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体会

2017-06-01魏伟强

当代医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髓内螺钉股骨

魏伟强

(岳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 岳阳 414000)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体会

魏伟强

(岳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 岳阳 414000)

目的 研究并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研究,采取数字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其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更高(P<0.05),骨折愈合时间明显更短(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施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手术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骨折愈合,改善髋关节功能,同时,还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动力髋螺钉

本次研究为了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选取10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研究,分别给予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现整理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于2012年月~2014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研究。所有患者均经X线拍片及CT扫描,被确诊为股骨粗隆间骨折。研究前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研究目的和研究过程有所了解,自愿选择手术方式,且均已签署知情协议。采取数字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61~81岁,平均(70.25±8.37)岁;观察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62~80岁,平均为(70.19±8.41)岁。两组患者就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动力髋螺钉(DHS)治疗,麻醉方式为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体位采取仰卧位;对骨折断端进行牵引复位,在髋外侧作一纵向切口,向前上方提起髋外侧肌,使骨折断端充分显露;于小粗隆间下方定位,以前倾15°角度刺入导针,在C臂机透视下对导针位置进行确认,待导针到达股骨头颈正中线下方1 cm处,扩孔,将动力髋螺钉沿着导针拧入股骨颈骨中,并撤出导针,使用动力髋螺钉钢板对股骨干进行固定,在螺钉尾部拧入钉帽;留置负压引流,并对切口进行缝合。

观察组患者给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麻醉方式和体位同对照组;对骨折断端进行牵引复位,于大粗隆顶点近端作1个长约5 cm的纵向切口,使大粗隆充分显露,刺入导针,扩孔,将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主钉沿着导针植入,在C臂机下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主钉的深度进行调节;以前倾10°~15°角度将导针植入股骨头颈内,待导针到达关节水平面下方1 cm处,使用空心钻头扩孔,将螺旋导片植入股骨颈内,顺时针旋转,锁定拧入远端螺钉;留置负压引流,并对切口进行缝合。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8个月的随访,对比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的评价指标包括髋关节疼痛程度、髋关节活动功能、畸形情况以及关节活动度等4个方面,总分为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髋关节功能越好[1]。

1.4 统计学方法 在SPSS17.0软件中录入数据,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手术情况对比(±s)

P值0.000 0.000组别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对照组(n=50)95.36±8.35 347.12±29.58观察组(n=50)84.71±7.29 305.46±24.87t值6.794 7.623

2.2 两组预后情况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更高(P<0.05),骨折愈合时间明显更短(P<0.05)。见表2。

表2 两组预后情况对比(±s)

表2 两组预后情况对比(±s)

P值0.000 0.000组别Harris评分(分)骨折愈合时间(周)对照组(n=50)78.23±5.39 25.37±6.29观察组(n=50)85.36±6.51 13.64±4.17t值5.965 10.991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对照组中共有7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包括3例骨不连、3例关节疼痛、1例深静脉血栓;观察组中仅有1例患者出现关节疼痛。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P<0.05)。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多发生于老年人群,尤其是伴发骨质疏松症的老年患者,其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概率较高[2]。目前,临床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以手术为主,通过对骨折断端进行有效固定,从而达到促进骨折愈合、改善髋关节功能的目的[3]。但临床上关于采取何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尚无统一定论,因此,临床上还应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进行积极的探讨,以寻求一种疗效最佳的手术方式。

近年来,临床上多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固定,但关于这两种固定钉的临床效果尚存在争议[4]。本次研究特选取两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分别给予动力髋螺钉固定治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其中动力髋螺钉固定术是一种典型的髓外固定方法,通过将股骨距、骨小梁压力系统结合为一体,胫骨股外侧进行固定,具有固定稳妥、可伸缩的优点,操作相对简单,可为骨折断端提供动静双重稳定加压作用,通常被用于稳定型骨折[5],但由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多为不稳定型骨折,容易出现再次骨折,因此,动力髋螺钉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相对不够理想,容易出现髋内翻[6]。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是一种髓内固定方法,通过加用防旋螺钉,分散了股骨干承受的应力,其应力轴位承受能力较好,具有较强的抗折断能力,尤其适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这类不稳定型骨折,可有效避免再次骨折的发生[7]。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采取动力髋螺钉固定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相比,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更高,骨折愈合时间明显更短,且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

综上所述,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施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手术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骨折愈合,改善髋关节功能,同时,还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袁晓明,姚琦,倪杰,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荟萃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4, 94(11):836-839.

[2]李明辉,彭昊,刘洋,等.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3,32 (7):757-760.

[3]秦守荣,张杰锋,尚凯,等.DHS和PFNA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比较[J].浙江临床医学,2015,18(9):1560-1561.

[4]赵龙.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7):4794-4796.

[5]廖家成,连银川.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及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比较[J].海南医学,2013,24(20):3001-3003.

[6]邵金龙.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5,25 (1):58-61.

[7]顾强荣,王黎明,蒋纯志,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江苏医药,2015,16(6):650-652.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7.016

猜你喜欢

髓内螺钉股骨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交锁髓内钉联合钢板在胫骨近端斜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空心加压螺钉治疗末节指骨骨折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
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