。

三、开展课外大阅读

课上的阅读有时脱离学生情感体验和现实人生,是应试技能的训练。一篇篇美不胜收的文章被分析得支离破碎,甚至被拆卸成枯燥的字词句的文字游戏。而课外阅读呈现开放式、对话式、个性化的状态,突破了原有阅读教学的封闭状态,为学生营造一种动态、自由、主动、多元的阅读氛围。

1.阅读应摒弃功利,注重积累。

阅读实践类似农民种地,但求耕耘,少问收获。应该说,阅读与做其他事情一样都需要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目前对学生阅读教学来说,不应是“深挖洞”,更应是“广积粮”,阅读量不够,感性认识不足,哪来理性的飞跃。同时,阅读之后不安排训练题,让学生们能够以一种毫无功利的心态去阅读,领会其中最直接、最单纯的内容,形成自己的个性感悟。

2.每周两节课学生自由阅读,班级读同一本书。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开展大阅读。

3.开展撰写读后感和读书交流活动。

与学生一起阅读、探讨和交流,营造互动式、对话式的氛围,让学生各抒己见,对优秀读后感印发展览。为学生个性化阅读感受提供展示的舞台。

让阅读成为学生个性化行为,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构建精神世界和心灵家园,为未来的人生打好扎实的精神底色,而不应是机械被动地应付。

猜你喜欢

熏陶朗读课文读后感
艺术熏陶
如此熏陶
如何写读后感
《青铜葵花》选段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读后感”等十七则
《水滴的旅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简析
调节课堂气氛策略探讨
花糕,我爱摆弄
重视隐性德育关注心灵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