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育强 兴百年字号 护国粹传统

2017-06-07梁正程晨

今日华人 2017年5期
关键词:客户

梁正+程晨

承接着传统的工艺

延续着老店的名气

从父亲手中接过家族产业

李育强先生使之焕然新生

几代人默默的耕耘

数十载不变地相守

让国粹墨香芬芳依旧

令佳作气韻历久弥新

情繫装裱行业

若想让字画作品更为美观、便於保存、流传和收藏,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装裱。因此,数千年前,装裱行业伴随着书画及碑帖艺术的发展应运而生,並发展出“裱背”“装潢”“装池”等专称。如今,该行业依然长盛不衰,似乎穿越了时空,保留着与东方艺术息息相关的传统项目。而对於成长於书画装裱行业世家的李育强先生而言,有一种绵延不绝的情感铭刻其中:

“我爷爷以前就从事毛笔自产自销工作,然後传给我爸爸,再传到我。经过这麽多年的发展,我看行业发展的前景不錯,就坚持做下去。”李育强先生从祖辈们的回忆中,知道了“友生昌笔墨庄”的来历,也加深了对家族事业的感情:“我爷爷在老家广东兴宁是做小生意的,当时的商品就有毛笔一类。後来看到香港的市场要大一点,所以就来到香港跟几个朋友合夥卖文具。”

在那个钢笔尚未普及的年代,孩子们上课识字用的基本是毛笔,市场需求量较大,李育强先生的爷爷往往一进货就达数千支。他把一箱箱的毛笔等文具运到香港,再进行销售、批发,生意一点一点地做起来。虽是辛辛苦苦,但“友生昌笔墨庄”就如一个初生的孩子,一步一步迈开了成长的脚步。

若干年後,家族生意由李育强先生的父亲接手,“友生昌笔墨庄”也有了一批长期固定的客户群,具有一定的名气。运营尚且稳定,不过时局依旧不稳。特别是进入二战“日据”时期,日军猖狂肆虐,竟到店里打人抢掠,危机四伏。即使事过多年,李育强先生的父亲对当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还有的同行受环境所迫,关门转行。李育强先生的父亲卻坚守了下来,终於雨过天晴,迎来了平稳的时期。

李育强先生的童年,也是在店里度过的。因为当时家中“前铺後居”的格局,所以他从小就看着父亲与客人交谈、鉴赏作品、装裱书画等等,耳濡目染,奠定了从业的情感。成长之中,他不时能看到一张张字画被装裱成精緻的艺术品,越是深入、越是喜爱,自己更随父亲学习技艺与经营技巧。久而久之,他渐渐成长为家族事业的“接班人”。

“以前我们店设在中环荷里活道,之後因拆迁之故在不远处另建新店,不过那里交通不便,我们的客户局限於居住在半山区的艺术家及遊客,无法顾及学校及九龙那边的客人。”考虑到业务的发展,李育强先生的父亲决定在九龙再开一家店,从而进一步开始扩大“友生昌笔墨庄”的影响力。

大概二十年前,李育强先生正式从父亲手中接下家族事业,他一步步地专注学习经营,从进货到销售,从生意面延伸到艺术界进行推广,皆笃定踏实地逐渐掌握。他就像建设一座高楼大厦一样,奠定稳妥的根基,並在上面一层一层地垒砌。

大概十年前,李育强先生发现香港的同行变得越来越少,而像他们这样坚守行业的人,往往受限於空间、铺租、天气、人手等,且接到特定的单也不得不委託其他工厂处理,身份比较被动。所以李育强先生想到去内地设厂,直接完成客户的委託,经过一段时间的凖备,他在深圳创立一家公司,以专业装裱技艺服务广大客户,並坚持手工装裱,连採用的浆糊皆出於自家熬製,用心细緻,得到众多客户的肯定,至今在业内已具有一定的名气。

在这个传统的行业里,他默默地耕耘,既延续着以往的优势,不求创新冒进;同时又要与时俱进,掌握网络一类新兴媒体。两者兼顾,均衡取捨,是李育强先生对行业所作出的新诠释。

结合新旧优势

时代的发展,往往从悄然无声的小小改变开始。从事装裱行业至今,李育强先生感受到许多创新的元素正在陆续显现出来。如技艺方面,装裱的部分工序随着科技的发展被机器操作所替代,变得更加便捷。用料方面,因为艺术家选材的范围陆续扩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在推广方面,则由於网络通讯的介入,业界湧现出不少新的机遇。

回忆往日,老一辈的艺术家恪守传统,创作的字画作品多採用国内产的绢本、纸本,作品装裱时沿用过去的方法,无需过多的改变。而今日的艺术家敢於突破,尝试用不同种类的材料进行创作,如用水彩、油画等西洋画种的颜料,配合日本、台湾等地出产的画纸,藉此丰富作品要表达的内涵。这就对装裱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注意作者用什麽材料创作,因为不同的纸、墨等在装裱时会呈现出来不同的效果,若是处理不当,跑墨、掉色就会发生。”为了防止工作中出现问题,李育强先生常常会与客户交流,让对方知道不同的材料配合起来能产生什麽效果,进而装裱时适用何种工序。巧妙的是,不少客户听到李育强先生的建议後,回头在创作中进行尝试,双方从而形成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以前有个前辈告诉我,做生意的好坏很大一部分取决於人脈的宽窄。”这句话让李育强先生一直保持与人为善的态度,对比生意的盈利,他更自己希望广结善缘。日常时,他常常提醒员工,除了销售商品给客人,其实还能与他们作进一步的交流,如教他们用一些家里就有的创作材料,日後就不必为购买同类的物品而费时费力。或者是了解客户的需求,並为他们提供办法和售後的跟进,从而让顾客满意、自己也获得快乐。“我的理念很简单,先交朋友再做生意。”

曾经,一个年轻的女画家找到李育强先生,希望购买一种黑色的宣纸,用来完成富有自我风格的作品。不过染黑宣纸的工作,耗时耗力,一般厂家是不愿意做的。为了实现客户的梦想,李育强先生不惜走访多个工厂,最後在安徽找到一家愿意配合的厂家,生产一批黑色宣纸售予年轻的女画家。後来,这个客户再次到李育强先生处订购,且规格更大、数量更多。经过李育强先生与厂家的努力,她又一次得到自己想要的商品。当她第三次前来订购黑色宣纸时,李育强先生带她到安徽工厂参观,並告诉对方,由於黑色宣纸工序麻烦,需求量少,得来实属不易。年轻的女画家听後,看着工厂里为了生产黑色宣纸的忙碌场景,以及成品经过千辛万苦才得以製成,更被李育强先生的真诚所感动,当场流下激动的淚水。这一幕难忘的时刻,成为双方互信的纽带,让他们成为朋友,一直保持合作关係。

为了推动行业的发展,李育强先生积极付出:他组织画会,团结一群艺坛名师,並向他们分享創作用料差異的心得。大家一起交流、组织活动,到内地走访,度过许多快乐的时光。若有社区中心、社团、学校需要聘请老师教学,李育强先生就推荐画会的朋友,进一步促进各方互惠。

李育强先生同样注重网络传播的功能,於是着手在互联网向世界推广装裱行业的工作。在他心里,有一个宏大的愿望,通过新兴的网络媒介,为传统的行业注入新的动力:“我希望借助互联网的平台,联繫全球华人,让他们了解装裱行业的文化。”目前,李育强先生通过视频网站、脸书等,向网友们介绍纸张生产、用纸效果等知识,逐渐扩大中华国粹的影响力。

正如一幅精美绝伦的水墨画,装裱之後更具美感。李育强先生的种种工作,在裨益自己事业发展的同时,也给他人锦上添花。共荣互惠,是他坚定的选择,也是他在业内沉淀的智慧,还是百年字号“友生昌笔墨庄”蓬勃的生命力,将传统工艺的精髓传承下去,继往开来。

猜你喜欢

客户
筛选精准客户,放弃无效客户
因为细节失去的客户
五招教会你做好客户转介绍
向大客户要业绩
机会
机会
与客户这样沟通更有效
请问您怎么称呼
23
关于新客户的5个“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