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地图书馆资源共享的研究
2017-05-31张渊
张渊
摘 要:文章针对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与地方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共享的建设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国内外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先进发展理念以及发展状况,对加强高校图书馆与地方公共图书馆建设文献资源共享的必要性和模式进行论述,旨在实现图书馆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中国梦”。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5-0127-02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资源共享;图书馆联盟
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是始终提倡全民学习与终身学习。图书馆作为学习型社会的基本保障之一,社会以及学术领域对其在文献学习资源上的供给要求就格外严格。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知识信息的需求不再是单一化、片面化的接受,更多的是对知识多样化、复杂化的索取。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集中地,社会人员对它的认可度和关注度都“居高不下”。目前,资源整合、资源共享、资源互通是图书馆所面临的迫在眉睫的问题,也是实现学习型社会“中国梦”的资源保障方式。只有借助互联网科技的不断发展,将地方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的资源进行整合,建设资源共享平台,才能使人们获取更多的文献资源,才能不断地学习并充实自己。
1 国内外图书馆资源共享现状
1.1 国外图书馆资源共享现状
在图书馆的发展中,国外图书馆学的发展要早于国内,资源形式的多样性和文献传递的便捷性在目前都处于较高地位,特别是在文献资源共享互通互借的发展方面。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就出现了高校图书馆联盟,将各自图书馆馆藏资源共享互通,形成了资源共享的雏形,一方面该资源共享使在校师生能够获取更多的多样性的信息资源,另一方面也达到了信息交流以及开创信息联动的模式[1]。随着美国第一批高校图书馆联盟的出现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西方多个国家的高校图书馆纷纷开始效仿,许多高校图书馆与同城其他高校,或者是与几所著名高校通过互相合作,结成“兄弟馆”,并将馆藏文献资源进行共享互通,由此开启了文献资源共享时代。在高校图书馆联盟的基础上,一些高校图书馆也开始尝试寻求与当地公共图书馆进行“联姻”,这就实现了最初的校地资源共享。
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图书期刊电子化的发展,图书馆间资源的形式也逐渐从纸质资源向电子资源发展,共享的内容也由最初的纸质图书文献资源共享逐渐向更全面的信息化资源共享发展。电子资源的崛起和网络服务的完善,使读者可以通过文献传递与馆际互借等更加便捷的方式获取联盟内各图书馆的资源,进一步地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目前,国际上成立了“图书馆电子信息联盟”,涵盖了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多所图书馆,该组织建立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图书馆经费紧缺和文献资源购买价格日益高涨的矛盾,为成员馆提供电子文献资源联合采购,从而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2]。
1.2 国内图书馆资源共享现状
由于早期国内政策等各方面的原因,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各自孤立发展,资源普遍存在着交叉、重复建设的情况。虽然各地不断地加大对图书馆事业的资金支持,但由于读者对于文献资源的需求走向多元化、复杂化,图书馆的馆藏资源远远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随着我国文化建设目标的提出,尤其是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下,图书馆资源服务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的通知中提到:高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地向社会读者开放,才能将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的资源整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利用,通过资源共享实现图书馆事业的社会化服务[3]。
目前,在教育部的统筹下,国内多所高等学府形成了一个图书馆资源联盟——中国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联盟。在该联盟网络资源平台上,联盟成员馆可以通过文献传递向合作高校图书馆申请并获取该校未购置数据库的文献资源。除此之外,有很多同一地区的高校图书馆也建设了统一的网络资源平台,一些专科性学校也组织创建了图书馆联盟,将其电子资源共享互通。虽然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加入了图书馆资源联盟,但是地方公共图书馆结成同盟并实现资源共享的却少之又少。只有少数“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公共图书馆通过与当地的重点高校图书馆合作,实现了资源互通。随着国家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目标以来,图书馆作为人们学习获取信息资源的最主要场所之一,对其文献资源构成比例的要求就更加严格,丰富性、多样性、全面性等在其资源构建时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只有加强高校与地方公共图书馆的合作,构建校地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才能为社会人们提供更广泛化的信息资源获取渠道。
2 校地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必要性
开启高校和地方图书馆联盟,实现图书馆资源共享互通,是时代前行的必然结果,也是实现全民学习的必要要求。校地图书馆联盟化资源共享可以通过减少重复的文献资源建设,把资金用于购置必要的和先进的文献资源库,尤其是一些国外先进的期刊数据库,这样既可以开阔读者的视野,也可以引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思维。近年来,我国大力提倡科研成果转移转化,首先,科研人员要借助国内外先进文献资源的激发,更好地將实验室里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提升工艺、改进技术,将潜在的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其次,资源共享可以加快图书馆资源的更新速度。衡量现代图书馆不仅要从馆藏拥有量来评价,而且要关注信息资源的时效性。信息时代中,信息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特别是科技领域的学术研究。因此,图书馆加快文献资源的更新速度是尤为重要的。最后,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构建与地方公共图书馆不同,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专业性、系统性更为突出,因为其更注重的是为高校科研人员的学术知识研究起到后备保障的作用,而公共图书馆更注重的是文献资源的广阔性,所涉及的资源内容大多也是通俗易懂的读物,具有专业性、科研性的读物较少[4]。这两种文献资源类型的差异性,也给校地资源共享带来了合作的可能性。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归根结底仍属于社会资源,积极与社会公共图书馆合作,将两部分资源整合并向全民开放,才是最优化的方案,才能使文献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3 校地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的模式
校地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便利的方式将文献资源提供给所需的读者。因此,图书馆不仅要致力于资源整合、资源共享,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查询、借阅和传递平台。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构建馆藏资源的侧重点不同,公共图书馆以大眾化的读物为主,而高校图书馆则以科技性、专业性的资源为主,在当今高效的信息化时代读者对资源的要求更加多样化,因此整合二者的资源势在必行。文献资源的整合涉及资源内容的整合,电子资源、纸质图书都应该加入到共享的范围内,更重要的是如何建设统一的资源目录为校地共享资源所利用,这是目前图书馆联盟所遇到的瓶颈。当前,国内图书馆建设的资源数据目录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推行联合目录的建设是实现建设校地图书馆资源共享的首要前提。
资源联合目录的构建可以实现书目数据的整合和互通互联,如此一来,联盟体系内的各成员图书馆的读者可以通过基本检索找寻到所需的文献资源,再通过电子化传递模式在大联盟范围内进行文献获取[5]。资源联合目录的数据建设可以进一步实现资源共享,建设一个统一化的检索平台才能实现共享资源为读者服务。互联网时代下,读者主要通过图书馆的检索平台寻找自己所需的图书、期刊资源,很少有读者进入图书馆按照标签寻找资源。建设校地资源共享就应该以当地公共图书馆检索平台为基础,在完善联合目录的先决条件下,将其储入平台内,使读者能通过该平台同时检索到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内的文献资源。如果地方图书馆的网络检索平台不够完善,也可以通过借助高校的图书检索平台,实现集中式管理文献资源的后台服务系统。总之,资源整合互通和统一检索平台可以最大限度发挥了文献资源的学术价值,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4 结语
随着大数据时代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大联盟”时代也已到来,文献资源的局限性已成为制约图书馆发展的首要条件。当代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标准是要扩展信息资源、提升信息资源服务质量。只有建设校地图书馆联盟,构建资源共享平台,借助文献传递实现资源互通,才能使图书馆更好地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董晓军.探究国外图书馆资源共享现状、特点及启示[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5(6):92-95.
[2]白冰,高波.国外图书馆资源共享现状、特点及启示[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3):108-121.
[3]胡开胜,肖静波.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资源共享平台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0(5):49-53.
[4]刘青年.地方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与社会共享的必要性[J].经营管理者,2016(20):279.
[5]付莉莉,孙海双.校地共建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运行机制探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3(6):21-24.
(编校:崔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