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控烟,关乎个人,更关乎社会

2017-06-07李枫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17年2期
关键词:吸烟者戒烟烟草

文:李枫

·科普窗·

控烟,关乎个人,更关乎社会

文:李枫

关于控烟,关注从没间断

吸烟已成为当今世界性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控烟”不仅是医学问题,更是社会问题。自上世纪初,控烟就成为公共卫生的重大挑战,更是一贯列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主要任务和奋斗目标。消除吸烟危害是世界性趋势和历史性潮流。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烟草有2个重要观点:①吸烟是21世纪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最大杀手,再怎么强调也不过分;②吸烟又是最可以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进行有效干预的不良行为。

自1970年以来,世界卫生大会已通过16个烟草或健康决议,鼓励成员国实施综合性国家控烟政策。WHO将1988年4月7日这一WHO成立40周年纪念日作为第一个“世界无烟日”(现将每年一度的无烟日定为5月31日),这是WHO首次表明这一全球性的战略行动。

世界卫生组织历届的主题如表1。这些精选的主题至今仍可作为开展控烟工作的最精辟的项目名称。

表1 世界无烟日历年主题

烟草对社会的影响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为企图从烟税获取可观的收入,盲目地发展烟草生产和扩大烟草市场,其结果是除了直接损害健康外,还毁坏农业土地和森林资源,滥用杀虫剂和除草剂造成环境污染,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WHO报道,发展中国家生产的烟草占全球总量的73%,其占用的农田可生产供10亿人口的粮食。每年为熏制烟草要砍伐12%的树林,造成洪水泛滥、水土流失。全球所有火灾中,至少1/4是由吸烟引起的。美国报道,每年死于吸烟的人(超额死亡率)高达35万名,相当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朝鲜和越南战争死亡人数的总和。每年花费在与吸烟有关的费用平均为 460亿美元,平均每人负担100美元,成人为1,000美元。

烟草对健康的影响

烟草危害健康的物质基础是指纸烟烟雾包含的 4,000多种已知化学物质,它们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包括:①对呼吸黏膜产生刺激,如醛类、氮氧化合物、烯烃类;②对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如腈类、胺类、重金属元素;③使人体产生成瘾作用,如尼古丁等生物碱;④对人体具有致癌作用,如多环芳烃的苯并芘,以及镉、二甲基亚硝胺、β-萘胺等;⑤对人体具有促癌作用,如酚类化合物;⑥使红细胞失去荷氧能力,如一氧化碳。

医学上最强调的是吸烟和肺癌的关系。国内外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吸烟者患肺癌是不吸烟者的8~12倍。吸烟量越大,得肺癌的危险性越高。每天吸1~9支者,他们得肺癌的危险性是不吸烟者的3~15倍;每天吸40支以上者则是不吸烟者的 19~30倍。笔者曾参加WHO专家的培训班,专家讲解到,这相当于前瞻性研究中,对100个吸烟者进行为期10、20、30年的跟踪,最后至少有12个人得了肺癌,即吸烟致肺癌的发病率是1.2万/10万(一般来说,一种肿瘤的发病率达到十万分之几百,就已经是非常高发的肿瘤了)。在回顾性研究中,调查100个肺癌病人,结果发现其中90个是吸烟的。这样浅显易懂的解释,使听者都非常震撼。

戒烟的好处

戒烟能有效地减少发生与吸烟相关疾病的危险性。医学研究证明,任何时候戒烟都不晚,而且其健康效应往往立竿见影。

现场实验可证实:

戒烟20分钟后,随着身体里尼古丁含量的降低,全身的循环系统得到改善,心跳次数和收缩压略有下降;戒烟 8小时后,血液中的含氧量达到不吸烟时的水平,同时体内一氧化碳的含量减少到一半;戒烟24小时后,体内残留的一氧化碳消失殆尽,肺部开始清除粘液和其他令人讨厌的吸烟残留物;戒烟48小时后,尼古丁全部消除,你会感觉你的味觉和嗅觉开始得到改善;戒烟72小时后,呼吸变得更加轻松,同时,你会发现整体精神状态有所改善;戒烟3~9个月后,任何呼吸问题都得到了改善,而且肺部的效率增加了10%;戒烟1年后,生殖能力增加了1/3;戒烟5年后,患心脏病的风险下降到了吸烟前的一半,而患中风的危险与不吸烟者相当;戒烟10年后,患肺癌的概率达到了正常人的一半;戒烟15年后,患心脏病的危险与从不吸烟的人相同;如果你在35岁前戒烟成功,预期寿命将和正常人一样。总之,戒烟不仅可以减少慢性疾病,促进健康,且可节约开支,消除异味,融洽人际关系。

戒烟后应注意的问题

戒烟后再度吸烟是十分常见的。据调查,在不吸烟 6个月内有 75%~80%的人再度吸烟,戒烟1年后仍有高达 40%的复发率。预防复发首先要认识到导致早期复发的原因,把以往复发作为学习的经验而不认为是失败;确认造成吸烟的高危状况,制定短期和长期的行为改变计划;制定长期预防复发的计划;探索是否有某种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助于降低吸烟的高危情况,如:减少饮酒、加强锻炼、控制体重、心理调适以减少精神压力等。

控烟的健康促进

无论是医学家还是社会学家都有个共识,认为人类世界经历过 3次卫生革命,每次卫生革命的对象和策略都不同。第一次卫生革命的对象主要是急性病,如传染病、寄生虫病等,所采用的控制策略可以用医学和生物学的手段,如:预防免疫、对传染源进行消毒、隔离、杀灭等。第二次卫生革命的对象是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寿命的延长,疾病谱开始以慢性病为主,如心血管病、肿瘤、代谢性疾病等等。这些是无法用医学和生物学方法根治的,所采用的控制策略以建立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来控制慢性病。第三次卫生革命的对象则完全跳出了病的范畴(既不是针对急性病,也不是慢性病),而是为了人生的2个最终目标:健康寿命长、生活质量高(此处暂撇开政治制度不谈),所采用的控制策略以健康管理、健康共治、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主了。在烟草的健康促进上,其实也是经历着类似的过程。在上世纪初,刚认识到烟草的危害时,主要围绕着宣传烟草中的各种有害物质对健康的危害,从防病治病的角度开展卫生宣传。到上世纪70年代开始,认识到光靠知识的宣传是不够的,要注重行为改变和行为干预,要通过健康教育降低吸烟率,减少吸烟量。上世纪90年代,更进一步认识到光靠个人行为的改变也是不够的,还要营造一个好的行为及可持续性发展的环境,所以更注重于健康促进,注重于健康政策、环境和生态学的支持。

控烟所面临的困境

这几十年来,对于烟草和健康方面的科研论文已经车载斗量、浩瀚如海。笔者觉得,当今很多人其实已经不是缺少知识和技能,而主要是陷入在“知而不信、信而不行”的误区中。他们不知道慢性病的特点与急性病不一样。急性病主要是“一因一果”,而慢性病的特点是16个字“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互为因果”,所以要做好控制烟草对健康的危害,必须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要打破许多错误的认识,以下列举几个常见的怪圈:

①有些人对控烟的健康教育听不进,还振振有词地说,“某某某,吸了一辈子的烟,照样红光满面、身体很好。”不能否认有这样个别的现象存在,但是他没有想到,这样的人如果不吸烟,身体还会更好。而且,也可能这个人仅仅只有吸烟这一个坏习惯,但在饮食、运动、心理、遗传等其他方面要比常人得多。有些人认为,吸烟引起肺癌,可能只发生在别人身上,自己不会这么倒霉。但往往坏事恰恰发生在这种心怀侥幸的人身上。

②有些人觉得,既然吸烟那么危害,国家为什么不像禁黄赌毒那样,颁布法律,明令禁止种植、生产、加工、销售和使用。我们当然也希望能够达到这样的程度,但是限于各种历史和经济的原因,比如有些地方的人们靠此营生,一下子改种其他作物还不能适应,得有一个过程。所以,现在更强调健康要靠自我管理,个人选择行为方式的重要性,其核心就是以个人或自我为核心的卫生保健活动。个人具有自我保健知识和行为,给自身健康带来的好处,远远超过靠医生和护士对你提供服务带来的好处要多得多。这也就是WHO一直强调的,每个人健康的金钥匙最主要是掌握在自己手上。

③有些经济学家和烟草公司一唱一和,说烟草也不是一无是处。烟草利税历来是我国的主要税收,根据统计局的年报,烟草税收要占到国家总税收的 1/10。于是,我国流行病学家做过很大样本的卫生经济学调查,结论是我国烟草行业每年的税利贡献与烟草危害健康后造成的经济损失的比较,完全是得不偿失的。如1989年,烟草利税 240亿元,而同年因吸烟导致的健康方面的损失达279.67亿元;1993年,我国烟草税收为410亿元,同年我国因吸烟导致疾病、劳动力损失、死亡总经济损失达 650亿元。美国报道,1984年,美国烟草总销售额为287亿美元,但与烟草有关的疾病和死亡造成的损失却高达537亿,相当于烟草税收入的5.8倍。然而,经济学家却反驳,根据医学家的调查,吸烟者如英年早逝,死于退休前,或因健康问题,退休后不久就因寿命缩短而死亡,这样总体上也减少了国家养老金的消耗。而且,很多烟民生病后的医疗费用是其自费负担的,不会增加国家经济负担。这些问题暂时难以完全理清,但政府部门和广大群众千万不可掉入这种“诡辩”的说辞中去。

④随着控烟工作力度的加强,烟草行业对控烟工作的干扰和破坏力度也在增加。因而,近几年WHO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更强调“警惕烟草业干扰控烟”,口号是“生命与烟草的对抗”。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曾在世界“烟草或健康”大会上说:“烟草行业已经变换面孔和策略。这匹狼不再披着羊皮,它已张开血盆大口。旨在破坏控烟活动,颠覆WHO《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伎俩不再遮遮掩掩,也不再披上所谓‘企业社会责任’的外衣”。所以,国内这几年围绕烟草研究人员当选工程院院士、中式卷烟技术参与国家科技奖评选等事件也发生了非常激烈的争论。专家呼吁,尽快实行烟草专卖局与烟草公司政企分开;必须在烟盒包装上印刷明确、清晰的图形式健康警语。有烟草行业人士居然认为,因为有烟草行业的存在,所以公卫医师可以有很多事做,可以据此写出很多论文,以及晋升职称。这完全是对控烟工作者的侮辱,没有了烟草的危害,更多的人财物可以投入到其他重要的公共卫生服务中去,使人们的健康寿命和生活质量得到更大的提高。

种种控烟工作中的怪圈和干扰举不胜举、不一而足,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克服各种困难。

控烟策略

在综合性国家控烟规划和政策中,首先要求政府把制定法规置于优先位置。实践证明,控烟工作是极其复杂和艰巨的工作,仅有健康教育而没有政策支持是难以奏效的。反之,只有政策而没有健康教育,政策也难以贯彻。控烟的干预措施必须从群体出发而不是从单个吸烟者的角度考虑。在执行控烟措施中应特别强调加强组织领导和多部门的合作。控烟的目标不仅在于创建“无烟单位”,更重要的是促使吸烟者实现终身不吸烟。

控烟措施必须强调综合性,包括:限制向青少年出售烟草制品,全面禁止室内外烟草广告和烟草公司对体育、艺术等各种形式的赞助,健康警语,提高烟税,建立无烟区以及限制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和无烟烟草的生产。主要策略有:

①烟税和价格政策:全球的控烟经验表明,连续提高烟税,进而提高烟价是控制烟草消费最有效的单一措施。烟草每提价 10%,可使烟草消费量下降3.5%,尤其是青少年和经济条件比较差的人。

②全面禁止烟草广告和促销活动:这是面对烟草商严重挑战而不可缺少的措施。我国已有不少无烟草广告城市,全面禁止烟草广告已作为我国创建卫生城市的必要条件之一。全面禁止烟草广告能使青少年在无任何商业影响的无烟环境中健康成长。

③印制健康警语和限制焦油和尼古丁含量:烟盒警语对提高烟民对吸烟危害的认识,降低吸烟率有很大的作用。

④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草及其他烟草相关制品:目前,已有许多国家都有这一法规,我国也不例外。问题是许多烟草零售商没有严格实施,因而必须加强实施力度。

⑤建立无烟区:建立无烟区的目的是有效地保护不吸烟者免受烟害的影响,绝对禁止室内吸烟。

⑥禁止销售无烟烟草制品,如嚼烟、鼻烟。

10.16117/j.cnki.31-1974/r.201702030

猜你喜欢

吸烟者戒烟烟草
烟草具有辐射性?
戒烟文
吸烟者更易腰腹肥胖
吸烟显著增加患2型糖尿病风险
烟草依赖的诊断标准
戒烟
No Smoking请勿吸烟
烟草中茄酮的富集和应用
烟草镜头与历史真实
吸烟会“熏坏”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