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活动理论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探究
2017-05-31于世彪
于世彪
摘 要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用好活动理论,增强教学设计的效果。基于此,针对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活动理论进行简要阐述,提出个人看法。
关键词 活动理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3-0109-02
1 前言
通过在初中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信息技术水平,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活动理论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下,对人类的行为进行深入研究的一种理论,同时也是将认识的出发点与心理的成长过程落实到实际中去的过程。
2 活动理论的含义
活动理论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与古典哲学基础之上的,并将教学活动看作个体与群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且对于活动系统来说,包含主体、客体以及共同体。其中,主体就是教学活动中的主要学习者以及实现教学目标的人员;客体是主体在教学活动中所改变的事物,如教学目标
等;共同体是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所有的参与人员,不仅包括学习人员,也包括教育者与其他工作人员等。
教学活动就是学生与周边环境实现交流与改造的整个过程。在教与学过程中,学生一直是活动中的主体,要帮助学生构建出完整的知识体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对于教师来说,要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教育界一直认为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而这也与活动理论有着一致性[1]。
活动理论不仅包含行,还包含知。如果按照先后来说,必然是知在先,而从轻重上来讲,必然是行为主。这也与信息技术教学所提出的支架式教学理论有着一定的联系。对于支架式教学活动来说,可以将其看作构建主义中的一种教学模式,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且在实际教学中还要通过合作、情境以及辩论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这样也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活动理论坚持以学生的实际活动为中心,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来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与操作性,其中既包括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实际操作方法。因此,教师要坚持以活动理论为基础,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3 信息技术教学的原则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针对信息技术教学进行设计过程中,要坚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且在实际课堂中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时,要认识到学生才是活动中的主体。这样学生在进行活动过程中就可以从自身实际出发,发挥出主动性,也可以从网络上选择自己需要的资料,通过有效的整理与归纳,形成完整的文档。通过这一教学活动,可以加强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2]。
坚持开展实践活动 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从实践活动出发。进入21世纪,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与信息技术之间产生更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鼓励学生,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以此来鼓励学生动手实践。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掌握学习到的知识[3]。
4 运用活动理论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策略
教师要在活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要结合教学设计的原则,将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为三个阶段,以此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
准备阶段 一般来说,可以将准备阶段分为分析与设计两个环节。就分析环节来说,主要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设计学习目标是开展课程教学设计的起点,也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中心。因此,教师要认识这个环节的重要性,做好准备工作。对于分析环节来说,主要是针对学习中的实际需要来进行准确的分析。也就是说,要掌握准确的学习目标,对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客体以及工具等进行分析[4]。
设计环节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设计好信息技术学习的相关活动,要根据学习中的实际需要与活动目标提出详细的学习活动方案。信息技术教学活动设计是建立在学习目标基础之上的。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做好教学活动任务的设计工作;其次,要对学习的环境进行准确的设计;再次,要设计好教学活动的相关规则;最后,要做好示例作品以及教学课件中的制作工作。
实施阶段 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习方案展现在学生面前,要将设计的内容落实到实际中去,借助不同的媒体材料来实现学习的目标。教学方案的效果如何,必须通过实践与应用才能得到最终的结论。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及时针对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案,避免出现一成不变的现象。在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时,教师还要及时观察学生,根据学生的反应调节教学进度,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准确评价。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课堂教学氛围得到改善,营造了很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评价阶段 在教学过程中,评价具有重要作用。建立在活动理论指导基础上的教学评价,不仅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也包括学生对自身实际进行的评价。学生在进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可以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从学习方向以及目标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因此,在学习评价的吸引下,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保证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在活动理论的影响下,学习评价具有目标导向以及诊断引导等功能,可以实现对教学设计方案进行准确的评价,保证教学设计的完善与有效,促进教学设计的科学化与合理化[5]。
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过程中,要运用好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要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教学目标。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中运用活动理论,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设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坚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增强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华.基于活动理论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研究[J].信息通信,2014(1):291.
[2]田波.活动理论指导下的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组织方式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19):16-17.
[3]田波.活动理论指导下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组织方式研究[J].科教文汇,2008(9):108-109.
[4]李葆萍,李晔,公平,等.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及管理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03(9):45-47.
[5]黨保生.基于活动理论视角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活动设计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25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