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家长会常见“症状”的四项策略
2017-06-01施金泉
◎ 施金泉
应对家长会常见“症状”的四项策略
◎ 施金泉
家长会是家校沟通的有效载体,如果开得好,能够有效促进家校育人合力的形成与发挥。然而,在实践中或因考虑不周全,或因安排欠妥当,家长会容易产生一些不良“症状”。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家长会达到预期目标,笔者谈谈四种常见的“症状”及其应对策略。
一、书面语不够亲切——不如多用口语交流
据笔者了解,有些学校的班主任和教师博闻强识,在家长会上说出的话理论性过强,道理一套一套的,比较深入但不浅出;有些教师善于文辞,写出来的演讲稿语言华丽,但不接“地气”。书面语的适当运用,可以体现言辞表达的严谨、规范等特点,但如果在家长会过多地使用,就会让家长们产生距离感,听着如隔靴搔痒,比较乏味。倘若教师只是照着准备好的稿子去念,不顾及听者的反应和状态,往往会引起家长的反感。
学生家长的职业种类多差异大,文化程度也参差不齐,班主任和授课教师在家长会上发言时,宜采用家长们都易接受的“通吃”方式——口语化、通俗化、甚至幽默化的语言,以这样的方式进行交流,能让所有参会的家长都听得清楚明白,听得格外亲切。只有教师说出的话平实、简洁、明了,如拉家常一般,才容易说到家长的心坎上,才容易让家长产生共鸣,进而实现有效的沟通。
二、单向传递信息让家长被动——不如实现多向互动
一些学校召开家长会,往往先是通过学校广播系统或视频直播系统对各班到会的家长传送校方领导讲话,这个环节有时也很有必要,因为校级讲话有着不可忽视的传播功能,便于传达校方治校精神和方略,内容统一,渠道权威。
然而,多数情况是这样的,校级层面讲话结束后,轮到各班自行组织班级家长会,听完校方报告,又听班主任讲话,再听听其他授课教师轮流发言,你方唱罢我登场,可谓费时费力。如果班主任和授课教师说话“啰嗦”一点,会议就要拉得较长。如此一来,极大地压缩了家长与教师互动的时间。即使有些班级留有互动时间,但互动环节纯属走过场,草草了事,而另一些班级则认为可有可无,干脆取消了这个环节。
其实,让家长在家长会充当一言不发的听众,是十分不妥当的。家长会不能变成学校和班级单方面告知办学举措、孩子表现、家教问题等信息的单向通道,而应该是家长进行咨询、反馈、求助,甚至是家长之间交流的一个良好平台。校方和教师应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家长朋友们进行互动,认真倾听家长意见,真诚帮助家长答疑解惑。也可让素质较高或家教较成功的家长担当家长们的参谋,共同商讨、解决有关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家庭教育方面的措施建议。家长会的与会者都应被视作主人,班主任只要当好主持人,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你一言我一语,智慧碰撞,思想交锋,家长会就会生发出会面、会谈、会商等多种价值,真正达到双向的、多向的交流目的,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会大有收获。
三、老调重弹让家长失去兴致——不如翻新变化
多数学校会在每学期或每学年定期举行家长会,每次开会程序和形式大同小异。次数多了,如果一味老调重弹,翻来覆去讲那些说过多次的话题,诸如家长要配合学校和老师,对孩子多督促,家教如何重要等等大道理,说得枯燥无味,说得毫无新意,试问,有多少家长对参加这样的家长会感兴趣?
其实,每次家长会都可以开得不一样。可以依据学校和班级当前工作目标适时调整,变换家长会的组织形式。比如,可以轮换主要发言的家长;可以现场就班级热点话题开展讨论;可以提前发放问卷,做好这些准备工作之后,再让家长带着问卷到会场交流;可以举办家教专题家长论坛;可以偶尔举行一次家长与教师的联谊会;可以展示学生的艺术作品;可以安排部分学生表演特长……如此看来,家长会的内容可以千变万化,不拘一格,生动活泼,完全不用担心开得索然无味。若上次讨论孩子学习习惯培养,这次可侧重谈行为习惯养成;上次说班级纪律,这次可以谈班级文化;上次论课外阅读,这次可以讨论其他兴趣爱好的激发;上次议家长应该引起重视和注意的问题,这次可议家长应该表扬和赏识孩子的地方;甚至和家长朋友说说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可说的内容非常丰富,不一而足。
家长会形式多样了,内容丰富了,就会开得有声有色,就会充满新鲜感,就会吸引家长的热情与广泛参与。
四、过多批评让家长倍感压力——不如答疑解难
在组织家长会时,有的班主任或授课老师一味地指出学生存在的这样那样的问题,或者批评学生中出现的不太好的现象,指责家长家教不力,使得家长会变了味,成了“问题会”、“批评会”、“说教会”。不点名还好,孩子若被点名批评了,会弄得受批评的学生家长十分难堪,使个别家长害怕参加家长会,担心“丢面子”。笔者有个朋友是本地区某知名中学的学生家长,他会找各种理由向老师“请假”,不去参加班级家长会,问其缘由,他就向我大倒“苦水”:孩子班主任每次都批评他的孩子这不行那不好,惹得其他家长都齐刷刷地盯着他,听得他脸红脖子粗,始终抬不起头来,此后就再也没有勇气参加家长会了。
笔者认为,千万不要在家长会这样的公开场合点名或变相点名批评学生。笔者的一位同事曾经这样开家长会:在每次家长会召开之前,都找出班级每位孩子的优点,填在一张名叫“我班个个都很棒”的表格上,投放到大屏幕上,让学生或家长代表按顺序读给每位家长听,听得家长们眼里放出光彩。这样的家长会,家长自然乐意参加,教师帮助家长发现孩子闪光点,能够有效地促进共同赏识,激励孩子进步成长。
诚然,一味表扬也行不通。学生的不足当然要指出来,共性问题当场讲,个性问题采取个别沟通。不过,仅指出问题是远远不够的,一些家长开完会后依旧茫然,因为自己的孩子身上有哪些缺点或不足,家长的心里一清二楚,只是苦于没有对策或措施不理想,他们需要的是教师的指导与帮助。
所以,除了摆问题,教师更有责任、更有义务给家长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相对于家长群体而言,教师在育人方面具有更多的学识和经验,因而更有能力给家长提供好的建议与方法,这也是家长最期盼得到的信息。
(作者: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至德小学副校长,安徽省特级教师)
[责任编辑:刘斌]
G459
C
1673-9949(2017)05-00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