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穴位敷贴佐治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2017-06-07李秀华王志奇牟立楠韩京润周奇薇通讯作者王丛礼

中国民间疗法 2017年5期
关键词:牡丹江市中医医院肌酐

邹 华 李秀华 胡 静 王志奇 牟立楠 韩京润 周奇薇 通讯作者:王丛礼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医医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穴位贴敷·

中药穴位敷贴佐治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

邹 华 李秀华 胡 静 王志奇 牟立楠 韩京润 周奇薇 通讯作者:王丛礼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医医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糖尿病肾病;穴位敷贴;中药膏剂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糖尿病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和水肿,并且出现氮质血症和血肌酐升高,最终发展为肾衰竭。因此,早期控制DN的发生及发展,对延长糖尿病患者的生存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近年来牡丹江市中医医院采用中药穴位敷贴佐治30例早期DN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均来自牡丹江市中医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男35例,女25例;年龄22~65岁,平均44.6岁;病程3~23年,平均4.6年。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补充氨基酸等支持疗法;对症处理如降压、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利尿消肿、控制感染等,疗程为1个月。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膏剂(由黄芪、当归、生大黄、川芎、丹参、生附子、沉香、何首乌、花椒、甘草,按4∶2∶2∶2∶2∶2∶2∶2∶1∶1的比例混合,将药物研粉,再加生姜汁、蜂蜜调成糊状,密封保存,中药膏剂由牡丹江市中医医院制剂室制备),穴位敷贴的方法是将调好的糊状中药涂在一次性药物敷贴上,面积如手掌大小,厚度如硬币厚,敷贴于以双肾俞为中心的区域,并辅以红外线治疗仪垂直照射于双侧肾俞穴位处,灯头距离肾俞穴位30 cm,温度控制在50℃左右,照射30~40 min停止。每日敷贴1次,每次4~6 h,疗程为1个月。

治疗结果

1.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制定。显效:①临床症状基本缓解;②内生肌酐清除率增加≥20%;③血肌酐降低≥20%。以上①项必备,②③具备1项。有效:①临床症状好转;②10%≤内生肌酐清除率增加<20%;③10%≤血肌酐降低<20%;④治疗前后以血肌酐的对数或倒数,做直线回归方程,其斜率有明显意义者。以上①项必备,其他具备1项。稳定:①临床症状有所改善;②内生肌酐清除率无降低,或增加<10%;③血肌酐无增加,或降低<10%。以上①项必备,②③具备1项。无效:①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②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③血肌酐增加。以上①项必备,②③具备1项。

2.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讨论

中药穴位敷贴疗法是中医外治法之一,是结合穴位和药物的双重作用,透皮给药途径避免了胃肠道及肝的首过作用,药物敷贴于肾俞穴位,循经络达脏腑,发挥药物归经和功能效应,经红外线烤灯照射,通过热传导增强药物透皮效果。

本研究所用膏剂在久病多瘀理论及中医内病外治理论的指导下,以活血化瘀为法,重用黄芪、当归、大黄、丹参、川芎,佐以花椒、姜汁等促渗剂。研究证实,黄芪具有明显利尿消肿、减少尿蛋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对延缓肾衰有重要价值;大黄通过多种机制可延缓慢性肾衰进展,包括改善健存肾组织高代谢状态,改善蛋白质及脂质代谢等;何首乌具有促进造血功能的作用,可使骨髓造血干细胞明显增加,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3];花椒具有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作用。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下,采用中药穴位外敷的方法,实乃有效、经济安全的治疗途径。

[1]贾在金,孙静,张维霞,等.糖肾气血汤辅助治疗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3(7):542-543.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64.

[3]李增喜.首乌制剂对血细胞的影响[J].中草药,2005,15(2):15.

2016-06-30)

猜你喜欢

牡丹江市中医医院肌酐
前进中的广汉市中医医院
重庆市二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评估
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牡丹江市气象因子与PM2.5浓度影响通径分析
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 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全国示范中医医院
服务人民 奉献社会——牡丹江市肿瘤医院发展纪实
肌酐升高就是慢性肾衰吗
血肌酐升高非小事,你的肾可能已“坏了一半”
尿蛋白正常了肌酐为何还是高
酶法与苦味酸速率法测定肌酐的优缺点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