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护士静脉治疗规范认知现况调查与对策
2017-06-05潘月敏吴琴珍石红荣唐喜珍
潘月敏,吴琴珍,石红荣,唐喜珍
(浙江省新昌县人民医院,浙江新昌312500)
基层医院护士静脉治疗规范认知现况调查与对策
潘月敏,吴琴珍,石红荣,唐喜珍
(浙江省新昌县人民医院,浙江新昌312500)
目的调查基层医院护士对静脉治疗规范的认知情况,并提出对策。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4家县市级医院400名护士(每家100名)进行静脉治疗规范知晓率的调查。结果400名参与调查的护士问卷得分48~78分(总分100分),有250名护士合格(问卷得分≥60分),合格率为62.5%。结论基层医院护士对静脉治疗规范的知晓率较低,需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其知晓率。
基层医院;静脉治疗;规范;认知;对策d oi:10.3969/j.i ssn.1671-9875.2017.05.007
静脉治疗是将各种药物(包括血液制品)以及血液通过静脉注入血液循环的治疗方法,是临床最常用、最直接、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1]。随着静脉治疗工具、药物配制、辅助装置等的不断革新,静脉治疗已从一项单纯的护理技术操作发展成为涉及多学科多层面的知识与技能[2]。其安全性与医务人员的规范操作、维护和管理密切相关,如由于治疗工具、输注途径、穿刺部位、输注速度等选择不当,会造成患者疾病加重、药物疗效降低、发生并发症等。因此,为进一步规避静脉治疗风险,保障患者安全,提升静脉治疗的实施效果,同时也是顺应静脉治疗领域的发展趋势[3],必须严格执行《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2015年6月,本调查小组对4家基层医院的护士进行《规范》相关知识的调查,旨在了解基层医院护士对《规范》的认知情况,为基层医院静脉输液专业化发展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
4家县市级医院的400名(每家医院100名)护士作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1.2.1 成立调查小组组长由本院护理部1位主任护师担任,小组成员:护理部成员4人,静脉治疗小组成员8人。
1.2.2 设计调查表调查小组根据《规范》内容拟定调查表,包括调查目的说明、一般情况调查、《规范》相关知识调查3部分内容。一般情况调查包括:单位、学历、职称、工作年限。《规范》相关知识:外周静脉导管(PVC)、中心静脉导管(CVC)置管时部位的选择,消毒液的选择,消毒范围;导管留置时间,封管方法,封管液的选择、浓度;导管在静脉内的确定方法,导管适应范围,拔管指征;静脉治疗相关性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PICC导管的维护;静脉输血相关知识,静脉营养相关知识等。题型为单选题,共50题,每题2分,总分100分,≥60分合格。调查表经专家评议法,内容效度为0.9,Cronbach’sα信度系数为0.85。
1.2.3 调查方法每家医院由2名调查小组成员于调查当天携带调查表前往调查,并指派2名护理部成员协助调查。4家医院同期组织调查,内容相同,调查方式均为闭卷,独立完成,调查前均不告知调查内容。
2结果
2.1 调查对象一般资料及《规范》得分情况
见表1。400名参与调查的护士问卷得分48~78分,有250名护士合格,合格率为62.5%。
表1调查对象一般资料及《规范》得分情况(n=400)
注:1)与工作1~5年护士比较,x2=7.65,P<0.05;2)与护士比较x2=10.01,P<0.05,与护师比较x2=7.07,P<0.05;3)与大专护士比较,x2=11.64,P<0.05
2.2《规范》相关知识得分情况见表2。
表2《规范》相关知识得分情况(n=400)
表2(续)
3讨论
3.1 本文资料特点分析参与调查的400名护士问卷得分48~78分,有250名护士合格,合格率为62.5%,说明基层医院护士对《规范》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低。根据表1结果看,不同工作年限的护士合格率不同,经x2检验,10年以内的护士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年以上的护士与工作1~5年的护士比较,x2值为7.6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10年以上护士的合格率明显高于工作1~5年的护士;不同职称的护士合格率也不同,护士与护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管护师与护士、护师比较x2值分别为10.01、7.07,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主管护师合格率明显高于护士、护师;不同学历的护士合格率也不同,本科护士与大专护士比较,x2值为11.64,P<0.05,本科护士的合格率明显高于大专护士。根据表2的结果看,《规范》相关知识调查有12项正确率不到60%,其中正确率较低的是PVC穿刺时静脉的选择、确定导管在静脉内的正确方法、导管维护相关知识、封管液的选择、导管的适用性、皮肤消毒剂的选择、消毒方法、置管部位的保护、敷料更换相关知识等。
3.2 对策
3.2.1 加强培训有研究表明,对PICC护士进行专业化的培训之后,PICC导管堵塞率从29.0%降至8.5%[4]。培训对提高静脉治疗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2.1.1 把《规范》作为护士岗前培训的内容之一医院每年招收大批新护士,为了能使新护士尽快适应医院工作环境,迅速进入护士角色,胜任临床护理工作,新护士进院时均接受医院组织的规范化岗前培训。将《规范》作为护士岗前培训的内容,既有利于提高新护士的岗位胜任力,又能使其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
3.2.1.2 逆向培训逆向培训就是将平时因护士不规范操作导致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案例进行分析,反向证明规范操作的重要性。如碰到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就把该病例做成幻灯片,从诊断依据、对患者的危害、如何正确处理、如何预防等进行培训分析,并在现场评估培训效果,进行现场提问,加深印象。
3.2.1.3 模拟质量检查培训将需要培训的护士分成两组,一组进行操作演示,一组作为管理者对演示进行评估,指出存在的问题,然后互换角色。指导老师待两组护士演示评估完毕,分别对两组护士的演示和评估进行点评。通过互动提高护士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培训效果。
3.2.1.4 分层次阶梯式培训从测试结果看,各层次护士知晓率不同,因此,遵循“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开展分层次阶梯式[5]的人员培训,即根据护士的工作年限、学历层次、职称高低,制定不同的培训内容、考核标准,并实行分阶段、分层次递进式培训,使每个护士在不同阶段都能得到规范化培训。
3.2.2静脉治疗小组实行责任制包干静脉治疗小组可以承担各种职责,包括负责临床护士静脉输液相关培训、静脉输液相关质量检查、PICC穿刺、科研、输液并发症的会诊、输液相关新产品的推广等,同时进行疑难输液的会诊,能有效地完成静脉治疗、降低费用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提高临床护士规范静脉治疗的知晓率和操作规范率[6]。将静脉治疗小组成员进行分组,两人一组,实行责任制包干,即在规定时间内要求完成对某几个病区护士的《规范》理论和操作培训,由护理部进行抽查,检查培训效果。如未达到培训要求进行再次强化训练,直到护士掌握《规范》理论和操作才结束培训。
[1]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1):1-4.
[2]王蕾,孙红,关欣,等.全国部分三甲医院静脉治疗专业化队伍发展现状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28):3541-3544.
[3]吴欣娟,孙文彦,曹晶.规范静脉治疗保障患者安全[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3):1-3.
[4]吴欣娟,孙文彦,曹晶,等.规范PICC操作护士管理保障静脉治疗安全[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6):561-563.
[5]何素英,李桂芬,徐敏.阶梯式培训模式在年轻护士急救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5,14(6):575-577.
[6]顾怡蓉,李春燕.北京地区静脉输液专业化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5):316-318.
R 472
A
1671-9875(2017)05-0427-04
潘月敏(1974-),女,硕士,副主任护师,护理部副主任.
2016-12-02
吴琴珍,浙江省新昌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