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立定跳远》一课的思考与建议
2017-06-05孟宪明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大吴中心小学221132
孟宪明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大吴中心小学,221132)
对《立定跳远》一课的思考与建议
孟宪明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大吴中心小学,221132)
一、场地布置应迅速高效
课堂场景还原:教师讲解场地布置方法,学生不明白摆放的具体位置,无法快速高效完成。
建议:教师课前为每组学生准备一幅该环节的场地布置图,课中让学生拿出示意图按图摆放,既方便快捷,又有序高效;或课前准备一幅本环节的场地布置图,课中利用现场的大屏幕展示,学生一目了然。
二、练习内容应突出重难点
课堂场景还原:本课的五组动作。第1组动作:跳上跳箱盖+跳下+连续跳过倒“V”型体操垫。第2组动作:跳上跳箱盖+跳下+收腹跳。第3组动作:跳上跳箱盖+跳下+绳梯(敏捷梯)连续跳跃和脚步练习。第4组动作:跨越跳箱盖。第5组动作:跳上跳箱盖+跳下+双脚跳上折叠小体操垫+跳下+跨越小体操垫+收腹跳跳过小体操垫+跳过小体操垫。
建议:在观录像课时发现第4组和第5组练习中设计了跨跳的动作,笔者认为这一设计不合适。因为跨跳和立定跳远虽然都是跳跃的动作,但有着本质区别,跨跳动作要求单脚起跳单(双)脚落地,而立定跳远是双脚起跳双脚落地。在学生刚刚学习立定跳远时加入跨跳动作,会影响立定跳远的学习,造成双脚起跳用力不一致,腾空后重心不稳定,进而导致落地不稳等问题。
三、示范应加强针对性
课堂场景还原:教师采用1~5共五组练习内容逐一示范的方法,让学生观看。教师示范前并未提示学生重点观察什么,练习时体会什么动作,造成观察和练习的目的性不强,学生只是看教师示范,按照教师示范的动作进行练习,针对性不强。
建议:对于第2组动作学生在之前的练习中刚刚练完,教师没必要再次示范,或者可以由该练习中动作质量较好的学生来示范,一方面展示学生的学练成果,另一方面为动作掌握较慢的学生建立动作标准,树立榜样作用;第4组动作跨越的练习对于中学生来说比较简单,教师无需示范,可一句话带过或者由学生展示。笔者认为,本教学环节需要重点示范和提示的是第1、3、5组练习组合:第1组动作可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教师蹬地和摆腿的协调配合,以及腾空后的快速提膝收腿动作;第3组动作要求学生观察教师的步伐变化,并提示学生绳梯训练(敏捷梯训练)的动作虽然简单但功能强大,通过长期锻炼能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平衡性和协调性以及快速脚步移动能力,增强脚底肌肉、踝关节和膝关节的小肌肉群功能;第5组动作是本环节最为复杂的一组,教师最好一边分解示范一边讲解,再辅以完整示范。
四、保护与帮助应明确、高效
课堂场景还原:在第2组学生练习时出现了大体操垫滑动的情况,教师及时要求学生停止练习,重新摆放器材,并提示学生可以进行保护,但是并没有明确保护什么、如何保护。接下来的练习中,有两名学生蹲在跳箱盖的两侧双手扶住了并未滑动的跳箱盖。
建议:教师给学生提出保护时,学生显然没有明白为什么要保护,如何保护。教师此时应让学生明确保护的目的是防止大体操垫在地面上滑动,避免练习动作的学生落地时随垫子的滑动而滑倒受伤,并及时指导学生站在体操垫的左右前角(图1中甲、乙两位学生的位置)一脚踩住垫子;还可以要求他们在保护的同时对练习的学生作如下提醒:“注意提膝收腿”、“膝关节(大腿)向胸部靠拢”、“注意落地缓冲”等。
图1
五、轮换路线应避免干扰
课堂场景还原:教师指定的轮换路线(图2中红色箭头指示方向),而绝大多数的学生每次都是从教师的前面(练习场地内)经过,影响了其他学生的练习。
建议:教师将轮换的路线设计在练习场地外侧,最好是等待练习学生队伍的后面(图2中B绿色箭头指示方向),这样就有效地避免相互干扰。
图2
六、依据学练情况动态调整
课堂场景还原:第1组动作设计的目的是发展学生腿部力量和弹跳能力,突出本课难点蹬地和摆臂协调用力,而女生由于身高和身体素质原因无法完成连续跳越练习,出现小腿向后折叠、跨过(如图3中红圈中的学生)、绕过的现象。第2组第二个动作(收腹跳)设计的目的是突出本课重点提膝收腿,而部分学生练习中仅仅是跳一下并没有做出提膝收腿动作。
图3
建议:当教师发现女生练习第1组动作出现小腿向后折叠、跨过、绕过的现象时,应及时调整倒“V”型体操垫的高度,或将其变成两块折叠的体操垫重叠放置,以此降低动作难度,是同样可以达到预设效果,待到男生练习时再恢复成倒“V”型体操垫的练习方式。当教师发现学生练习第2组第二个动作(收腹跳)学生没有提膝收腿时,可以运用条件限制法,由两名学生在垫子前50cm的位置拉一条横绳(横绳的高度因学生能力及时调整),迫使学生做到主动提膝收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