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洗出徐熙落墨花

2017-06-07贾德江

金融博览 2017年6期
关键词:落墨徐熙禽鸟

贾德江

细细品味刘继红画作,一幅一景,一幅一情,一幅一趣,不由得使我想到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题徐熙的《杏花》诗句,诗中云:“江左风流王谢家,尽携书画到天涯。却因梅雨丹青暗,洗出徐熙落墨花。”当年的苏轼写的是前贤徐熙的“野逸”画风,此时用来表达对刘继红艺术的感受,是何其相似乃尔。“尽携书画到天涯”是刘继红半个世纪的人生写照,求学求师的历程,春风秋雨的闯荡,坚韧不拔的探求,终于飘香于世,迎来了“落墨花”的神妙。

古人论画:“画如其人,文如其人,自古皆然。”刘继红是性情中人,豪爽仗义,有士人之气;于人于事,胸怀坦荡,有助于之乐;于书于画,执着真诚,有儒雅之风。他的画风正和他的品格一樣,潇洒中不失淳厚,朴拙中又寓性灵。欣赏其花、其鸟、其人,可以感悟到画家的状态,其笔势的婉媚与泼辣、飞舞与凝重,其布势的开张与内敛、疏密和跌宕,在大笔挥洒的舒卷自如之中,给人以痛快淋漓之感。他的作品中流露出的笔情墨趣,遥接明代徐渭的气势通贯的风神,近承苦禅随缘成迹的意绪,内含缶翁以篆籀入画的苍辣浑厚,多种品格的融入使他的作品展示出承前启后的意义。这一切都源于他重造化的启迪,又重心源的感悟,以至于他在接受传统的同时,总是以当代人的目光与心态冷静地审视,深刻地辨析,把传统中最优秀的精华汇聚自己的艺术体系,化作自己的创作元素,追求一种“法为我用”的随心所欲的境界。

虽然,刘继红表现的题材都在传统绘画中所常见,但是一种特定的艺术样式必定要随着时代的推移、更新而发生变化,这个道理始终萦绕在他的脑际。解读他的作品,我们发现,画家始终以线为画面的基本结构,随着图式的需要与表现对象的形态及情境的不同,而变换着线的形态、样式与节奏。粗细、浓淡、虚实、疏密、或点或线、或勾或皴、或断或连,互相交织在一起,在不经意中被组织为枝、叶、花、草、鱼、鸟的千姿百态;而笔中有墨、墨中有笔,加上中锋、侧锋、逆笔、顺笔、枯笔、湿笔与泼墨、积墨的多重变化所形成的笔痕墨迹之美,达到实与虚的互补、浑然的效果。骨力雄强、泼辣、苍劲、酣畅;水晕墨彰,丰厚、华滋、灵动,处处体现出画家的主观创造性,注入了个人的审美感受和体验。

更为重要的,是或俗或雅的格调,是或聚或散的情意,是体现在作品里的“画外之意”与“境外之思”。刘继红的创造性在于已变写小情小趣为构筑蓬勃丰茂之境,画花卉禽鸟之美也不囿于一花一鸟之丽,而能够在长天大野中表现强悍瑰伟的奇情。那种整体的大开大合,细节的错落穿插,乃至每一个花瓣、每一组叶子、每一对禽鸟的映与衬、藏与露、俯与仰、顾与盼都达到了自然天成而毫无雕凿之迹。

作为21世纪的当代画家,刘继红的艺术观与思维方式是与时代同步的。他强调了对生活的深入与观察,突破了传统写意花鸟的程式规范,在回归了部分传统文人画的内涵和气质的基础上,由高雅趋向亲近人生的现代性转化。在花鸟的大写意创作中,艺术成为他事业的追求和精神寄托,也成为他对艺术的永恒责任。看来,无止境的倾注和求索,将伴随着他的一生,愿他为我们的时代奉献更丰硕的成果。

猜你喜欢

落墨徐熙禽鸟
从“落墨为格”到“破除诸相”
紫莺落墨靓古城
白描画禽鸟(十六)
我的梦想
白描画禽鸟(四)
俄藏黑水城出土《禽鸟花卉》解读
落墨丹青,繪心繪意——古风画画教程
徐熙画派的绘画艺术风格特点及影响
解李白《草书上阳台帖》卷 古二篆落墨法
汉代织锦图案中禽鸟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