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间置空肠代胃吻合术与Roux—en—Y代胃手术对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

2017-05-31林永俭覃兴尤张德强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胃癌

林永俭 覃兴尤 张德强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间置空肠代胃吻合术和Roux-en-Y代胃手术对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抽取我院2010年10月~2016年10月间收治的胃癌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根治性胃切除手术治疗,将其按照术后消化道重建的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有55例,A组患者采用间置空肠代胃吻合术,B组患者采用Roux-en-Y代胃手术,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消化道重建时间,术中出血量,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消化道重建后的营养状况,对化疗毒性的耐受性、消化道重建后生活质量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A组患者的消化道重建时间短于B组,切口感染、淋巴漏、早饱症、倾倒综合征、反流性食道炎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对化疗毒性的耐受性显著优于B组,术后12个月的Hb、PA、TP检测水平以及消化道重建后的生活质量总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实施根治性全胃切除手术治疗后的胃癌患者,间置空肠重建比Roux-en-Y重建方式具有更优的生活质量、更好的营养状况、反流性食管发生率更低、更好的化疗耐受性、胃排空功能更强及更轻微的内分泌改变,颇具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胃癌;间置空肠代胃吻合术;Roux-en-Y代胃手术;术后生存质量

胃癌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特别是随着现代社会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压力的增大以及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胃癌发病率正呈现出发病率逐年上升而发病年龄年轻化的趋势。尽管各种新型治疗手段的出现为胃癌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是手术治疗仍旧是首选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鉴于对患者实施全胃或部分胃切除手术之后,常会导致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如消化不良、贫血、营养不良等,并对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而,胃癌切除术后消化道的重建对于保留食物储存功能、维持食物通道的连续性、防止食物反流、促进食物向小肠排空、改善患者术后营养撞撞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本文就我院2010年10月~2016年10月间收治的胃癌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胃癌切除术后间置空肠代胃吻合术和Roux-en-Y代胃手术对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影响,并为胃癌预后的改善提供指导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6年10月间收治的胃癌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多种方法检查并确诊后实施根治性胃切除手术治疗,同时,在术后12~21d,采用XELOX方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对其实施辅助化疗。

将其按照术后消化道重建的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有55例。A组患者中,男29例,女26例,患者的年龄在32~78岁之间,平均(55.9±2.4)岁。患者的肿瘤位置侵及胃体、胃窦胃体以及贲门部的分别有28例、15例、12例。其病理类型为高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中一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乳头状腺癌和印戒细胞癌的分别有7例、14例、18例、5例、6例、5例。按照国际抗癌联盟制定的病理分期标准,患者的TNM分期为Ⅰ、Ⅱ、Ⅲ、Ⅳ期的患者分别有3例、6例、36例、10例。

B组患者中,男30例,女25例,患者的年龄在31~76岁之间,平均(56.8±2.8)岁。患者的肿瘤位置侵及胃体、胃窦胃体以及贲门部的分别有29例、14例、12例。其病理类型为高分化腺癌、中分化腺癌、中一低分化腺癌、黏液腺癌、乳头状腺癌和印戒细胞癌的分别有6例、16例、19例、4例、5例、5例。按照国际抗癌联盟制定的病理分期标准,患者的TNM分期为Ⅰ、Ⅱ、Ⅲ、Ⅳ期的患者分别有4例、6例、34例、11例。

本文所有参与调查研究的患者均有完整的胃癌切除术及随访数据资料,且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位置、病理类型、病理分期等方面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A组患者采用间置空肠代胃吻合术,选擇则与Treitz韧带相距40~45cm的位置进行食管空肠侧吻合术处理,并在与该吻合口距离15~20cm的位置实施输出袢空肠十二直肠端侧侧吻合处理。吻合后,于空肠食管吻合口近端约5cm的位置做结扎处理,保证食物能够完全排入十二指肠内。

B组患者采用Roux-en-Y代胃手术,选择在与Treitz韧带远端相距20cm左右的位子切断空肠,并将远端空肠与食管下端进行温和处理,同时,在距离空肠食管吻合口远端约40cm的位置对近侧空肠、远侧空肠进行端侧吻合,然后对十二指肠近端进行封闭。

1.3观察指标

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消化道重建时间,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消化道重建后的营养状况,对化疗毒性的耐受性、消化道重建后生活质量等指标进行比较。

其中,消化道重建后的营养状况主要通过对患者术后12个月的血红蛋白(Hb)、前白蛋白(PA)、总蛋白(TP)水平进行比较。

对化疗毒性的耐受性则通过对术后XELOX方案实施辅助化疗的完成度进行评价。

消化道重建后的生活质量评价采用Spitzer评分法,分别对患者术后12个月的活动情况、生活情况、健康状况、支持情况、精神状况及其总分等进行评价,得分越高,预后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x±s)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胃癌患者经消化道重建术治疗期间的主要观察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的比较上并无显著差异,但A组患者的消化道重建时间短于B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消化道重建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可见A组患者的切口感染、淋巴漏、早饱症、倾倒综合征、反流性食道炎发生率均显著低于B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2.3患者消化道重建后对化疗毒性的耐受性的比较

A组患者中,40例患者可耐受化疗毒副反应,顺利完成辅助化疗,占72.7%,其余15例患者因严重反流性食管炎和血小板毒性导致化疗被迫中断;B组患者中,仅有29例可顺利完成化疗,占52.7%,A组患者对对化疗毒性的耐受性显著优于B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x2=8.55 1,P=0.03)。

2.4患者消化道重建后的营养状况比较

A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Hb、PA、TP检测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2.5患者消化道重建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分别两组患者经消化道重建后12个月的Spitzer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可见除支持状况和精神状况外,A组患者其他项目的具体评分和总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患者,比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3.讨论

胃癌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的预后效果、生存质量与年龄、组织分化程度、病理分期、浸润程度、手术切除方式、是否合并淋巴结转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因素有关。胃癌根治性切除术不仅需要切除癌变组织被切除,还需要切除受到浸润的胃壁甚至全胃,术后势必会对机体的消化功能造成影响,导致正常食物存储能力降低、食物排空减缓、消化道连续性受破坏、胃部正常内分泌功能受损,因而对其消化道进行重建是研究的重点。从19世纪末至今,消化道重建术式已经有70种以上,其要求子啊根除癌性病灶的前提下,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作为主要目标,且重建结构、操作方法尽量简单易行。Rottx-en-Y重建术作为一种发展成熟的术式,对解决术后消化症状有良好效果,一直被认为是重建的首选方式。但其始终无法改变全胃切除后的内分泌缺失状态。

本文对110例胃癌患者分组,分别采用间置空肠代胃吻合术和Roux-en-Y代胃手术进行治疗,并对其各项围术期、随访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间置空肠代胃吻合术不仅消化道重建时间短(38.9±4.2)d,而且切口感染、淋巴漏、早饱症、倾倒综合征、反流性食道炎发生率都显著低于Roux-en-Y代胃手术,这是由于间置空肠重建可将残胃进行保留,在食物通过间置空肠的同时可以实现有效抗反流的效果,食物通过十二指肠进入空肠,生理通道得以保留,对消化道的影响最小;同时,其提供了一定的储存食物的空间,延缓排空时间,有利于患者尽快适应无胃状态,十二指肠通道连续性的维持可以保证食物刺激分泌的多种蛋白酶符合正常生理需求,有利于食物消化及短期内恢复营养状况的恢复,术后12个月,A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等营养指标的检测水平显著高于B组,且spitzer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更高,治疗效果显著。考虑到胃切除术后,患者的消化道相关生理、解剖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患者对化疗引起的消化道毒性耐受性变差,很大一部分患者可能因而无法接受化疗而使疗效受到严重影响,间置空肠代胃吻合术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低,重建的“新胃”更符合机体的储存、消化、吸收等生理功能,对化疗的耐受性也更好。

总之,实施根治性全胃切除手术治疗后的胃癌患者,间置空肠重建比Roux-en-Y重建方式具有更优的生活质量、更好的营养状况、反流性食管发生率更低、更好的化疗耐受性、胃排空功能更强及更轻微的内分泌改变,颇具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胃癌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TNM胃癌分期相关性的研究
长期吃大蒜能降低胃癌死亡率
胃癌癌前病变有哪些,该如何早期发现和治疗
早期胃癌手术治疗方法有哪些
预防胃癌 从身边小事做起
全球近一半胃癌患者在中国
“胃”爱护航
预防胃癌——从身边小事做起
恶性肿瘤死亡率
胃癌筛查首选胃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