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临床胃溃疡治疗中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的不同效果
2017-06-05孙东升
孙东升
(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药学部,山东 菏泽 274000)
对比分析临床胃溃疡治疗中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的不同效果
孙东升
(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药学部,山东 菏泽 274000)
目的 分析临床胃溃疡治疗中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的不同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来我院治疗胃溃疡的患者90例作为本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三联疗法,观察组给予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和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数据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胃溃疡时运用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相比,其治疗效果更加突出。
胃溃疡;三联疗法;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
消化性溃疡属于临床常见消化道疾病,多发生在胃部、食管和十二指肠等部位[1],其中胃溃疡的发病概率较高,患者通常伴有上腹部疼痛等临床症状,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有可能出现胃穿孔、胃出血的迹象,极大程度上危害到患者生命健康。因此,本文重点探究胃溃疡治疗中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的不同效果,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对象为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来我院治疗胃溃疡的90例患者,遵循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个研究小组,一为观察组,共45例患者,男24例,女21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1.5±3.5)岁,病程4个月~10年,平均病程(3.5±0.7)年;另一组为对照组,共45例患者,男25例,女20例,年龄21~66岁,平均年龄(42.2±2.8)岁,病程5个月~11年,平均病程(3.6±0.5)年。比对两组患者临床研究资料,无显著差异,能够将其进行比对(P>0.05)。
1.2 治疗方式:对照组施以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口服阿西莫林,每次1.0 g,2次/天;口服克拉霉素,每次500 mg,1次/天[2];口服奥美拉唑,每次20 mg,2次/天。持续治疗8周后,单独服用奥美拉唑。观察组给予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口服阿西莫林,每次1.0 g,2次/天;口服克拉霉素,每次500 mg,1次/天;口服埃索美拉唑,每次20 mg[3],2次/天。持续治疗8周后,单独服用埃索美拉唑。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C-反应蛋白。
1.4 疗效标准:根据我院相关标准,胃溃疡治疗效果可分为治愈、有效和无效。其中,经过治疗后,胃镜结果表明患者溃疡部位愈合且炎症消失,或者溃疡进入瘢痕期为治愈;胃镜结果表明患者溃疡部位基本愈合且炎症大大缓解为有效;患者溃疡部位无变化甚至恶化为无效。总治疗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
1.5 统计学方法:统计两组临床资料,借助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数表示,并进行χ2值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并进行t值检验,利用P值判定数据的差异,P值<0.05时,说明数据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反之,则无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对比: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为(42.69±10.59)ng/L、C-反应蛋白为(2.58±0.41)mg/d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数据间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对比()
组次例数白细胞介素6(ng/L)C-反应蛋白(mg/dL)观察组45治疗前(148.58±12.45)(9.46±0.54)治疗后(42.69±10.59)(2.58±0.41)对照组45治疗前(147.62±10.27)(9.39±1.46)治疗后(70.64±9.84)(5.97±0.25)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显效例数为25例,比对照组多9例;且其治疗总有效率达97.78%,比对照组高22.22%,说明观察组临床疗效整体优于对照组,数据间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3 讨 论
胃溃疡属于消化系统的常见临床疾病,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不良生活习惯逐渐增多,如熬夜、不按时进食等,极大程度上提升了胃溃疡的发病概率且逐步趋于年轻化,患者大多表现为吐酸水、食欲不振、上腹部疼痛等[4],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与控制,很有可能出现胃穿孔、癌变等症状[5],不利于患者健康生活。经过临床实践可知,引起胃溃疡的重要病菌为幽门螺杆菌[6],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按照消除体内幽门螺杆菌、保护胃部黏膜组织的原则,缓解患者胃部炎症,进而提升患者整体治疗效果。当前,临床治疗胃溃疡的药物种类较多,最常见的为三联疗法,即“两种抗菌药物加一种PPI(质子泵抑制剂)”[7],但大多数抗生素都容易出现以下问题:处于胃酸的条件下,药物本身的活性会被抑制,无法覆盖到幽门螺杆菌生存区域,增加了幽门螺杆菌的耐药性[8],降低了整体治疗效果。
本研究通过比较对比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不同效果可知,观察组血清炎性因子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达97.78%,比对照组高22.22%,说明观察组治疗效果更佳。埃索美拉唑属于新型S型异构体质子泵抑制剂,不仅有利于抑制患者体内分泌胃酸[9],还可激发胃壁细胞中H+-K+-ATP酶的活性,进而阻止H+进入到胃腔,同时,该药物能够与其他药物联用,还可达到消炎的效果,且药物能够在1 h内起效[10],其生物利用度达到90%以上。与奥美拉唑相比,埃索美拉唑具有以下几种优势:①药效发挥时间短但药效持久,半衰期长;②首过代谢率较低,但血药浓度较高。需要注意的是,当前临床中仍存在滥用抗生素的问题,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因此,在选择联合抗菌药物时,应结合患者实际病情,最大程度上抑制炎性因子和幽门螺杆菌,缓解患者胃部的炎症,以达到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治疗胃溃疡时运用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相比,其效果更加,可有效控制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提升患者整体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1] 王一凡.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疗效比较[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11(6):162-164.
[2] 孙辉,孙涛,李毅,等.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在2型糖尿病合并胃溃疡中的效果比较[J].中国综合临床,2015,31(5):437 -439.
[3] 谢明山.奥美拉唑与埃索美拉唑为基础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疗效比较[J].淮海医药,2016,34(6):704-705.
[4] 杜坤庭,葛勤利,杨伟捷,等.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对比[J].中国药业,2016,25(11):57-59.
[5] 池卫明,朱燕莉,张海,等.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血清TNF-α及HMGB1表达的影响[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6, 19(7):886-888.
[6] 袁增.埃索美拉唑、伊托必利与十六角蒙脱石联合治疗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观察[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9(11): 2230-2232.
[7] 张咏华.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及治愈后维持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6,14(4):36-37.
[8] 王建军.西沙必利联合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比较[J].中外医疗,2016,35(4):148-149.
[9] 徐建峰.埃索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102例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5,19 (5):51-53.
[10] 吴冬,胡旭军,林言,等.埃索美拉唑联合喹诺酮类抗生素对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6,36(11):94-97.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Different Effect of Esomeprazole Triple Therapy and Omeprazole Triple Therapy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Gastric Ulcer
SUN Dong-sheng
(Department of Pharmacy, Heze Municipal Hospital, Heze 274000, 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esomeprazole triple therapy and omeprazole triple therapy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gastric ulcer. Methods 90 patients from September 2014 to September 2016 in our hospital for the treatment of gastric ulcer is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ccording to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omeprazole triple therapy for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esomeprazole triple therapy,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Results Two sets of data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esomeprazole triple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gastric ulcer, and Austria Compared with esomeprazole triple therapy, the treatment effect is more prominent.
Gastric ulcer; Triple therapy; Omeprazole; Esomeprazole
R573.1
B
1671-8194(2017)10-00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