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束化管理策略在呼吸科危重患者转运中的效果观察

2017-06-05熊佰如李小攀

中国临床护理 2017年3期
关键词:危重体征呼吸机

熊佰如 李小攀

·临床护理· 内科护理

集束化管理策略在呼吸科危重患者转运中的效果观察

熊佰如 李小攀

目的 探讨集束化管理在呼吸科危重患者转运中的效果。 方法 将呼吸科120例需行院内转运的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转运措施,实验组实施危重患者安全转运集束化管理。 结果 实验组患者安全转运的意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 采用集束管理策略可明显降低呼吸科危重患者的转运风险,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率。

集束化管理;危重患者;转运

呼吸科以中老年患者居多,大多患者病情危重,患者常因需进一步诊治而进行各类检查、转科、手术等院内转运,而院内转运其实存在很大的风险性[1]。 由于治疗资源的短暂缺乏[2]及外周环境的突然改变,患者存在难以预知的病情变化。在转运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非计划性拔管、基础病变的恶化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比正常高出9.6%[3],易引起医疗事故或医疗纠纷[4]。 集束化管理是应用一组管理措施进行管理,其中每项管理措施均已被临床验证可提高管理效果,通过共同实施多项管理措施进而提高最终的管理效果[5]。为了确保危重患者安全转运,降低转运风险,我科运用集束化管理策略对危重患者实行转运管理,效果较为理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我院呼吸内科Ⅲ病区2014年6月-2015年6月实行院内转运的60例危重患者作为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19~82岁,平均年龄(52.5±5.5)岁;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Ⅱ)(18.6±1.4)分。将2015年7月-2016年7月实行院内转运的60例危重患者作为观察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16~81岁,平均年龄(49.3±8.5)岁;APACHE Ⅱ评分(17.8±2.2)分。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APACHE Ⅱ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转运管理措施,即责任护士接到特检通知单后,指导患者做好检查准备,并根据患者病情,准备所需转运工具、仪器设备、药品等,联系医院支助陪检人员将患者送检。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管理措施,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 患者评估

运用APACHE Ⅱ评分表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在维持心肺功能稳定、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的基础上,向适合转运者患者/家属告知转运的必要性和潜在风险,保持2条以上的静脉通路通畅。为高风险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并让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检查各管路情况,清空尿袋,吸净患者气道内痰液。对躁动患者进行有效约束与镇静,对清醒患者做好解释与心理护理[6]。转运前再次测量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以确保患者的转运安全。

1.2.2 人员准备

Papson等[7]指出在相同情况下,经验丰富的医生负责转运所发生的不良事件例次为130次,而经验不足的医生为221次。Christina等[8]发现,护理技术与转运中患者的安全性和满意度呈正相关。为降低转运风险,转运人员均接受过专业训练、考核,并熟悉患者的诊治过程及目前的整体状况,能及时处理患者转运过程中的突发状况。我科设立了转运小组,由1名有较强处理应急问题能力及责任心的主管护师、1名负责仪器设备正常运转及生命体征观察的护理人员、1名负责患者病情观察及处理及与各部门间协调联系的有5年以上资历的医生或管床教授及1名安排转运电梯及选择转运路线的支助人员组成。

1.2.3 转运准备

①转运前电话通知相关科室,交代患者的主要病情及特殊准备,如无创/有创呼吸机、负压吸引器、注射泵、心电监测仪及氧气通道等。支助人员确保绿色通道的畅通。②确保所有转运设备能正常通过转运途中的电梯、门廊等通道。③患者病情危重不适宜搬动时,直接选用抢救床进行转运,避免因搬动而加重病情。④所有转运设备均能正常运转,电量充足。⑤对转运配备的监护治疗设备(便携式监测仪、简易呼吸器、负压吸引装置、便携式氧气桶等)进行仔细检查及准确计算,保证仪器设备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氧气足够全程所需。⑥接受呼吸支持的患者配备便携式呼吸机,具备基本呼吸模式及其他主要参数、报警功能。将便携式氧气筒悬挂床头,连接便携式呼吸机和氧气瓶,按现使用的呼吸机参数调节便携式呼吸机参数,连接模拟肺工作2 min后,将呼吸机管道断开与便携式呼吸机相接,注意管道连接的紧密性,观察2 min后若各项监测指标平稳即可实施转运。⑦根据医生指示配备抢救药品,以备不时之需。

1.2.4 转运过程

转运过程中尽可能保持原有的治疗、监测的连续性,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各管路的情况,尤其注意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及深度,同时结合简单易行的体格检查综合分析, 以大致了解患者循环功能及外周脏器灌注情况[9],全程记录患者的情况及医疗行为。出现突发状况时,就地抢救并联系最近病区做好抢救准备。到达相关科室后,详细交接患者的病史、重要体征、实验室检查、治疗经过、转运中有临床意义的临床事件,做好交接记录并签字确认。

1.2.5 制度建设

建立病区转运的质控标准、重症传染性疾病患者转运制度和审查及转运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护士长利用晨会交接班时间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制度。

1.3 效果评价

比较2组患者转运过程中的意外发生率及患者/家属满意度。意外发生率=(生命体征恶化例数+脱管例数+仪器故障例数)/转运总例数;患者/家属满意率=满意例数/转运总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意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2组患者转运意外发生率及满意率比较 例(%)

3 讨论

危重患者转运需做出准确的医疗判断,并采取精准医疗救护手段。患者常合并各种慢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变等,在转运过程中应该更加注意患者的基础疾病和潜在并发症所带来的风险,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具有精湛的医疗水平、良好的职业素养、高度的责任心、思想集中、反应敏捷,同时还应有先进的转运医疗设备和良好的维护管理。

由于临床工作的繁重、工作人员的阅历和经验等情况不一,常导致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出现仪器故障、电量不足、处置不及时、病情观察不到位、备物不齐、接受科室不知晓等情况,从而导致患者转运时间延长、生命体征恶化、管路滑脱等,给临床医务工作者带来极大的困扰。集束化管理集中了被临床验证可提高管理效果的多项管理措施,从患者评估、人员准备、环境和物品的准备到转运过程中的病情观察和交接以及病区日常的管理和培训,环环相扣,以确保患者转运的连续性、安全性、有效性。我病区采用集束化管理策略实施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后,转运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恶化率、仪器故障发生率、管路滑脱发生率等显著降低,患者/家属满意度显著提高。

采用集束化管理策略对危重患者实行转运,目的在于在全面评估患者、转运环境情况下,以先进的仪器设备、优秀的照护团队及必要的医疗药品为保证,有条不紊地开展转运工作,使流程更为精简、快捷,尽可能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 减少及避免并发症的产生,确保患者安全转运,以期接受更为有效的诊断和治疗。

[1] McLenon M. Use of a specialized transport team for intrahospital trans port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Dimensions Crit Care Nurs, 2004,23(5):225-229.

[2] Robert RR, Petersen S. Critical thinking at the bed side: providing safe passage to patients. Manage Nurs,2013,22(2)::85-93,118.

[3] 林涵真,危丽华,董馨.急诊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体会.中国误诊医学杂志,2007,7(17):4027-4028.

[4] 杨建红.护理干预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9):11-12.

[5] 黄琴红,王芳.集束化管理策略在呼吸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2012,47(2):165-166.

[6] 邵芳,张蕻,陈英.护理程序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临床医学工程,2010,9(17):105-106.

[7] Papson JPN, Russell KL, Taylor DM. Unexpected events during the intrahospital transport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cad Emerg Med, 2007,14(6):574-577.

[8] Johnsson AC, Kjellberg A, Lagerstrom MZ. Evaluation of nursing students'work technique after proficiency training in patient transfer methods during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 Nurse Educ Today,2006,26(4):322-331.

[9] 方方.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护理学杂志,2008,23(9):22-23.

The effect of applying cluster management strategy in the transport of critically ill respiratory patients

XIONGBairu*,LIXiaopan.

DepartmentofInternalMedicine,TongjiHospital,TongjiMedicalCollege,Huazho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Wuhan430030,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luster management in the transport of critically ill respiratory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120 patients in need of intrahospital transport were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n experimental group by admission time, each of 60.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ansferred with traditional method, 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done using the cluster management strategy. Results The accident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former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latter. Conclusion The cluster management strategy can be used to obviously reduce the transport risk of critically ill respiratory patients, shorten their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improve their satisfaction.

Cluster management;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Transport

430030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内科

熊佰如,E-mail:442346059@qq.com

*Correspondingauthor

10.3969/j.issn.1674-3768.2017.03.010

2016-08-25)

猜你喜欢

危重体征呼吸机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镇静护理在呼吸机治疗危重患儿中的有效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1例的护理体会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