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滋阴柔肝法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临床研究

2017-06-05钟利国

中医药信息 2017年3期
关键词:胆管炎胆酸滋阴

钟利国

(长江大学临床医学院,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 荆州 434000)

滋阴柔肝法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临床研究

钟利国

(长江大学临床医学院,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 荆州 434000)

目的:观察滋阴柔肝法联合熊去氧胆酸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符合纳入标准的PB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以滋阴柔肝为法自拟汤药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对照组采用熊去氧胆酸治疗,共治疗4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TBIL、ALT、AST、ALP、GGT)、免疫球蛋白变化情况,比较两组中医临床症状疗效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肝硬化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自24周起均能有效改善生化指标(P<0.05或P<0.01),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临床症状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自24周起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肝硬化发生率在24周时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但48周时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滋阴柔肝法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PBC临床疗效理想,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和进一步研究。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滋阴柔肝;熊去氧胆酸;临床观察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原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其病理变化为胆管炎期,汇管区周围炎期,进行性纤维化期及肝硬化期。近年来,随着早期诊断技术的提高,许多“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仅有肝内胆管炎性破坏,而未至肝硬化之病理阶段,故更名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1-2]。临床上以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PBC取得一定疗效,但UDCA不良反应无法避免,还有UDCA不应答等情况的发生[3]。笔者对未至肝硬化阶段的PBC患者,以滋阴柔肝法中药汤剂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在改善患者症状、延缓肝硬化发生方面均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4年7月—2015年7月在湖北省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PBC患者67例(男6例,女61例),平均年龄(48.47±8.72)岁,病程(10.71±5.54)月。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男3例,女31例)和对照组33例(男3例,女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理分期、合并症、治疗前指标基线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参考2009年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标准[4]:1)生化显示难以解释以ALP升高为主的胆汁淤积;2)抗线粒体抗体(AMA)检测阳性;3)组织检查存在非化脓性破坏性胆管炎及小叶间胆管破坏。三者之中出现两条即可诊断。

1.3 纳入标准

1)所有患者符合上述AASLD标准;2)年龄20~65周岁之间;3)依从性良好,能够完成48周治疗方案者。

1.4 排除标准

1)不符合诊断标准者;2)合并病毒性肝炎、肝癌、胆结石等其他肝胆疾病者;3)已至病理Ⅳ期患者;4)妊娠、哺乳期或合并其他重大疾病患者;5)依从性差,未按规定服药或资料不全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优思弗(德国Losan Pharma GmbH,250 mg/粒,批准文号:H20100502)治疗,15 mg/(kg·d)。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以滋阴柔肝为法自拟药汤剂口服。组方:南沙参15 g,枸杞15 g,当归10 g,生地黄15 g,麦门冬10 g,柴胡10 g,炒白芍15 g,炙甘草8 g,郁金15 g,香附15 g,赤芍15 g,丹参10 g,连翘15 g,薄荷(后下)10 g。随症加减,水煎取汁,200 ml/次,每日3次。疗程48周。

2.2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2.2.1 生化指标比较

比较治疗前、治疗24周、48周患者的生化指标,包括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

2.2.2 临床症状评分判定

对疲劳乏力、皮肤瘙痒、黄疸、腹胀、胁肋不适、食欲不振六个方面的临床症状,进行轻、中、重评定,并分别对应1、2、3分,比较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以尼莫地平法进行疗效判定。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后比治疗前下降≥70%为显效;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后比治疗前下降≥30%,但<70%为有效;症状无减轻或症状积分减少<30%为无效。分别于治疗24周后、48周后进行评分判定。

2.2.3 不良反应比较

排除患者新发病症,统计服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频次,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2.2.4 肝硬化发生率

统计两组患者在第24周、第48周病情进展至病理Ⅳ期(肝硬化期)的人数,比较两组肝硬化患者发生率。

2.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两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生化指标无差异(P>0.05),治疗24周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或P<0.01),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变化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变化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34例)中,显效24例,有效8例,无效2例,对照组(33例)中,显效15例,有效14例,无效4例,通过Rimit分析,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变化比较 (例)

注:与同时间对照组比较,*P<0.05。

3.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24周后,对照组腹泻4例次,腹痛2例次,皮疹2例次,心悸气短1例次;观察组腹泻2例次,头晕头痛1例次。两组比较,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4 两组患者肝硬化发生率比较

治疗24周后,对照组进展至肝硬化阶段患者2例,治疗组0例;治疗48周后,对照组进展至肝硬化阶段患者5例,治疗组1例。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肝硬化发生率比较

注:与同时间对照组比较,*P<0.05。

4 讨论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是以肝内细小胆管的慢性非化脓性破坏、汇管区炎症、慢性胆汁淤积为病理特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随着疾病的进展,可发展至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衰竭[5]。有研究显示,运用UDCA积极治疗PBC,可以使非肝硬化阶段患者组织学改善[6],此与传统医学“既病防变”之“治未病”相合。随着PBC的早期诊断,通过中西医途径遏制PBC患者进展至肝硬化阶段值得重视。

近年来,关于PBC的中医文献报道多聚焦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提出了肝郁脾虚、水湿内阻、肝肾阴虚、气滞血瘀等中医证候特点[7],以及扶正化瘀[8]、清热解毒利湿[9]等治则治法。然而,笔者通过辨病、辨证与辨症相结合,认为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之病机主要为肝虚胆瘀。胆瘀者,胆汁淤积难出,久而壅遏成邪,侵袭肝胆而病。胆瘀之因,又由肝阴虚而起,盖肝体阴而用阳,肝阴不足则其用不能,肝失调达而疏泄不利致胆瘀之机,又多横侮脾土,故可见腹胀、食欲不振、泄泻等消化道症状;“肝为罢极之本”,肝虚则多乏力;又肝藏血,阴虚则热,故肝阴亏虚不能润而有口目干涩、干燥综合征等,血燥而致皮肤瘙痒。因此,在治疗上应该以滋肝阴为要,盖《类证治裁》言:“肝为刚脏,职司疏泄,用药不宜刚而宜柔,不宜伐而宜和。”肝阴虚之证,滋阴柔肝即为补,肝体得补,则肝用得复,条达疏泄之机正常方可治标治本。故笔者取一贯煎滋阴养肝之效以为主方,佐以炒白芍、炙甘草酸甘化阴增滋肝阴之效,又加柴胡、香附、郁金、薄荷理肝气助条达,以赤芍、丹参畅血通瘀,以连翘、薄荷清热解毒,除壅遏之邪。

有研究证明,滋阴清热诸药合用,有行养肝阴,滋肝体,达肝用,畅肝胆之功,一方面能解胆汁淤积之症,另一方面可能通过“滋阴”降低患者自身免疫反应的能力[10],下调本病患者自身免疫反应。联用UDCA,可以在改善患者肝胆生化指标、临床症状方面均取得良好疗效(P<0.05或P<0.01)。虽然在改善患者生化指标方面未优于UDCA(P>0.05),但能够更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P<0.05),不良反应少(P<0.05),而且能够有效延缓疾病进程,降低肝硬化发生率(P<0.05),值得临床推广。

[1] 夏玉敬,周莹群,郭传勇.PBC命名共识解读: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到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J].世界临床药物,2015,36(12):793-796.

[2]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又名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诊断和治疗共识(2015)[J].肝脏,2015,20(12):960-968.

[3] Dyson JK,Hirschfield GM,Adams DH,et al.Novel therapeutic targets in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J].Na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5,12(3):147-158.

[4] 张程,卢永康.47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分析[J].东南国防医药,2016,18(1):82-83.

[5] 廖娇.扶正化瘀法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4:2.

[6] 端木潜,何峰,王智胜,等.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1年总结报告[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9,12(1):50-52.

[7] 李良学.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医证候特点和调肝理脾方作用机理研究[D].太原: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2015:12.

[8] 吴颖,姚定康,朱樑,等.熊去氧胆酸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11):1477-1482.

[9] 史文丽,张晓峰,李建宇,等.豨签二黄汤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4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4,55(19):1660-1663.

[10] 赖梅生.滋阴清热方对阴虚内热证SLE白细胞基因及蛋白表达谱的动态影响[D].广东: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24.

欢迎订阅2017年《中医药信息》杂志

唯一投稿途径为:邮箱zyyxxbjb@sina.com

钟利国(1970-),男,硕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临床工作。

2016-08-30

R285.6

B

1002-2406(2017)03-0061-03

修回日期:2016-09-10

猜你喜欢

胆管炎胆酸滋阴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牛黄解毒片中胆酸和猪去氧胆酸的含量及其质量分析
胆道闭锁Kasai术后胆管炎的诊治及预后研究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胰酶片中胆酸和牛磺猪去氧胆酸的含量
秋日滋阴润燥佳品——百合
程良斌教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经验
秋季养生 重在滋阴防燥
肝脏CD4、CD8及CD68表达与Kasai术后胆管炎的关系研究
胆南星中胆酸类成分含量测定及发酵前后含量比较△
秋天滋阴败火的宝贝
HPLC-ELSD法同时测定感愈胶囊中胆酸和猪去氧胆酸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