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二外日语教学的供给侧改革探究
2017-06-05钟浩
钟 浩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河南 巩义 451200)
互联网+背景下二外日语教学的供给侧改革探究
钟 浩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河南 巩义 451200)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为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教育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研究从二外日语教学切入,结合互联网+与供给侧改革两大时代背景,通过教学实践,验证了强化手机APP构筑的移动互联网学习平台,对教师自我成长、教学供给多元化、课堂效率的提高以及调动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知识外延、提高听说应用能力十分有益。
供给侧;互联网+;二外日语
一、“互联网”为教育供给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状况,使师生可以平等分享信息,微课、翻转课堂等新模式使传统教学更加立体丰富,使碎片化时间得以高效利用。有学者强调传统的课堂教育有不可替代性,不能盲目片面推行互联网+;有学者认为,课堂中过分注重科技设备的引入,而恰恰忽视了网络本身的准入及被广泛普及的智能手机在课堂中的作用;有研究深入探讨了微视、翻转课堂等这些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这些研究对高等教育的传统教学带来极大的冲击和思考,也不断验证互联网为教育供给带来的新变化。
二、二外日语教学改革
二外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它必须把精读、泛读、听力、口语、文化等融为一体进行授课,授课任务重,但教学时间紧:一般为4学时/周,72学时/学期。学习二外的学生也有自己明显的特点,据中山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王竹立教授在2016年的网络公开课中发表的调查图,笔者通过“蓝墨云班课”手机APP开展了问卷调查,通过问卷结果和众多教师的教学感受,总结出二外学习者的特点:学生大都更重视自己的本专业,不愿意花费过多课余时间学习二外,尤其是忽视不能立竿见影的听说练习;尚有部分教师忽略对学生二外听说交际能力的培养,课堂以传统的单词、语法教授为主,课下以较易评判出完成度的书写作业为主。
中山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王竹立教授在2016年的网络公开课中介绍:在平板电脑、手机、台式电脑及其他移动终端中,手机以71.57%的绝对优势当选最常用的上网工具,大学生群体这一比例甚至高达87.88%。大学生中一半以上每天的上网时间超过3小时。此外据春晚节目组消息,2017年的春晚播出截至除夕22∶30分,有1.04亿观众,其中使用手机观看的人数占比超过70%;微信发布:除夕至初五,红包收发总量达460亿个;支付宝新增了异地续签港澳通行证预约服务,且已支持18种货币结算,接入了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
手机必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教学上引入潮流前卫的手机端也是大势所趋。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手机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看资讯、听美文、赏短剧、秀口语,加强对眼、耳、口的感官刺激,全方位感知日语。把“让学生学”转化为“学生主动娱乐”的模式。这是对综合性强、外延极其丰富,但授课时间有限,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的二外授课的有力补充。
教授《中日标准日本语》入门单元的五十音图时,把手机日语输入法的设置及输入方式教给学生,以便学生识记假名时也能着重熟记罗马字,掌握“罗马字日语输入法”,调动学生在朋友圈秀日语的积极性。笔者以苹果手机的日语输入法设置为例,打开方式:设置—通用—键盘—国际键盘—日文(罗马字)。经过入门单元的熟悉,第一单元可布置一次运用手机发表日文短句互动的作业。除短句符合语法要求、内容基本正确外,还考查罗马字日语输入法的使用——能否拼写正确的日本汉字。笔者把作业定位为加分作业,第1名发作业到班级群并@笔者,单次平时成绩免考一次记满分,2—10名依次加分为10—2分。为听写不合格等原因造成的平时成绩不高的学生提供一次逆袭的机会,同时调动学生运用手机互联网学习日语的积极性,把学习融入社交,为之后使用手机查单词、自学知识奠定技术基础。学生掌握日语输入法后,还可推荐更多的手机APP:
APP优点缺点小学馆版《中日日中辞典》由日本综合出版社小学馆研发的一款离线辞典,界面简洁无广告,使用方便;词汇丰富例句翔实;附完整语法体系和知识点归纳;辞典领域权威苹果商店付费228元,内存大沪江小D词典免费;包含日、英、法、韩、德、西语种;单词可一键添,并可同步导入沪江开心词场,闯关背单词;句子、段落翻译功能全联网在线使用沪江听力酷语种全;资源丰富,包括每日一句、动漫对白、NHK新闻听力、N1—N5能力考试听力附日汉原文;难易层次分明,适于精听。缺乏个人主播栏目喜马拉雅FM(小语种)开放的音频上传平台,众多日语大咖个人电台,包括武汉大学的日本外教,京都大学的中国留学生等,内容涉猎广泛、鲜活生动,适于泛听部分节目难度较大微信公众号微信“全民APP”有7.68亿日活跃用户,关注公众号便捷、省流量省空间,随时随地手机冲浪,以文字类为主;教师个人公众号可促进社交学习视频音频播放受限于流量或网络蓝墨云班课为课下日语学习提供平台和渠道,可与学生高效即时互动、了解学生动态,调整供给结构和教学节奏。具有个人局限性
李碧武《“互联网+教育”的冷思考》一文指出,要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学习支架支撑学习;学习资源让学习活动充分延展;即时反馈工具让学习效果得到监控;大数据积淀让学习过程进一步优化。据此,笔者在一线教学实践中遵循如下供给方式,课前:通过蓝墨云班课手机平台推送知识体系图文、相关文化拓展链接、词汇辨析或微课视频,发布任务清单,设置互评打赏环节。学生在交流分享、接受类似游戏任务的过程中,完成对主干知识的习得。课前几分钟使用多媒体播放日剧吸引学生眼球、活跃课前气氛,同时利用手机进行一键签到或手势签到,可瞬间掌握学生出勤情况,使课前环节高效生动。
课中:把前5分钟设置为“日本文化发表”“日语脱口秀”等分享环节,让学生走上讲台,通过PPT分享自己整理的某一文化现象或把学过的句型总结成文演讲发表。这些分享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口语表达、文案制作的能力,还能通过自助学习分享这一过程深化认识。每位学生关注和擅长的领域、风格不同,往往带来许多超乎想象的惊喜,可大大丰富课堂内容,避免教师个人供给的局限。除对日语的宏观认知、语法的系统把握外,二外日语学习更多的是零碎的语言知识,只有结合课本大量的口语练习,才能使学生把握书本主干知识,巩固语言基础,因此让每位学生站起来开口说日语十分必要。学生的重复练习和教师在学生练习后给予的反馈、纠正和指引是把所学语言活用的关键步骤,此间笔者采用S型的连贯式提问,一位学生回答完毕,邻座的学生就接力回答下一题。这种学生快速循环式自觉回答模式,不仅可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练习说日语,而且省去点名时间,使学生练习次数增加,课堂效率提高;反复地听说跟读训练有助于感官肌肉记忆,形成日语式说话思维习惯,能强化语言迁移能力。对课堂活动的提问,可借助班课APP的“课堂表现”功能高效完成,用“随机”或“手动”两种方式从班课成员中选取1—9人参与问答,教师可根据表现为学生打分。“随机”功能用摇一摇的方式选中学生,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中奖”式体验会使学生大脑亢奋,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手动”功能下有按学号排序、按姓名排序、按参与次数排序三种模式,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多样化点名或均衡提问的参考,而且APP自动生成的课堂表现记录可成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依据之一。
课后:在手机班课上开展头脑风暴、问卷调查、答疑讨论。头脑风暴窗口下教师可提出开放创新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反馈,教师通过手机能即时评价学生的各式答案;小组讨论模块为师生随时畅所欲言提供了平台,平台交流的即时性保障了答疑解惑的实现;此外通过语音形式的线上互动能有效监控学生课下的口语练习;原本烦琐的纸质问卷调查通过APP也能随时轻松搞定。APP可导出包含明细和汇总数据系统有序的Excel表,记录一定时期所有学生参与各类活动(投票、头脑风暴、签到、课堂表现)的学习轨迹和学习需求。把每年度、每学期的数据积累起来,可为教学反思、供给结构优化提供大数据支持。
教师平时可在云班课上推送丰富的资源,如人民网日语版的假名注音美文,特别适合日语初学者;可上传京都洛阳的双城渊源;可共享《日本人不知道的日语》中的精华片段;可发布个人在“全民K歌”上传的歌曲《红日》日语版与学生互动;可推送“喜马拉雅”的日语主播,让更多领域的有识之士拓宽学生视野,使其接触更鲜活的文化。除了延展学生的学习渠道,教师也可受益匪浅。通过“课程圈”教师选择关注个人感兴趣的公众号,如,“翻转课堂教学法圈”“混合式教法圈”,同行的经验分享和官方的学习研讨能帮助教师不断成长。
三、结论
通过实践,笔者认为二外日语教学内容应从教材向外延展,综合听力、泛读、口语、翻译等日语学科内知识。教学资源:课上以书本为主课下以网络资源为主。教学方式:课前通过微课翻转提供知识清单、明确重点;课上以听说复述训练为主、巩固基础;课后布置互动分享作业、迁移活用;以优化“用户体验”的意识多元供给、渗透外延,调动学生用碎片化时间通过APP端学习。评价方式:班课经验值、课堂产出及考试发表环节综合考量评价。终极目标:通过手机APP搭建学习互动的平台,使学生有更多选择和渠道,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和大量的课下娱乐中轻松掌握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教师借助手机能够即时互动、了解学生需求、掌控学习节奏、优化供给结构和内容。
[1]李碧武.“互联网+教育”的冷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17).
[2]余燕芳.基于移动学习的O2O翻转课堂设计与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10).
[3]施梦嘉.二外日语教学的实用性和娱乐性研究——以快乐日语教学为主旨的二外日语教学方法探讨[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8,20(1).
[4]姜朝晖.以供给侧改革引领高等教育发展[J].重庆高教研究,2016,4(1).
〔责任编辑:崔雅平〕
Study on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of Teaching Japa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under Internet+ Background
ZHONG Hao
(Zhengzhou Chengg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ongyi 451200, China)
As the Chinese economy has entered a state of new normal, and the national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has been propelling, in order to adapt the new situation of society demand for applied and innovative talents, the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of educational field is imperative. Combining the two times backgrounds of internet+ and supply-side reform, choosing the cutting spot of teaching Japa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and passing through the teaching practice, the study has verified that the strengthening of mobile internet learning platforms built by cellphone applications is very useful for teachers’ self-growth, diversified teaching supplies, the improvement of class effectiveness,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by using the fragmented time, the expansion of students’ knowledg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pplication abilities.
supply-side; internet+; Japa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10.3969/j.issn.1008-6714.2017.05.022
2017-02-28
2016年郑州成功财经学院教改专项课题“互联网+背景下二外日语教学的供给侧改革探究”(2016-PK-18)阶段性研究成果
钟浩(1990—),男,河南巩义人,助教,硕士,从事外语教育教学、翻译研究。
H09
A
1008-6714(2017)05-00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