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定式的妙用

2017-05-31王伟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思维定式导学

王伟

[摘 要]思维定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作用。通过“导读、导学、导疑、导思”,发挥思维定式的正向作用,使学生能够通过迁移掌握新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思维定式;导读;导学;导思;导疑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4-0053-01

思维定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作用,如果运用得法,就能促进思维定式向积极的方向发展。我的做法是六个字:导读、导学、导疑。

一、导读

教学研究表明:正确引导学生去读概念、法则、定律、性质等内容,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能让学生透过现象去研究事物的本质,真正地“读进去”,然后再“读出来”,真正引导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去实践。实践证明,“读”并不是语文、英语的专利,数学也需要读,要读到“点子”上,要读到方法上,要读中重点,读破难点。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思维定式的有利因素,克服思维定式的不利成分,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读进去”(掌握丰富的理论),然后才能“读出来”(用理论指导实践)。

如学生在低年级学习了实际数(量)进行比较的方法(小明比小英高13厘米,则小英比小明矮13厘米),到高年级学习分率比较时就会受到干扰,看到甲数比乙数多25%,就错误地得出乙数比甲数少25%。因此,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后重读,学生就能明白:13是整数,而25%是百分数;13厘米有单位,而25%无单位。通过阅读比较,学生发现了不同。因而得出结论:“是真正长度、真正重量……的多多少,反过来就是少多少。如果不是真正的长度或真正的重量等,就不是多多少,或是少多少的问题了。”

二、导学

读是基础,只有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去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读与学是分不开的。 “会学”比“学会”更重要。教师要深入引导学生探讨解题的思路,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他们做题时会找技巧、找捷径,会找正确的方法求解;用科学的知识去武装学生的头脑,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会学习、会思考,从而引导学生多走“近途”,少走“弯道”。

例如,我在教学同分母的带分数减法时,先要学生认真读概念“先把整数部分与分数部分分别相减,然后再合并起来”,然后引导学生概括出“整加整,分加分,然后合并”。但他们很快就发现了问题:分数部分不够减。这时学生面面相觑,有的认为教师出的题目可能有问题,也有的认为是教师故意刁难。面对学生欲言又止的神情,面对学生迷惑不解的目光,我并没有立即解释,而是引导学生读一段文字:分数部分不够减,从被减数整数部分拿出1来化成假分数,并与被减数的分数部分合并起来,然后再减。学生恍然大悟,迅速从思维定式的负面影响中解脱出来。在学生计算完毕后,我又出示相关的习题:……学生轻车熟路,很快就完成了。至此,学生的思维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通过导读与导学的有机结合,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克服思维定式的负面影响,让思维沿着积极主动的方向发展,完善了自身的认知结构。

三、导疑

思起源于疑。一般来说,导思与导疑是分不开的。思要思在解题的“切口”上,思要思在解题的方法上,思要思在突出重点上、突破难点处。没有疑就无所谓思,思正面不行就思反面,常规方法不行,就要打破常规,从不同的角度去思。

例如,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体积有关的一道应用题:有一个长方形的仓库,它的上下两面是正方形,其余四壁的面积和为144平方米,它的高为3米,求这个仓库的体积。受思维定式的影响,学生会这样想:要求仓库的体积必须知道底面积与高,高是3米,可对应的底面积怎么求?学生个个紧锁双眉、阴云满面。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做一个把长方体放倒的动作,让学生思考放倒后的高是什么,底面又是什么。于是学生的思路豁然开朗,精神饱满地投入紧张的计算中。

可见,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对解题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条条道路通“仓库”,此路不通彼路通!

在教學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

“导读、导学、导思”这三个环节在数学教学中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做到“乐学、善学、会学”,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思维定式的正面作用,防止其不利因素的干扰。

(责编 金 铃)

猜你喜欢

思维定式导学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高三学生解生物选择题时易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溯源创新文,纯朴立新章
导学下的小组合作之我见